第一篇 麻醉基础与临床 3
第一章 冠脉循环 陈尚恭 3
第一节 冠状动脉解剖学简介 3
第二节 冠状循环的生理和病理生理 8
第三节 经冠状窦逆灌注的意义和临床应用 16
第四节 有关冠状动脉侧支血管的研究 16
第二章 肺循环 孙本韬 19
第一节 肺动脉的结构变型与肺动脉高压发生的关系 19
第二节 肺泡内毛细血管的正常结构或损伤与气体交换、肺水肿发生的关系 22
第三节 肺静脉的结构变型与肺静脉高压、肺水肿及肺血流重新分布发生的关系 26
第三章 微循环 30
第一节 基本概念 李向红 田牛 30
第二节 微循环的形态结构 李向红 田牛 32
第三节 微循环的动态功能 李向红 田牛 35
第四节 微循环的病理 刘育英 田牛 38
第五节 心血管病与微循环 刘育英 李向红 45
第四章 主要器官功能评价 53
第一节 心脏功能评价 徐义枢 53
第二节 呼吸功能评价 钮善福 61
第三节 肾功能评价 郑德裕 70
第四节 神经系统功能评价 王恩真 77
第五章 心血管麻醉监测 90
第一节 无创监测 刘进 于钦军 90
第二节 有创监测 王廷杰 110
第六章 吸入麻醉药 刘进 121
第一节 吸入麻醉药的一般特点 121
第二节 吸入麻醉药对循环功能的影响 123
第三节 心血管麻醉中吸入麻醉药药理学特点 129
第四节 氧化亚氮(N2O)用于心血管麻醉时应注意的问题 132
第七章 静脉麻醉药及麻醉性镇痛药 叶铁虎 135
第一节 静脉麻醉药 135
第二节 麻醉性镇痛药及其拮抗药 143
第八章 肌松药及拮抗药 伍丽明 159
第一节 肌松药与胆硷能受体的相互作用 159
第二节 肌松药的组织胺释放 163
第三节 肌松药的药代动力学 164
第四节 影响肌松药作用的因素 165
第五节 肌松药在心血管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168
第六节 肌松药的拮抗剂 173
第一节 正性肌力药与血管加压药 177
第九章 心血管围术期用药 邓硕曾 177
第二节 血管扩张药 187
第十章 心血管手术常见心律失常及处理 寇文? 198
第一节 手术与麻醉中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与诱发因素 198
第二节 手术与麻醉中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与作用 202
第三节 手术与麻醉中常见心律失常的诊断 204
第四节 手术与麻醉中常见心律失常的处理 207
第五节 手术常用抗必律失常药一览表 210
第一节 正常止血机制 216
第十一章 抗凝与凝血 邓硕曾 216
第二节 正常抗凝血机制 219
第三节 常用出凝血功能监测 220
第四节 肝素的临床应用 223
第五节 体外循环后凝血障碍 227
第六节 抗凝与凝血的展望 230
第十二章 输血及输液 胡小琴 233
第一节 输血 233
第二节 输液 243
第一节 心肌代谢 247
第十三章 心肌保护 徐守春 247
第二节 缺血及缺血后再灌注引起的病理生理变化 249
第三节 体外循环中缺血缺氧的因素及防治措施 252
第四节 心脏直视手术中保护心肌的具体措施 253
第五节 心脏停搏液 255
第六节 冷停搏灌注实施中注意事项 260
第七节 温血停搏液连续灌注实施中注意事项 261
第十四章 肺保护 264
第一节 麻醉与肺保护 王伟鹏 264
第二节 体外循环与肺保护 齐文安 270
第十五章 脑保护 李立环 276
第一节 非药理学性脑保护 276
第二节 药理学性脑保护 277
第十六章 血液保护 李平 282
第一节 概述 282
第二节 血液保护措施 283
第二篇 体外循环基础与临床 293
第十七章 体外循环发展史 胡小琴 何原文 293
第一节 早期探索 293
第二节 临床实践 295
第三节 逐渐完善 297
第四节 体外循环应用领域的扩展 299
第五节 我国体外循环的发展 301
第十八章 血泵及其他用品 龙村 305
第一节 血泵 305
第二节 滤器 310
第三节 体外循环插管 314
第四节 体外循环辅助装置 320
第一节 历史 324
第十九章 氧合器 龙村 324
第二节 气体交换和运输生理 326
第三节 鼓泡式氧合器 327
第四节 膜肺 330
第五节 氧合器的综合评估 335
第二十章 体外循环人工材料引起的机体反应 李平 338
第一节 概述 338
第二节 血液有形成分的变化 339
第三节 血浆成分的变化 343
第四节 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 346
第二十一章 体外循环对主要脏器的影响 353
第一节 对脑的影响 胡小琴 353
第二节 对肺的影响 齐文安 357
第三节 对肾的影响 龚庆成 365
第四节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龙村 370
第二十二章 体外循环的管理 378
第一节 机器预充和血液稀释 胡小琴 378
第二节 灌注流量 胡小琴 383
第三节 灌注压力 胡小琴 386
第四节 中心静脉压 胡小琴 391
第五节 温度 胡小琴 393
第六节 体外循环中的水盐电解质紊乱和纠正 龙村 394
第七节 血气 齐文安 406
第八节 胶渗压 齐文安 421
第九节 尿 齐文安 423
第十节 心脏复苏的配合及停止体外循环 胡小琴 424
第二十三章 搏动灌注 龚庆成 430
第一节 搏动血流的生理学原理和作用 430
第二节 搏动血流的临床应用 435
第三节 搏动血流的本质 437
第二十四章 体外循环方法 胡小琴 441
第一节 完全体外循环 441
第二节 部分体外循环 446
第三节 各种体外循环方法综合使用 447
第四节 婴幼儿体外循环特点 448
第五节 灌注方案(小儿) 450
第二十五章 体外循环并发症 胡小琴 455
第一节 神经系统并发症 455
第二节 低心排综合征 461
第三节 肺并发症 463
第四节 消化系统并发症 465
第五节 肾并发症 466
第六节 手术后出血 467
第二十六章 体外循环中滤水 胡小琴 469
第一节 体外循环中增加体内水分的因素 469
第二节 体外循环中浓缩血液排除体内水分的方法 470
第三节 人工肾滤水 470
第二十七章 急症体外循环 胡小琴 474
第一节 急症体外循环应用范围 474
第五节 急症体外循环装置 477
第四节 体外循环转流方法 477
第二节 麻醉方法 477
第三节 体外循环插管 477
第六节 今后方向 478
第七节 临床病例 479
第二十八章 体外循环中血液回收及再利用 齐文安 482
第一节 手术野失血的回收和处理方法 482
第二节 血浆分离技术 485
第三节CPB 开始时静脉回路放血 486
第四节CPB后机器余血的回收和处理 486
第一节 深低温停循环技术 490
第二十九章 大血管手术的脑保护 董培青 490
第二节 选择性脑灌注 491
第三节 上腔静脉逆行灌注 492
第四节 脑麻痹液 496
第五节 脑保护的有关药物 496
第三十章 辅助循环 李功宋 500
第一节 辅助循环有关理论 500
第二节 辅助循环的临床应用 503
第三节 现时应用的辅助装置 508
第四节 辅助循环的前景 511
第三十一章 体外膜肺支持疗法 龙村 514
第一节 历史 514
第二节ECMO应用的必要性 515
第三节ECMO原理 517
第四节 循环途径 517
第五节ECMO的基本用品 519
第六节 适应证和禁忌证 521
第七节ECMO的管理 523
第八节 并发症 525
第九节ECMO的基础研究 527
第三十二章 体外循环在非心脏手术的应用 李佳春 532
第一节 体外循环技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532
第二节 体外循环技术在胸部手术的应用 533
第三节 体外循环技术在腹部手术的应用 535
第四节 体外循环技术在其他学科的应用 538
第三十三章 心脏的胚胎发育与畸形 薛淦兴 545
第一节 心脏的早期发育与大静脉的形成 545
第三篇 先天性心脏病 545
第二节 心房分隔与心内膜垫发育 549
第三节 心室的发育与分隔 552
第四节 升主动脉和肺动脉主干的形成 556
第三十四章 小儿生理与病理生理特点 董声焕 559
第一节 神经系统 559
第二节 心血管系统 559
第三节 呼吸系统 563
第四节 代谢 570
第五节 血液 572
第六节 体温调节 573
第三十五章 非紫绀型心血管病 578
第一节 病理生理 孙寒松 肖明第 578
第二节X线特点 蒋世良 戴汝平 581
第三节 超声心动图诊断与特点 刘汉英 583
第四节 心电图特点 孙瑞龙 586
第五节 核医学特点 刘秀杰 588
第六节 麻醉方法 张东亚 胡小琴 590
第七节 体外循环方法 李桂芬 龙村 612
第八节 手术方法 孙寒松 肖明第 616
第九节 ICU特点 宫路佳 619
第十节 临床病例 胡小琴 祝青璇 625
第三十六章 紫绀型心血管病 631
第一节 病理生理及手术方法 刘迎龙 631
第二节X线特点 蒋世良 戴汝平 638
第三节 超声心动图诊断 刘汉英 642
第四节 心电图特点 孙瑞龙 645
第五节 核医学特点 刘秀杰 646
第六节 麻醉方法 伍丽明 胡小琴 649
第七节 体外循环方法 李桂芬 龙村 657
第八节ICU特点 宫路佳 662
第九节 临床病例 胡小琴 祝青璇 670
第四篇 获得性心脏病 682
第三十七章 缩窄性心包炎及单纯二尖瓣狭窄 682
第一节 病理生理 宋云虎 682
第二节X线特点 蒋世良 戴汝平 685
第三节 超声心动图特点 杨浣宜 李守平 685
第四节 心电图特点 孙瑞龙 686
第五节 核医学特点 刘秀杰 688
第六节 麻醉方法 张毅 689
第七节 手术方法 宋云虎 695
第八节 ICU特点 宋云虎 698
第三十八章 瓣膜病 703
第一节 病理生理 胡小琴 703
第二节 X线特点 蒋世良 戴汝平 707
第三节 超声心动图特点 杨浣宜 边霞君 710
第四节 心电图特点 孙瑞龙 712
第五节 核医学特点 刘秀杰 714
第六节 麻醉方法 胡小琴 716
第七节 体外循环方法 李春华 杨天宇 723
第八节 手术方法 朱晓东 727
第九节 与瓣膜替换术有关的问题 胡小琴 732
第十节 ICU特点 吴信 738
第十一节 临床病例 胡小琴 祝青璇 741
第三十九章 冠心病 752
第一节 病理及病理生理 吴清玉 752
第二节 X线特点 蒋世良 戴汝平 753
第三节 超声心动图特点 杨浣宜 陈立军 756
第四节 心电图特点 孙瑞龙 759
第五节 核医学特点 刘秀杰 764
第六节 麻醉方法 徐守春 766
第七节 体外循环方法 孙桂民 781
第八节 搭桥手术方法 吴清玉 786
第九节 瓣膜置换同期冠状动脉搭桥术 胡盛寿 789
第十节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胡盛寿 790
第十一节 经心肌激光再血管化 吴清玉 王立清 793
第十二节 ICU特点 刘平 795
第十三节 临床病例 胡小琴 祝青璇 797
第四十章 大血管病 806
第一节 病理生理及手术方法 孙立忠 806
第二节 X线特点 蒋世良 戴汝平 812
第三节 超声心动图特点 杨浣宜 袁定华 814
第四节 麻醉方法 吴学仁 胡小琴 816
第五节 体外循环方法 胡小琴 828
第六节 主动脉瘤术后监护要点 孙立忠 833
第七节 临床病例 胡小琴 祝青璇 834
第五篇 特殊疾病 845
第四十一章 心脏肿瘤 845
第一节 病理生理 薛淦兴 845
第二节 X线特点 蒋世良 戴汝平 848
第三节 超声心动图特征 刘汉英 849
第四节 心电图特点 孙瑞龙 851
第五节 麻醉方法 陈雷 851
第六节 体外循环方法 孙桂民 858
第七节 手术治疗 薛淦兴 862
第八节 ICU特点 吴信 864
第九节 临床病例 胡小琴 祝青璇 866
第四十二章 心脏病人行非心脏手术的麻醉 李树人 872
第一节 病情估计与麻醉前准备 872
第二节 麻醉前准备与用药 877
第三节 麻醉选择 878
第四节 麻醉管理注意事项 879
第五节 术后管理注意事项 882
第四十三章 合并内分泌疾病病人行心血管手术的麻醉 黄宇光 罗爱伦 884
第一节 糖尿病 884
第二节 甲状腺疾病 887
第三节 钙代谢和甲状旁腺疾病 889
第四节 肾上腺皮质疾病 890
第五节 肾上腺髓质疾病 892
第六节 垂体疾病 893
第七节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的临床特征及其麻醉特点 894
第四十四章 心脏移植及心肺移值的麻醉及体外循环 卿恩明 897
第一节 心脏移植的麻醉及体外循环 897
第二节 心肺移植的麻醉及体外循环 903
第四十五章 心血管手术前后球囊反搏(IABP)的应用 吴信 907
第一节 概述 907
第二节 辅助作用原理及与其他辅助方法的比较 908
第三节 装置 909
第四节 适应证及禁忌证 909
第五节 气囊导管的选择 910
第六节 植入与撤除方法 911
第七节 抗凝 912
第八节 反搏机器的操作 912
第九节 辅助有效的表现 913
第十节 应用失败的原因 913
第十一节 提高辅助效果的其他措施 914
第十二节 停用指征 914
第十三节 并发症 915
第十四节 效果 917
第一节 概论 920
第四十六章 心肺复苏 胡小琴 何原文 920
第二节 心脏聚停的病因和病理生理 921
第三节 心肺复苏的基本原理 924
第四节 复苏成功率及影响因素 927
第五节 成人心肺复苏的程序和方法 928
第六节 小儿心肺复苏程序和方法 934
第七节 心肺复苏的并发症 940
第四十七章 心血管手术后心脏监测与治疗 陈彤延 946
第一节 氧输送 946
第六篇 手术后监护 946
第二节 心血管系统的监测 947
第三节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949
第四节 术后常见情况及处理 950
第四十八章 心血管手术后呼吸道管理和机械通气 陈彤延 961
第一节 氧气疗法 961
第二节 呼吸道管理 961
第三节 临床常用机械通气的方法 963
第四节 呼吸机条件的设定 966
第五节 机械通气的并发症 967
第六节 机械通气的终止 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