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研究进展综述我国温室气体研究的主要进展 王庚辰 1
第二部分 主要温室气体(CO2,CH4,N2O,CFCs,O3)的大气背景浓度监测 15
引言 王庚辰 魏民 15
我国温室气体大气背景浓度监测站的建设 王庚辰 温玉璞等 16
标准气体的准确度和一致性 王林珍 24
温室气体监测用标准气体的制备——称量法 章恭菲 韩桥 32
我国主要温室气体大气背景浓度的初步监测结果 熊效振 王庚辰等 39
PROVINCEOFCHINA WenYupu(温玉璞),ShaoZhiqing(邵志清)等 45
我国部分清洁地区大气中N2O的浓度 王木林 程红兵等 53
瓦里关地区地面臭氧的测量及初步分析 张晓春 温玉璞等 61
华北兴隆地区地面O3浓度及其变化特征 孔琴心 刘广仁等 66
大气中氯氟烃及其替代物分析方法研究 王跃思 王明星 72
第三部分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 81
引言 方精云 魏民 81
森林群落呼吸量的研究方法及北京山地三种温带林呼吸量的比较 方精云 83
北京小龙门油松人工林群落呼吸量的研究 方精云 刘国华等 93
热带山地雨林生态系统的碳库和CO2排放量 李意德 吴仲民等 100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库 方精云 刘国华等 109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及其全球意义 方精云 刘国华等 129
北京地区辽东栎呼吸量的测定 方精云 王效科等 140
第四部分 海洋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调制作用 149
引言 杨景飞 魏民 149
海洋吸收CO2模式估算和季节变化 杨景飞 陈满春等 150
全球碳循环露头扩散模式的研究 陈满春 杨景飞等 158
二维全球大洋的CO2吸收模式 叶津津 杨景飞等 167
一个改进的全球碳循环模式及未来大气CO2浓度预测 杨景飞 叶津津等 176
世界大洋海气CO2含量差异正负区域分布的研究 叶津津 杨景飞等 187
热带西太平洋西北部海水中CO2的分布变化及对ENSO的响应 马黎明 乔然等 191
第五部分 非工业源甲烷排放通量的测定、总量估算及趋势预测 201
引言 王明星 魏民 201
中国CH4排放量的估算 王明星 戴爱国等 203
稻田CH4的传输 上官行健 王明星等 215
稻田CH4的排放规律 上官行健 王明星等 223
稻田土壤中的CH4产生 上官行健 王明星等 238
稻田CH4排放和土壤、大气条件的关系 陈德章 王明星 250
温度对稻田CH4排放日变化及季节变化的影响 上官行健 王明星等 259
广州地区稻田甲烷排放及中国稻田甲烷排放的空间变化 沈壬兴 上官行健等 270
我国华中地区稻田甲烷排放特征 上官行健 王明星等 275
我国西南地区的稻田CH4排放 陈德章 王明星等 282
中国反刍动物甲烷排放量的初步估算及减缓技术 董红敏 林而达等 289
第六部分 氧化亚氮主要工业源排放通量的测定、总量估算及预测 294
引言 魏民 赵瑞兰 294
中国氧化亚氮主要排放源排放总量估算及趋势预测 于克伟 黄斌等 295
中国地区氧化亚氮排放量及其变化的估算 王少彬 苏维瀚 303
中国燃煤N2O的排放 赵瑞兰 赵海涛等 310
固定燃烧源排放N2O的采样、分析方法及其监测 赵瑞兰 赵海涛等 315
生物质燃烧释放N2O的测定及其分布 曹美秋 庄亚辉 320
引言 王少彬陈冠雄 326
第七部分 不同自然生态系统释放氧化亚氮的研究 326
中国大气中氧化亚氮浓度及土壤排放通量的测定 王少彬 宋文质等 327
农田土壤N2O生成与排放研究 曾江海 王智平 333
冬小麦田氧化亚氮的排放 王少彬 曾江海等 339
稻田N2O和CH4通量测定及总量估算 陈冠雄 黄斌等 343
东北旱田生态系统N2O排放通量测定及总量估算 黄国宏 陈冠雄等 351
长白山主要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大气间N2O和CH4气体交换的研究 徐慧 黄斌等 358
羊草草原和大针茅草原N2O和CH4排放通量的初步研究 杜睿 陈冠雄等 374
植物释放N2O速率及施肥的影响 李楠 陈冠雄 379
第八部分 大气中甲烷的光化学汇和大气气溶胶对温室效应的调制 385
引言 陈宗良 吕位秀 385
平流层气溶胶探测系统 张文 王秀玲等 386
Pinatubo火山爆发对平流层气溶胶的影响 雷文方 任丽新等 391
平流层气溶胶研究进展 任丽新 雷文方等 398
甲烷在大气中的清除过程的模式计算 刘瑜 姚亨等 406
甲烷清除反应活性中间体的UPS谱及其活性的测定 江澎 黄星原等 416
利用长光程FTIR光化学烟雾箱测定OH自由基和CH4的反应速度常数 姚亨 陈宗良 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