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
第一章导言 2
1.1 概论………………………………………………………………1.2色谱过程的理论 2
1.3化合物的分离 11
参考文献 14
第二章玻璃毛细柱 15
2.1 导言 15
2.2表面预处理 17
2.3高容量体系 29
参考文献 30
第三章柱的涂布 33
3.1 概论 33
3.2动态技术 33
3.3静态技术 36
3.4 PLOT和SCOT柱 40
3.6填充毛细柱和微填充柱 42
3.5键合相 42
参考文献 43
第四章进样系统 46
4.1 概论 46
4.2冷捕集 47
4.3不分流进样 48
4.4进样分流器 53
4.5柱上进样 66
4.6其它进样方式 69
4.7热聚集进样器 70
4.8使用注射器的技术 72
4.9选择进样方式 72
参考文献 73
第五章色谱柱安装 75
5.1 概论 75
5.2进样器与色谱柱的连接 75
5.3色谱柱的抻直 76
5.4检测器与柱的连接 79
5.5连接柱所用的接头 80
5.6初步的评价 83
5.7试验混合物 85
参考文献 88
第六章柱效的测量 89
6.1概论 89
6.2分离数(TZ) 92
6.3柱效能的其它概念 96
15.5香精油的分析 1 97
参考文献 99
7.1概论 101
7.2死保留时间tM的计算 101
第七章保留值数据处理 101
7.3 Kovats保留指数体系I 102
7.4温度对I的影响 103
7.5其它保留指数体系 105
7.6保留值用作鉴定标准 105
参考文献 108
8.2程序升温概论 110
8.1概论 110
第八章程序升温和载气流速方面的问题 110
8.3程序的参数 111
8.4组份的分离和分析时间 112
8.5程序升温对载气流速的影响 112
8.6载气的选择 114
8.7最佳实用载气流速OPGV 117
8.8柱温和载气流速的相互关系 120
8.9使用氢气作载气带来的危险性 124
参考文献 125
第九章玻璃毛细色谱法中特殊的分析方法 126
9.1概论 126
9.2二维色谱技术 126
9.3不同温度下的串接的色谱柱SECAT 128
9.4多次通过(反复循环)色谱法 129
9.5反复循环色谱法的局限性 133
参考文献 134
第十章柱的稳定性 135
10.1概论 135
10.2载气方面的问题 137
10.3温度的作用 138
10.4进样量和样品组成的作用 140
10.5化学变质 141
10.6废旧色谱柱的利用 141
参考文献 144
第十一章色谱柱的选择 145
11.1概论 145
11.2 Rohrschneider的极性概念 149
11.3其它选择方法 151
11.4柱效的作用 151
参考文献 153
第十二章样品的制备 154
12.1概论 154
12.2顶空浓缩物分析和全部挥发物分析 155
12.3直接顶空分析 156
12.4离析和富集方法概论 158
12.5蒸馏 158
12.6冷冻富集 160
12.7萃取 160
12.8区域精炼 162
12.9吸附法 163
12.10多孔高聚物吸附 164
参考文献 166
第十三章难挥发物质的分析 168
13.1概论 168
13.2有关色谱条件的考虑 168
13.3衍生物的制备 170
13.4硅烷化 171
13.5硅烷化方法 173
13.6热裂解气相色谱 173
参考文献 174
14.2电子线路 176
14.1概论 176
第十四章仪器的改装 176
14.3进样器的改装 178
14.4补充气 179
14.5色谱柱悬挂器 183
14.6气体的供应 185
14.7仪器的检查 186
参考文献 187
第十五章玻璃毛细柱气相色谱的应用 188
15.1概论 188
15.2空气、烟尘及多环芳烃(PAH)的分析 189
15.3氨基酸的分析 195
15.4药物与成药的分析 196
15.6脂肪酸的分析 206
15.7 食物和饮料的分析 208
15.8 烃和煤的分析 211
15.9 农药 215
15.11 甾族化合物和胆酸的分析 220
15.10醣类的分析 220
15.12与水质有关的分析 223
参考文献 230
第十六章故障诊断 234
16.1概论 234
16.2注射甲烷样品 235
16.3注射试验混合物样品 237
16.4分流进样中的溶剂峰 241
16.5不分流进样 242
附录Ⅰ 命名 243
参考文献 248
附录Ⅱ液相或固定相 249
参考文献 254
附录Ⅲ多孔高聚物 255
附录Ⅳ硅烷化反应和制备衍生物反应 268
参考文献 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