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阿堵之中 1
江郎才尽 3
点睛飞去 5
月夜吟诗 7
意尽 10
理或然也 12
三百里山水一日毕 16
颇臻其妙 18
呕出心来 20
落叶满长安 22
此处何以得之? 25
势焰逼人 27
“我得之矣!” 29
五年成篇 31
半夜撞钟 34
不敢辄改 36
黄筌画鹤 39
颈足皆展 41
未尽善也 43
其心匠可知 45
暗合子美 47
诸僧皆阁笔 50
刘郎不敢题糕字 52
各言其志 54
皆如其意 56
诵诗明志 59
荆公罢相诗 62
古人诗句似师兄 65
易元吉画獐猿 68
满城风雨近重阳 71
天趣活笔 73
必先举左 76
踏花归去马蹄香 78
竹锁桥边卖酒家 80
非无舟人止无行人 82
乱山藏古寺 84
怅然赋词 86
重扶残醉 89
诗题各有境界 92
思竭扑地 96
脚点楼板皆穿 98
同者即删 100
真可观矣 102
卧薪填词 105
一字不苟 107
竹风兰香 110
种竹画竹 112
名下固无虚士 115
此真天才 117
味同嚼蜡 120
眼前有景道不得 122
旗亭画壁 125
按乐图 129
“何必此二处才有风月耶?” 131
子先获珠 133
何者最似 136
夜半钟声 138
月口星心 141
语意相合 143
“赵倚楼” 145
一骑红尘妃子笑 147
千里十里 149
不识好恶 151
郊岛孰贫? 154
喜其所许 157
轻絮落花 159
皆为警策 161
似曾相识燕归来 164
正午牡丹 166
河豚与柳絮 168
张三影 170
“花弄影”与“春意闹” 172
倒屣迎之 174
儒者不知兵 176
静与动 178
诗人之言当如此 181
坡为之绝倒 184
遗恨失吞吴 187
但恐杏李花不敢承当 190
拣尽寒枝不肯栖 192
岂在晓风残月之下? 194
公却学柳七 196
只三句绝佳 199
此作春时日中者 202
但识真牛 204
贵在含蓄不露 206
自相矛盾 209
“富贵家岂可缺邪!” 211
以其真也 214
斯真达意之作矣! 217
一字不容苟下也 220
关山一点 222
“怎只说鸭?” 224
“养”与“卷” 227
以龙论诗 229
痴人说梦 232
一字不可妄改 234
前山月落半江水 237
诗不厌改 239
推敲 241
七月七日长生殿 244
“烟”“山”孰胜? 246
一字师 248
妄改一字便不佳 250
一字之师也 252
环滁皆山也 254
怕后生笑 256
“人谁不能到?” 258
一字未稳 260
虽一字亦不能到也 263
玉尘素涛 265
易“德”为“风” 267
春风又绿江南岸 269
残菊飘零满地金 272
“飞”与“横” 275
杜鹃声里斜阳暮 277
燕脂湿 279
于此少商量矣 282
料子之必至也 287
密听众论 290
阎立本观画 292
剑与画 294
韩干画马 297
大服其鉴裁之精 299
众目助其得失 301
毕宏于是阁笔 304
孺子可教也 306
目不两视 309
必使摘其疵 311
诗改一字 315
章侯学画 317
此难能也 319
此吾之所为师也 321
空梁落燕泥 325
年年岁岁花相似 327
不才明主弃 330
不敢奉偷 333
居即易矣 335
前度刘郎今又来 337
庆余遇知音 340
到处逢人说项斯 343
且去浅斟低唱 345
荷花十里桂三秋 348
“何预朕事?” 351
“子不闻其次致曲乎?” 354
“不殴杀何待?” 356
一笔不施 359
“何不讲学?” 361
饮泣而瞑 363
真若身其事者 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