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中国民族史的分期 2
二、几个理论问题 18
第一编 中华民族的起源 31
第一章 中华民族起源的土著特点与多元特点 33
第一节 关于中华民族起源的诸说 33
第二节 中华民族起源的土著特点 34
第三节 中华民族起源的多元特点 37
第二章 中华民族起源的时代 43
第一节 原始群与原始氏族社会 43
第二节 原始社会瓦解及向国家民族的过渡 46
第一节 史料问题及父权制以前的史影 54
第三章 神话传说所反映的各部落集团 54
第二节 父权制时代各部落集团 59
第三节 各部落集团间的关系 64
第二编 华夏及华夷五方格局的形成 69
第一章 华夏的三支主要来源:夏人、商人、周人 71
第一节 夏商周三族的起源与兴起 71
第二节 夏商周三族的融合与民族雏形的出现 77
第二章 华夏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85
第一节 民族矛盾激化与诸夏攘夷争霸 85
第二节 七雄兼并与诸夏大认同 90
第三节 华夷五方格局的形成 96
第一节 东夷 102
第三章 东夷、南蛮、西戎、北狄 102
第二节 南蛮 109
第三节 西戎 121
第四节 北狄 133
第三编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南北各民族的融合 147
第一章 汉民族的形成 149
第一节 统一的民族基本特征的形成与发展 149
第二节 统一多民族中国主体民族特征的形成 153
第二章 夫余、乌桓与挹娄 157
第一节 夫余与高句骊 157
第二节 乌桓 168
第三节 挹娄 177
第一节 鲜卑族源分布及社会状况 182
第三章 鲜卑 182
第二节 东部鲜卑的兴起及建国 186
第三节 拓跋鲜卑的兴起及建国 194
第四节 西部鲜卑 203
第五节 吐谷浑 208
第四章 匈奴 215
第一节 匈奴的来源与兴起 215
第二节 匈奴的鼎盛及衰落 217
第三节 匈奴国家的分裂和衰亡 221
第四节 4至5世纪的匈奴 227
第五节 匈奴的经济和文化 232
第一节 西域诸族 239
第五章 西域诸族与柔然 239
第二节 柔然 252
第六章 氐与羌 261
第一节 氐族 261
第二节 羌人的兴起与发展 270
第七章 西南夷与百越 289
第一节 西南夷 289
第二节 百越 304
第四编 中华民族的兴盛和祖国统一的加强 315
第一章 突厥 317
第一节 突厥的兴起与分裂 317
第二节 东突厥 323
第三节 西突厥 330
第四节 后突厥 336
第二章 回纥 343
第一节 回纥的起源与兴起 343
第二节 回纥的社会经济与文化 346
第三节 回纥与汉族的关系 348
第四节 回纥的迁徙 351
第三章 吐蕃 353
第一节 吐蕃的族源与兴起 353
第二节 吐蕃王朝的建立 355
第三节 吐蕃王朝的强盛 359
第四节 吐蕃王朝的衰落 362
第五节 吐蕃王朝的崩溃 368
第四章 南诏 372
第一节 南诏的起源与建国 372
第二节 南诏的经济与文化 380
第三节 南诏与唐朝的关系 389
第五章 莫徭、俚僚与诸蛮 397
第一节 莫徭与东谢、西赵、靺鞨、诸蛮 397
第二节 俚、僚等族 399
第三节 乌蛮、白蛮等族 402
第六章 渤海、室书与库莫奚 408
第一节 靺鞨族的来源与变化 408
第二节 粟末、靺鞨及渤海 413
第三节 室韦和库莫奚 419
第五编 契丹、女真各民族迭起及其建立政权 429
第一章 契丹 432
第一节 契丹的起源和早期历史 432
第二节 契丹国的建立及其政治与经济 439
第三节 契丹人与汉人、党项人的关系 446
第四节 臣属于契丹的各民族 453
第五节 辽亡与哈喇契丹 457
第二章 女真 466
第一节 女真与大金国 466
第二节 猛安谋克组织 473
第三节 “勃极烈”的废除与封建化 477
第四节 女真与汉、党项等民族的关系 483
第五节 金朝的灭亡与女真人的变迁 492
第一节 高昌回鹘 501
第三章 西迁后的回鹘 501
第二节 河西回鹘 505
第三节 黑汗王朝 508
第四章 党项 512
第一节 党项族的兴起 512
第二节 西夏建国和经济文化 516
第三节 西夏之亡与党项人的去向 523
第五章 沙 陀 527
第一节 起源、内迁及与唐朝的关系 527
第二节 沙陀族建立的四个政权 534
第一节 吐蕃封建割据的出现 542
第六章 吐蕃 542
第二节 邻近汉区原吐蕃辖区进入封建社会 548
第七章 白蛮与僮苗瑶各民族 553
第一节 白蛮与大理国 553
第二节 僮、苗、瑶等民族的出现及其发展 560
第六编 蒙古族统一全国至满族兴起前的南北各民族 567
第一章 蒙古族的兴起及其发展 570
第一节 蒙古族的兴起 570
第二节 蒙古国的建立与扩张 578
第三节 忽必烈统一全国和元朝兴衰 588
第二章 蒙古族衰微及其经济文化 597
第一节 蒙古国的分裂和衰亡 597
第二节 蒙古族的社会经济 607
第三节 蒙古族的文化和习俗 616
第三章 畏兀儿与回回 628
第一节 高昌畏兀儿 628
第二节 亦力把里和叶尔羌汗国 633
第三节 回回民族的形成和发展 636
第四节 回回民族的经济和文化 644
第四章 吐蕃 657
第一节 蒙藏统治阶级的早期关系 657
第二节 蒙元统治全国藏族地区的政策 659
第三节 藏传佛教各教派与元廷的关系 665
第四节 藏族封建社会的发展 669
第一节 元辽阳行省管辖下的女真人 677
第五章 女真的再度兴起 677
第二节 再度兴起的女真人 683
第六章 彝、苗、瑶、僮各民族 699
第一节 南方各民族社会经济的发展 699
第二节 土司制度对南方各民族的统治 712
第三节 南方各民族人民反抗民族压迫及抗倭斗争 729
第七编 满族统一全国和各民族的进一步发展 737
第一章 满族的形成与发展 740
第一节 满族的形成与建立国家政权 740
第二节 清军入关对满族的影响 750
第三节 满族从封建农奴制向地主制的转化 758
第四节 满族的贡献与自身发展 767
第五节 满族统治阶级的腐朽与八旗生计的恶化 785
第二章 蒙古族各部 790
第一节 蒙古族的各部归清及其政治制度的变化 790
第二节 蒙古族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变化 802
第三节 土尔扈特蒙古回归祖国 815
第三章 西北和东北诸民族 824
第一节 维吾尔族 824
第二节 哈萨克族 829
第三节 柯尔克孜族 841
第四节 西北和东北其他诸民族 849
第四章 南方壮、彝、苗、瑶诸民族 867
第一节 南方诸民族概况 867
第二节 土司制度的崩溃和改土归流 877
第三节 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889
第四节 南方彝、傣、白、苗、瑶、布依、土家诸民族的反抗斗争 900
第五章 藏族 909
第一节 固始汗底定藏族地区 909
第二节 清朝初年的西藏政局(1644—1720) 914
第三节 西藏地方政治制度的变迁(1720—1793) 922
第四节 清朝前期西北、西南地区的藏族 928
第八编 各民族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和中华民族的解放 931
第一章 帝国主义的入侵和各民族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933
第一节 欧美列强入侵各民族地区和各民族政治经济的变化 933
第二节 鸦片战争中各民族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939
第三节 北方各民族反对外敌入侵的斗争 941
第四节 西藏人民的抗英斗争 952
第五节 南方各民族人民的反帝斗争 955
第二章 全国各民族人民反抗清朝统治的斗争 962
第一节 全国各民族人民参加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 962
第二节 咸同年间贵州各民族人民大起义 966
第三节 咸同年间云南各民族起义 970
第四节 内蒙古人民的“独贵龙”运动 975
第五节 西北回民大起义 978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民国初期的各民族 984
第一节 孙中山先生的“民族主义”及国民党政府的背离 984
第二节 辛亥革命时期各民族的革命活动 988
第三节 全国各民族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斗争 993
第一节 “五四”运动时期的各民族共产主义先进分子 998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民族革命运动 998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早期民族纲领的制定和各民族地区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002
第三节 长征红军在少数民族地区 1007
第五章 全国各民族人民的抗日斗争 1010
第一节 全国各民族人民参加的抗日救亡运动 1010
第二节 全国各民族人民的武装抗日斗争 1014
第六章 全国各民族人民共同奋斗迎接解放 1022
第一节 国民党政府统治下各民族人民的苦难 1022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各民族人民起义 1025
第三节 全国各民族人民喜迎解放 1034
本书引用参考书目 1041
后记 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