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货币供应管理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
第一章 我国货币供应的历史发展 14
第一节 建国初期统一人民币流通,制止通货膨胀 14
第二节 发行新人民币,进一步健全我国货币流通 21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高潮时期的货币流通 23
第四节 三年大跃进时期的货币流通 26
第五节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货币流通 28
第六节 十年动乱时期的货币流通 30
第七节 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的货币流通 31
第八节 1984年到1988年的通货膨胀 33
第九节 贯彻“治理整顿”方针,通货膨胀得到抑制 35
第十节 90年代的通货膨胀 43
第二章 货币供应的形式 47
第一节 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内在联系 47
第二节 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货币流通 50
第三节 货币供给的本质 52
第四节 货币数量 56
第三章 现金供应管理 64
第一节 现金供应管理的重要意义 64
第二节 我国现金流通渠道 66
第三节 我国现金供应管理的基本原则 71
第四节 现金管理的主要内容 79
第五节 工资基金监督 85
第六节 现金出纳工作 90
第七节 旺季现金供应 92
第八节 货币发行 94
第四章 货币供应的方针 102
第一节 坚持稳定通货,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102
第二节 稳定通货和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 105
第三节 货币政策和经济政策的关系 111
第五章 货币供应的体系 118
第一节 银行体系演变与货币供应 118
第二节 单一银行体制下的货币供应 121
第三节 二阶式银行体制下的货币供应 123
第四节 我国现行体制下货币供应过程 133
第六章 货币供应量决定因素分析 144
第一节 基础货币 144
第二节 准备率 152
第三节 现金比率 155
第一节 马克思货币必要量理论的基本思想 159
第七章 货币必要量理论 159
第二节 货币必要量规律与纸币流通规律 168
第三节 货币必要量理论的实际运用 171
第八章 货币需求理论 180
第一节 西方货币需求理论与货币必要量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180
第二节 持有货币的动机与货币需求函数 183
第三节 古典货币数量论与现代货币数量论 192
第四节 研究货币需求理论的现实意义 202
第一节 货币均衡的基本含义 209
第九章 货币均衡 209
第二节 货币均衡与宏观经济平衡 217
第三节 从货币失衡到货币均衡的恢复 217
第十章 通货膨胀 222
第一节 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222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种类 229
第三节 通货膨胀的发展阶段 235
第四节 通货膨胀的社会承受力 237
第五节 通货膨胀对社会各阶层的影响 246
第六节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危害 248
第一节 保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 252
第十一章 保持货币运行正常的客观基础 252
第二节 保持经济结构的合理 259
第三节 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必须和国家的财力、物力相适应 271
第四节 保持财政收支的平衡 274
第十二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调控 278
第一节 中央银行概述 278
第二节 货币调控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中的地位 292
第三节 货币调控目标 294
第十三章 我国货币调控的工具 307
第一节 货币调控工具概述 307
第二节 计划手段 322
第三节 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 324
第四节 存款准备金制度 327
第五节 利率政策 334
第十四章 货币运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338
第一节 货币数量变动与社会总供求变动 338
第二节 货币变动的价格效应与产出效应 342
第三节 货币作用的传递机制 351
第十五章 货币流通的调查研究 363
第一节 货币流通调查研究的目的 363
第二节 货币流通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 365
第三节 货币流通调查研究的方法 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