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总论 1
第一章 内部审计的概念 3
第一节 内部审计的发展 3
第二节 内部审计的定义 10
第三节 内部审计的对象 12
第二章 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和特征 17
第一节 内部审计的职能 17
第二节 内部审计的作用 20
第三节 内部审计的特征 25
第三章 内部审计的机构和人员 32
第一节 内部审计机构 32
第二节 审计委员会 39
第三节 内部审计人员及其职业管理 42
第四章 内部审计的程序 54
第一节 确立内部审计程序的意义 54
第二节 内部审计的规划阶段 55
第三节 内部审计的实施阶段 61
第四节 内部审计的报告阶段 69
第五节 后续审计阶段 71
第五章 内部审计的依据和证据 74
第一节 内部审计依据的意义和分类 74
第二节 内部审计依据的特点 77
第三节 内部审计依据的选择 79
第四节 内部审计证据的意义和分类 81
第五节 内部审计证据应具备的条件及约束因素 85
第六节 内部审计证据的收集和鉴定 87
第二篇 内部审计规划 91
第六章 内部审计期间计划 93
第一节 内部审计期间计划的意义 93
第二节 内部审计期间计划编制的步骤 96
第三节 内部审计期间计划的执行、调整和考核 99
第七章 内部审计项目计划 103
第一节 内部审计项目计划的意义 103
第二节 审计项目具体计划和作业方案的编制 105
第八章 内部控制评审 111
第一节 内部控制概述 111
第二节 内部控制评审 121
第一节 销售循环及其内部控制 139
第二节 销售决策与计划的审查 141
第三节 销售定单合同的审查 146
第四节 销售客户信用的审查 150
第五节 销售开单结算的审查 151
第三篇 内部审计实施 157
第九章 销售循环的审计 159
第十章 采购循环的审计 165
第一节 采购循环及其内部控制 165
第二节 采购决策与计划的审查 168
第三节 采购方式及合同的审查 175
第四节 采购成本结算的审查 178
第十一章 生产循环的审计 185
第一节 生产循环及其内部控制 185
第二节 成本决策与计划的审查 188
第三节 成本管理的审查 193
第四节 新产品开发及其效益的审查 199
第五节 成本效益评价 207
第十二章 工薪和人事循环的审计 216
第一节 工薪和人事循环及其内部控制 216
第二节 工薪和人事决策与计划的审查 219
第三节 人事管理制度的审查 221
第四节 工薪结算的审查 223
第五节 劳动力利用效率的审查 225
第十三章 存货循环的审计 234
第一节 存货循环及其内部控制 234
第二节 存货计划的审查 237
第三节 存货收发的审查 243
第四节 存货保管制度的审查 251
第五节 存货利用效益的审查 254
第一节 固定资产循环及其内部控制 260
第十四章 固定资产循环的审计 260
第二节 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及计划的审查 265
第三节 工程招标及发包的审查 270
第四节 工程项目施工和竣工的审查 274
第五节 设备使用及其效益的审查 278
第六节 技术改造及其效益的审查 283
第十五章 理财循环的审计——筹资业务审计 287
第一节 筹资业务及其内部控制 287
第二节 筹资决策与计划的审查 291
第三节 借款业务的审查 303
第四节 债券发行业务的审查 308
第五节 股票业务的审查 311
第一节 投资业务及其内部控制 316
第十六章 理财循环的审计——投资业务审计 316
第二节 投资决策与计划的审查 321
第三节 证券投资的审查 324
第四节 其他投资的审查 327
第五节 投资效益的审查 330
第十七章 货币资金循环的审计 340
第一节 货币资金循环及其内部控制 340
第二节 货币资金预算的审查 343
第三节 货币资金收支业务的审查 346
第四节 货币资金保管制度的审查 353
第五节 货币资金利用效果的审查 356
第十八章 经济责任审计 360
第一节 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和对象 360
第二节 经济责任审计的种类及评价原则 362
第三节 经营责任目标审计 364
第四节 离任责任审计 365
第四篇 内部审计报告和后续审计 371
第十九章 内部审计报告 373
第一节 内部审计报告的意义 373
第二节 内部审计报告的种类及报送 376
第三节 内部审计报告的编报过程 379
第四节 内部审计报告的基本格式和内容 382
第二十章 后续审计与审计评价 391
第一节 后续审计概述 391
第二节 后续审计中应考虑的问题 394
第三节 审计评价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