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研究意义与主要研究内容 1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
二、主要研究内容与总体框架 5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10
一、国外研究综述 10
二、国内研究综述 20
第三节 研究特色、研究方法与概念界定 23
一、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24
二、研究方法 26
三、概念界定 27
上篇 理论研究 33
第二章 加速城市化时期我国三大都市圈的城市空间问题 33
第一节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对城市空间的要求 33
一、城市化的目的及其二律背反 34
二、西方国家加速城市化时期城市空间问题 36
三、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对城市化的新要求 37
第二节 我国三大都市圈城市空间呈现的共性问题 38
一、城市化深度不足,城市蔓延问题已然出现和发展 39
二、中心城市的中心城区宜居程度亟须提高 41
三、都市圈之内的城市空间分工与协作体系尚未形成,城市能级亟待提高 43
四、城市空间发展的公平与公正性问题不断凸显 46
第三节 我国三大都市圈城市空间问题的实质与负面影响 47
一、我国三大都市圈城市空间问题的实质 47
二、我国三大都市圈城市空间问题的负面影响 50
第三章 我国三大都市圈城市空间生产与城市蔓延形成机理 53
第一节 城市化发展阶段与城市空间生产的资本理论分析 54
一、工业化与城市化耦合与错位的资本循环分析 55
二、过度金融房地产化与城市化问题成为全球性现象 60
三、如何跨越资本循环与城市化的“卡夫丁峡谷” 65
第二节 我国城市空间生产的政治属性与资本逻辑 68
一、中国人的群居化偏好与古代城市的政治属性 68
二、现阶段我国城市空间生产的政治属性与资本逻辑 71
第三节 我国三大都市圈城市蔓延的形成机理 73
一、我国三大都市圈城市蔓延的经济成因 74
二、我国三大都市圈城市蔓延的制度成因 84
三、我国三大都市圈城市蔓延的途径与形式 94
第四章 我国三大都市圈首位城市的空间极化 100
第一节 我国三大都市圈首位城市的空间发展特征 100
第二节 我国三大都市圈首位城市空间极化的经济成因 103
一、首位城市作为世界城市体系的联结节点及其分化效应 104
二、我国三大都市圈首位城市的劳动力供给结构与收入分化 108
三、作为协作生产分工空间的首位城市及其外生服务业化 112
第三节 我国三大都市圈首位城市空间极化的形成机理 115
第五章 国外经验借鉴——美国城市蔓延问题研究 123
第一节 美国城市蔓延的原因与形成机理 124
一、美国的自由主义传统与反城市思想 124
二、技术的进步及其大众化运用 129
三、产业结构发展的影响 135
四、制度、政策和社会等因素 138
第二节 经济信息化和美国城市空间新发展 142
一、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和城市空间中心化与分散化 143
二、产业信息化与城市产业扩散 148
三、产业区位选择、城市空间多中心化与城市蔓延 151
第三节 美国城市蔓延的状况 155
一、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 155
二、美国家庭住宅拥有率不断增加 158
三、郊区成为人口居住与就业重点 159
四、城市空间从“芝加哥模式”向“洛杉矶模式”转变 162
第四节 美国城市蔓延的经济与社会后果 164
一、城市蔓延导致的经济问题 165
二、城市蔓延导致的社会问题 168
三、城市蔓延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 173
第五节 美国城市蔓延的治理对策 173
一、区域主义与新区域主义 174
二、新城市主义 175
三、精明增长理论与运动 176
四、生态城市 179
第六章 控制城市蔓延的郊区新城建设——以上海市为例 182
第一节 上海城市郊区化与郊区新城的规划历程 182
一、现阶段上海郊区化与城市空间扩张分析 183
二、上海市对郊区新城的规划与建设历程 190
第二节 上海建设郊区新城的方式与绩效 198
一、上海郊区新城的建设方式及其绩效——以松江新城和嘉定新城为例 199
二、上海郊区新城对中心城区的疏解作用分析 209
三、改善郊区新城发展方式,提升新城“反磁力”作用 215
下篇 实证研究 223
第七章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城市蔓延实证分析 223
第一节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经济概况 224
一、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的经济地理状况 224
二、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的产业发展状况 227
第二节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城市蔓延的测度 231
一、城市蔓延指数的设计分析 231
二、城市蔓延指数的设计与长三角都市圈城市蔓延测度 233
三、长三角都市圈16座城市蔓延的类型分析 241
第三节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城市蔓延的具体成因分析 244
一、工业发展对城市空间扩张的作用 244
二、经济房地产化及其服务业化的影响 251
三、长三角都市圈城市蔓延的制度因素 255
四、长三角都市圈城市蔓延的途径与状况 257
第八章 京津冀都市圈城市蔓延实证研究 263
第一节 京津冀都市圈经济概况 263
一、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地理概况 263
二、京津冀都市圈的经济与产业发展概况 266
第二节 京津冀都市圈城市蔓延的测度 269
一、京津冀都市圈城市蔓延的测度 269
二、京津冀都市圈城市蔓延的类型分析 275
三、解析京津冀都市圈“二元化”的空间结构特征 277
第三节 京津冀都市圈城市蔓延的具体原因分析 280
一、工业化与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城市空间扩张 280
二、经济房地产化及其服务业化的影响 287
三、京津冀都市圈城市蔓延的制度因素 289
四、北京城市蔓延的途径与状况 291
第九章 珠江三角洲都市圈城市蔓延实证分析 295
第一节 珠江三角洲都市圈经济概况 295
一、珠江三角洲都市圈的经济地理状况 295
二、珠江三角洲都市圈的经济与产业发展概况 298
第二节 珠三角都市圈城市蔓延的测度 301
一、珠三角都市圈城市蔓延的测度 301
二、珠三角都市圈城市蔓延的类型分析 306
第三节 珠三角都市圈城市蔓延的具体原因分析 308
一、工业化与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城市空间扩张 308
二、经济房地产化及其服务业化的影响 313
三、珠三角都市圈城市蔓延的制度因素 315
四、广州城市蔓延的途径与状况 317
第十章 从空间生产到空间正义 321
第一节 实证分析的结论 321
一、都市圈的次级城市是我国三大都市圈之中城市蔓延程度最高的城市 322
二、构建都市圈统一的治理体制与机制并不能降低城市蔓延程度 323
三、城市经济的外生性与城市扩张蔓延具有正相关关系 324
四、城市经济发展阶段与其蔓延程度具有正相关关系 325
五、我国三大都市圈城市蔓延形式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326
第二节促进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与空间正义的指导原则 327
一、国外对可持续发展城市空间形态的实践 328
二、有机集中与有机分散——我国三大都市圈城市空间的理想形态 331
三、促进我国城市空间合理化的方向——城市空间正义 335
第三节 我国城市空间正义的建构路径 343
一、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二元化”走向内生化 343
二、改革土地使用制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45
三、促进我国相关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348
参考文献 352
后记 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