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疾病治疗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罗祖明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117032391
  • 页数:462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脑血循环的应用解剖 1

第一节 脑血管的一般概念 1

第二节 颈总动脉和颈外动脉 3

一、颈总动脉 4

二、颈外动脉 5

第三节 颈内动脉系统 6

一、颈内动脉颅外段 6

二、颈内动脉岩骨段 6

四、床突上段 7

三、海绵窦段 7

第四节 椎-基底动脉系统 15

一、椎动脉 16

二、基底动脉 18

第五节 颅内静脉系统 20

第六节 特殊供血区 22

一、脑室及脑室旁区的血液供应 22

二、丘脑的血液供应 23

三、脑分水岭供血区 24

第二章 脑循环的应用生理学 26

二、静息与活动时的脑循环 27

一、颅内动脉系统 27

三、脑血流量的自动调节 28

四、氧和二氧化碳的调节作用 32

五、颅内压力的影响 33

六、脑的微循环 34

七、血脑屏障 35

八、静脉系统 35

第三章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 39

一、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40

二、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41

三、对危险因素干预的评价 51

第四章 缺血性脑损害的病理生理学 56

第一节 缺血阈值 57

一、需氧代谢衰竭 58

二、电衰竭阈值 59

三、离子衰竭阈值 60

第二节 缺血时程 62

第三节 缺血再灌流 63

第四节 缺血损害途径 65

一、能量衰竭 65

二、酸中毒 66

三、花生四烯酸级联 67

四、程序性细胞死亡 68

五、兴奋毒性 70

六、自由基 72

七、扩散性抑制 73

第五节 缺血部位 74

第六节 缺血半暗区 75

第五章 脑血管疾病的放射影像学检查评价 82

第一节 检查方法 82

一、平片 83

二、脑血管造影 83

三、DSA 83

五、MRI 84

四、CT 84

六、SPECT 86

七、PET 86

第二节 脑梗死 87

第三节 脑出血 93

第四节 脑血管畸形 96

第五节 脑动脉瘤 99

第六节 海绵窦动静脉漏 102

第七节 静脉窦血栓形成 102

第八节 烟雾病 103

第一节 经颅多普勒 106

第六章 超声检查在脑卒中研究中的应用 106

一、脑梗死 107

二、脑出血 109

三、栓子监测 109

四、蛛网膜下腔出血 110

五、偏头痛 111

六、高血压 112

第二节 脑循环动力学分析 112

第三节 颈动脉双功能彩超 116

第四节 心脏彩超 116

第五节 选择超声学检查的基本原则 117

第七章 脑血管疾病的动物模型 120

第一节 动物的选择与模型选择的最佳条件 120

第二节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模型 121

一、全脑缺血模型 121

二、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124

三、脑干缺血模型 131

第三节 脑出血模型 131

第四节 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 132

第五节 脊髓缺血模型 133

一、血糖 134

二、脑实质温度 134

第六节 脑卒中模型影响因素 134

第八章 脑血管疾病治疗的临床实验设计 137

一、临床流行病学 137

二、临床试验简介 137

三、研究设计 140

四、结果分析 144

五、与脑血管疾病有关的设计问题 146

六、随机化临床试验中的问题 146

七、对试验的诠释 147

八、临床试验的备选方案 147

第九章 Meta-分析在脑血管疾病治疗研究中的应用 151

一、Meta-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152

二、Meta-分析的适用范围 153

三、Meta-分析的方法学问题 154

四、Meta-分析的评价和应用 160

第十章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与临床 164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 166

一、解剖学基础 166

二、基本病变 167

三、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 168

四、动脉粥样硬化的细胞学 169

五、细胞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 170

六、免疫系统与动脉粥样硬化 171

七、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 172

八、脂质代谢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 173

九、血小板与动脉粥样硬化 174

十、微量元素与动脉粥样硬化 174

第二节 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 175

一、危险因素 175

二、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表现 176

三、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像学检查 178

五、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试验 180

四、治疗 180

第十一章 脑卒中的药物预防 185

一、脑卒中的一级预防 186

二、脑卒中的二级预防 190

第十二章 缺血性脑损害的预防性保护 202

第一节 预防性脑保护的对象 203

一、短期预防组 203

二、长期预防组 204

三、连带预防组 205

第二节 预防性脑保护药物及其作用机制 205

第三节 评价及展望 209

第一节 概述 212

第十三章 急性脑卒中的现代治疗 212

一、卒中类型的确定 213

二、卒中的病因学诊断 213

第二节 急性卒中的整体治疗 215

一、预防和处理并发症 215

二、监测和控制血压 219

三、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20

四、纠正代谢紊乱 220

第三节 急性卒中的特殊治疗 221

一、缺血性卒中的处理 221

二、出血性卒中的处理 222

第十四章 重症脑卒中的监护 224

第一节 一般治疗原则 224

一、气道处理及心肺功能监护 225

二、预防深部静脉血栓 232

三、颅内高压及脑水肿的治疗 232

四、ICU病房危重症监护 234

五、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 235

第二节 ICU病房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处理 242

一、急性大脑中动脉梗死 242

三、小脑梗死 244

四、进行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扩容-升压疗法 244

二、急性基底动脉梗死 244

第三节 脑出血 245

一、血肿清除 245

二、CT定向经颅血肿碎吸术 246

三、并发症的处理 246

第四节 蛛网膜下腔出血 246

一、ICU治疗 246

二、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 247

第五节 静脉窦血栓形成 248

一、治疗原则 251

第十五章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细胞保护治疗 251

二、治疗方法 255

第十六章 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治疗 271

一、血栓形成的机制 271

二、溶血栓的机制 272

三、溶栓药物 272

四、溶栓治疗的方法及剂量 275

第十七章 脑出血的治疗 285

一、病因 285

二、临床表现 286

三、诊断 287

四、治疗 287

五、预后 293

第十八章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 296

一、病因 296

二、发病率和危险因素 297

三、动脉瘤的发病机制 297

四、临床表现 298

五、辅助检查 299

六、治疗 301

七、预后 309

第一节 颅内动脉瘤 312

第十九章 脑血管疾病的外科治疗 312

一、手术方法 313

二、颈动脉结扎术 313

三、颅内动脉瘤的直接手术 315

第二节 脑血管畸形 317

一、分类 317

二、脑血管畸形的外科治疗 318

第三节 颈动脉-海绵窦瘘 319

第四节 脑缺血性疾病的外科治疗 319

一、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319

二、椎动脉内膜切除术 320

四、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吻合术 321

三、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 321

五、带蒂或游离大网膜颅内移植术 322

第五节 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 322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 323

二、手术时机选择 323

三、手术方法 323

第六节 烟雾病 324

第二十章 脑血管疾病的血管内治疗 326

第一节 颅内动脉瘤 327

一、一般情况及流行病学 327

三、血管内治疗 328

二、诊断 328

第二节 脑血管畸形 331

一、分类 331

二、病理及临床特征 331

三、分级与治疗选择 332

四、血管内治疗 333

五、疗效评价 333

第三节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334

一、临床表现 334

二、诊断 335

三、血管内治疗 335

二、诊断和治疗 336

第四节 硬脑膜动静脉瘘 336

一、临床特点 336

第五节 脑动脉内溶栓治疗 337

一、溶栓治疗的目的 338

二、诊断和治疗 338

第六节 动脉血管扩张成形术 339

一、基本技术 340

二、疗效评价 340

第二十一章 不常见原因脑卒中的治疗 343

第一节 概述 343

一、不常见原因脑卒中的血管病变 343

二、不常见原因脑卒中的栓子来源 344

三、不常见原因脑卒中的血液异常改变 345

第二节 偏头痛性脑卒中 346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347

二、临床表现 348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348

四、治疗 348

第三节 抗磷脂抗体相关性脑卒中 349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350

二、临床表现 350

四、治疗 351

四、诊断 351

三、辅助检查 351

第四节 开放性卵圆孔与脑卒中 352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352

二、临床表现 353

三、辅助检查 353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353

五、治疗 353

六、预后 354

第五节 颈动脉和椎动脉夹层分离 354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354

二、临床表现 355

三、辅助检查 356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356

五、治疗 356

第六节 脑静脉血栓形成 357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357

二、临床表现 358

三、辅助检查 358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358

五、治疗 358

二、临床表现 360

第七节 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与脑卒中 360

一、病理和发病机制 360

三、辅助检查 361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361

五、治疗 361

第八节 脑囊虫病与脑卒中 362

一、病理和发病机制 362

二、临床表现 362

四、治疗 363

第九节 NBTE与脑卒中 363

三、辅助检查及诊断 363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364

二、临床表现 364

三、辅助检查 364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364

五、治疗 365

六、预后 365

第十节 性传播疾病与脑卒中 365

一、梅毒 365

二、艾滋病 366

二、垂体脑卒中 367

一、烟雾病与脑卒中 367

第十一节 其它原因脑卒中 367

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与脑卒中 368

四、二尖瓣脱垂与脑卒中 369

五、心房粘液瘤与脑卒中 370

六、药物诱发脑卒中 370

七、肌纤维发育不良与脑卒中 371

八、弹性假黄瘤与脑卒中 372

九、Ehlers-Danlos综合征 372

一、流行病学 376

二、病因 376

第二十二章 血管性痴呆 376

三、病理 377

四、病理生理 377

五、临床表现 378

六、诊断 380

七、鉴别诊断 382

八、治疗 384

第二十三章 脑水肿的诊断和处理 391

一、分类 391

二、发病机制 393

三、病理与病理生理 393

四、临床表现 396

五、辅助检查 398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 399

七、治疗 400

八、预后 405

第二十四章 卒中(中风)的中医治疗 408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409

二、辨证 410

三、治疗 412

第二十五章 脑卒中患者的护理 419

一、一般护理 419

二、昏迷的护理 421

三、瘫痪的护理 422

四、对症护理 424

第二十六章 脑卒中的康复 428

第一节 康复的目的 428

第二节 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 429

一、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430

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432

三、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规律 433

四、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程序 434

五、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技术 434

六、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 438

七、运动功能障碍康复训练禁忌证 444

第三节 失语症的康复 444

一、言语治疗技术 445

二、失语症的康复训练 446

三、失语症康复注意事项 447

第四节 认知障碍的康复 447

一、记忆障碍的康复方法 448

二、失认和失用的康复 448

第五节 心理障碍的康复 449

一、心理障碍的临床表现 449

二、心理障碍的康复 450

第六节 其它功能障碍的康复 451

一、吞咽障碍 451

二、共济运动障碍 451

三、肩关节半脱位 452

四、排尿障碍 452

第二十七章 急性脑梗死的现代治疗(建议) 455

一、治疗原则 455

二、脑卒中病房 456

三、一般治疗 456

四、特殊治疗 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