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编辑说明 1
荆江特性研究 长江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河流研究室 1
再论科氏力对河汊发育的影响——以珠江三角洲河网区为例 叶汇 20
长江中、下游鹅头状河型的成因与演变规律的初步探讨——以官洲河段为例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地貌研究室 30
长江马鞍山河段的近期河床演变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地貌研究室 42
长江口潮波特性及其对河槽演变的影响 沈焕庭 53
河床演变史的研究方法——以荆江河段为例 林承坤 61
论河床形态与动力的关系 尹国康 64
珠江三角洲的河网特征及其演变 李春初 杨干然 67
汕头湾海岸地貌与港口建设问题 朱大奎 76
福建海岸 赵昭昞 84
论地质构造和海面变化在我国海岸发育中的作用 刘苍字 93
长江水下三角洲的范围及其形态特征的分析 苏映平 97
长江现代三角洲发育过程和砂体特征 全怀周 101
西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区的地貌特征 黄金森 沙庆安 谢以萱 钟晋樑 陈绍谋 朱袁智 108
榕江口动力地貌与拦门沙发育 宋朝景 黄金森 张乔民 李永兴 116
洋浦港港湾地貌的形成及发育 王文介 李春初 杨干然 120
青藏高原的岩溶 崔之久 123
贵州普定县地下河发育特征 俞锦标 潘瑞鸿 134
中国西部现代冰川与冰川地貌研究概述 施雅风 张祥松 任炳辉 137
青藏高原中小型古冰盖(冰帽)的分布及其特征的初步研究 郑本兴 145
新疆阿拉沟上游冰川地貌与冰期问题 任炳辉 149
祁连山冰川变化的初步研究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 祁连山冰雪利用研究队 152
冷龙岭北坡晚更新世冰期以来冰川的历史演变 张祥松 苏珍 156
天目山地区第四纪冰川遗迹 景存义 邱淑彰 160
浙江天目山的第四纪冰川纹泥问题——与“天目山第四纪冰川 纹泥的发现及其意义”一文商榷 顾嗣亮 163
滑坡形成条件分析及其引伸应用 卢螽槱 167
滑坡综合成因分类浅论 卢螽槱 182
成昆铁路泥石流特征及防治 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 193
松潘-平武地震区崩塌和滑坡的若干问题 李天池 204
唐山地震区的液化滑坡 李天池 陈自生 李明华 207
云南东川蒋家沟泥石流流速分析 马蔼乃 210
拦沙坝稳滑坡 王成华 周必凡 215
岷江上游新构造运动 杨景春 219
郯庐断裂带苏北马陵山地区新构造运动的表现与特征 蒋斯善 223
新疆南天山西部乌恰地区新地质构造运动与地震活动 毛德华 229
腾冲的火山 穆桂春 戴鹤之 235
达里诺尔火山群 林儒耕 241
三江平原地貌与沼泽的形成和分布 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沼泽研究室地貌组 245
西藏高原湖泊的成因与湖泊的演变 尹泽生 陈志明 248
四川省地貌分类与分区 王明业 251
四川省东部地区地貌特征、地貌分类与地貌区划 穆桂春 256
重庆地区坡地发育、坡地分类和改土问题的探讨 穆桂春 戴鹤之 陈昇琪 264
* * * 276
长江三角洲全新世沉积特征与天然气藏类型 孙顺才 276
河北省泥炭成矿规律的地貌条件分析 高凤歧 281
回峰山洞穴堆积 刘泽纯 韩辉友 290
河北平原黑龙港地区的古河道及其与浅层淡水关系的初步研究 吴忱 294
北京南口地区古河道研究 任明达 304
地貌学在石油勘探和开发中的作用 祁延年 王苏民 314
浙江天目山地区第四系孢粉组合及其古气候的意义 徐馨 韩辉友 317
上海市金山亭林文化遗址孢粉组合及其古地理 王开发 张玉兰 329
* * * 334
中国造貌运动与地貌学基本理论问题 杨怀仁 334
海岸与河口地貌研究的发展趋势 陈吉余 340
地表形态学管见 徐近之 344
近十年国际地貌制图进展 陈志明 346
河流推移质泥沙来源和数量计算的方法——岩矿分析计算法 林承坤、张德懋、魏特、史立人 353
旁视声呐在海底地貌研究中的应用 冯文科 362
岩溶地下河示踪试验初步探讨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地貌研究室岩溶组 372
北江下游石角河段沙波测验及推移量计算初步报告 广东省韶关地区水文分站石角水文站 中山大学地理系水文专业 384
利用平方坐标解释反射波法地震勘探资料 袁明德 王治华 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