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运动的神经生理、病理学基础及其检查方法 1
1.1 运动系统的神经控制 1
1.2 脑卒中的分类 13
1.3 脑卒中的临床神经学检查 16
1.4 脑卒中的辅助检查 26
1.5 脑损伤的恢复机理及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研究的简介 55
2. 偏瘫的残疾学及其评定 61
2.1 偏瘫的残疾学 61
2.2 中枢性瘫痪的本质 61
2.3 偏瘫的异常运动模式 65
2.4 偏瘫的运动功能评定 69
2.5手功能评定 99
2.6 ROM(关节活动度)评定 101
2.7 共济失调及其评定 103
2.8 平衡障碍及其评定 105
2.9 失语症及其评定 109
2.10 失用症、失认症及其评定 114
2.11 心理障碍及其评定 117
2.12 偏瘫步态分析 119
2.13 ADL(H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129
2.14 QOL(生活质量)评定 133
2.15 偏瘫的自然恢复过程及其康复预测 135
3.1 正确的卧床姿势及床垫 137
3. 偏瘫急性期的康复治疗 137
3.2 关节活动度(ROM)的被动训练 139
3.3 偏瘫急性期的中医治疗 145
3.4 偏瘫急性期的康复护理 148
4. 中医对偏瘫的认识及其治疗方法 157
4.1 中医治疗在偏瘫康复中的意义 157
4.2 中国传统医学对偏瘫认识的源流 157
4.3 偏瘫的辨证分型及中药治疗 161
4.4 偏瘫患者的食疗及药膳 167
4.5 古代名医治偏瘫验案 175
4.6 偏瘫名论摘萃 176
4.7 国内中药治疗偏瘫的现状 178
4.8 偏瘫的针刺疗法 185
4.9 国内针刺治疗偏瘫的现状 194
4.10 偏瘫的按摩疗法 203
4.11 偏瘫的气功疗法 206
5. 偏瘫稳定期的基本康复训练 209
5.1 偏瘫的康复分期及一般康复流程 209
5.2 康复训练在偏瘫康复中的意义 210
5.3 早期坐位训练 211
5.4 坐位平衡训练 213
5.5 床上训练 214
5.6 转移动作及驱动轮椅训练 217
5.7 垫上训练 220
5.8 恢复上肢功能的训练 222
5.9 立位平衡训练 224
5.10 起立训练 227
5.11 平行杠内步行及上下楼梯训练 229
5.12 借助拐杖步行的训练 231
5.13 矫形器的使用 233
5.14 日常生活活动(ADL)训练及其重要性 236
5.15 偏瘫稳定期的康复护理 240
6. 高层次的康复训练 248
6.1 促进技术 248
6.2 减低肌张力的技术 249
6.3 PNF(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方法 251
6.4 Bobath(鲍巴斯)方法 254
6.5 运动再学习训练方法 257
6.6 偏瘫病人异常步态的矫正 269
6.7 恢复上肢及手功能的训练(作业疗法) 271
6.8 在日常生活中对患手的使用 274
6.9 利手替代 275
6.10 失语症的治疗要点 276
6.11 失用症及失认症的治疗要点 280
6.12 住宅改建 281
6.13 职业康复 282
6.14 回归社会 284
7.1 偏瘫康复过程中循环、呼吸系统危险因素的评估及其对策 285
7. 偏瘫的合并症及其防治 285
7.2 废用综合征 293
7.3 肩-手综合征 296
7.4 关节挛缩 299
7.5 肩关节半脱位 302
7.6 肩痛 306
7.7 异位骨化 309
7.8 骨质疏松及骨折 311
7.9 膝反张 315
7.10 垂足 316
7.11 尿失禁 317
7.12 便秘及便失禁 321
7.13 痴呆 324
7.14 假性球麻痹 329
7.15 癫痫 331
8. 脑卒中及其复发的预防 335
8.1 脑卒中的相关疾病与因素 335
8.2 脑卒中的预兆 343
8.3 脑卒中的预防措施 344
8.4 预防脑卒中的中医学理论与方法 347
8.5 脑卒中复发的预防及其重要性 350
参考文献 351
附表 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