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绪论 1
前言页 1
第一章 文学的本质、特征和审美功能 9
第一节 文学是审美意识 9
一 文学的一般社会意识形态性质 10
二 文学的充分主体性 11
三 文学的审美特质 16
一 文学区别于其他电意识的独特内容 20
第二节 文学是独具特征的语言艺术 20
二 文学区别于其他意识的独特形式 22
三 文学典型与意境 30
四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38
第三节 文学的审美功能 44
一 文学的认识价值 46
二 文学的教育作用 49
三 文学的审美与娱乐作用 53
四 文学多重功能之间的内在联系 55
第二章 文学的源泉和社会属性 58
第一节 文学的源泉 58
一 有关文学源泉的不同见解 58
二 社会生活是文学的最后源泉 61
第二节 文学的真实性和倾向性 68
一 文学的真实性 68
二 文学的倾向性及其与真实性的关系 76
一 文学的阶级性和党性 80
第三节 文学的诸种社会属性 80
二 文学的阶级性和人性 86
三 文学的人民性 90
四 文学的民族性 93
第三章 文学的发生和发展 98
第一节 文学艺术的起源 98
一 劳动说 99
二 巫术说 104
三 文艺起源的其它学说 108
一 文学随社会发展而发展 110
第二节 文学发展的社会根源 110
二 社会意识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117
三 文学发展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象 119
第三节 文学发展中的继承、革新 122
一 马克思主义对待文学遗产的科学态度 122
二 各民族文学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影响 124
第四章 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128
一 文学作品内容诸要素 129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构成 129
二 文学作品形式诸要素 131
三 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133
第二节 文学作品的题材和主题 139
一 文学作品的题材 139
二 文学作品的主题 145
三 题材和主题的关系 152
第三节 文学作品的情节和结构 155
一 文学作品的情节 155
二 文学作品的结构 161
三 情节和结构的区别与联系 169
第四节 文学作品的语言 170
一 文学语言的含义 170
二 文学语言的基本特征 174
第五章 文学作品的分类 178
第一节 文学作品分类的原则和方法 179
一 文学体裁分类的依据 179
二 文学体裁划分的历史性 180
第二节 诗歌 181
一 诗歌的基本特征 181
二 诗歌的表现手法 186
三 诗歌的分类 189
第三节 散文 190
一 散文的基本特征 190
二 散文的分类 192
第四节 小说 196
一 小说的基本特征 196
二 小说的分类 205
第五节 戏剧文学 208
一 戏剧文学的基本特征 208
二 戏剧文学的分类 211
第六节 电影文学 214
一 电影艺术的基本特征 214
二 电影文学的基本要求 217
第六章 文学的创作过程 220
第一节 文学创作的一般过程 220
一 素材积累阶段 221
二 艺术构思阶段 226
三 写作阶段 231
四 创作主体应具备的特殊条件 233
第二节 创作过程的重要环节——典型化 234
一 典型化的含义 235
二 典型化的一般原则和基本程序 237
三 典型化的基本方法 242
四 人物典型化与环境典型化 245
第三节 文学创作中的思维活动 248
一 关于形象思维的一般理解 248
二 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 251
三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关系 257
第七章 文学的创作方法 261
第一节 关于创作方法的一般理解 262
一 创作方法的基本含义 262
二 创作方法的历史性 264
三 创作方法与世界观 266
第二节 文学史上创作方法的两大主流 268
一 观实主义 268
二 浪漫主义 278
一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提出 287
第三节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287
二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征 290
三 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 295
第八章 文学的风格、流派和文学思潮 298
第一节 文学风格 299
一 风格的含义 299
二 风格的形成 302
三 风格的体现 306
四 风格的基本分类、辨析和表述方式 308
一 流派的含义 312
第二节 文学流派 312
二 流派的形成 314
三 发展流派的意义 317
第三节 文学思潮 320
一 文学思潮及其流变 320
二 文学史上的几个主要文学思潮 324
三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330
二 形式主义批评方法 335
第一节 文学欣赏的性质、特点和意义 337
第九章 文学欣赏 337
一 文学欣赏的性质 337
二 文学欣赏的特点 341
三 文学欣赏的意义 344
第二节 文学欣赏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方式 346
一 对艺术形象的感受、体验和玩味 346
二 欣赏主体的“再创造”活动 349
三 深层本质的认识与理性意识的升华 352
第三节 文学欣赏的差异性和“共鸣”现象 355
一 文学欣赏的差异性 355
二 文学欣赏中的“共鸣”现象 358
第十章 文学批评 363
一 文学批评的性质 364
第一节 文学批评的性质和任务 364
二 文学批评的任务 367
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标准 369
一 批评标准的形成原因 370
二 批评标准的相对性 372
三 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融合 373
三 马克思主义对批评标准的基本看法 373
一 思想内容方面 375
第三节 文学批评的基本标准和方法 375
二 艺术形式方面 377
四 文学批评的一般方法 379
第四节 西方现代文学批评方法 380
一 心理批评方法 381
三 原型批评方法 390
四 结构主义批评方法 393
五 社会批评方法 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