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要解放思想(1991年5月4日) 1
着眼于治理整顿之后(1991年10月12日) 4
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再谈着眼于治理整顿之后(1991年10月19日) 7
深化改革亟须配套——三谈着眼于治理整顿之后(1991年10月26日) 9
称“市场经济”何妨(1992年6月20日) 11
再学点现代市场经济知识(1992年8月8日) 13
不失时机地加大改革的分量(1991年3月9日) 15
让国门开得更大——兼贺中国最大300家外商投资(三资)工业企业排序揭晓(1991年2月18日) 18
法律保障 国门长开——写在《合资企业法》修正案审议之时(1990年3月21日) 20
中国吸收外资的第三次高潮(1991年9月7日) 22
中国开放“北移”?(1991年6月8日) 25
可否在内地搞几个特区(1992年5月30日) 27
中国需要跨国公司(1991年11月9日) 29
要让外商赚钱(1986年11月) 31
90年代:关键的10年(1990年11月7日) 33
突破传统模式的中国计划体制改革(1988年1月) 36
经济周期波动:中国学界面临的新课题——兼评《中国经济周期实证研究》(1993年8月2日) 56
提高经济效益刻不容缓(1990年3月7日) 60
创造自己的“小气候”——再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1990年7月18日) 62
走出经济困境的唯一出路——三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1990年9月12日) 64
提倡“有效速度”(1991年11月23日) 66
以实际行动迎接’91效益年(1991年1月5日) 68
有必要重提实干真干(1992年2月15日) 71
10-1=0(1990年5月16日) 73
为国家队鼓与呼——兼贺九○年度500家大企业排序揭晓(1990年8月29日) 75
让“国家队”真正活起来(1991年7月6日) 77
不是所有企业都要搞活(1991年9月21日) 79
改革,要为企业家护航(1992年4月4日) 81
厂长你要大胆地往前走(1991年9月28日) 83
实施企业兼并要按经济规律办事(1991年12月18日) 85
“第三次浪潮”与“第三个飞跃”——《中国企业产权转让》评介(1989年1月) 87
日本稳定企业的启示(1991年4月6日) 92
做好流通大文章(1992年2月29日) 95
当心出现第四次地方保护主义浪潮(1991年3月2日) 97
同业公会符合市场经济法则——兼与肖宁同志商榷(1993年3月1日) 99
造就中国的销售工程师——评《销售工程师手册》(1993年7月) 103
唤起全社会的金融意识(1991年8月24日) 105
金融理论的转折点——评《中国金融渗透论》(1993年7月) 108
中国需要期货贸易(1990年6月23日) 112
积极引入期货市场机制——再谈中国需要期货贸易(1991年6月15日) 114
评深圳股市持续下跌(1991年1月19日) 116
静下来想想深圳股市风波(1992年8月15日) 118
何不把小钱变成大钱——评《共同投资基金》(1993年8月) 120
何时解开债务链(1991年5月15日) 124
冷静下来的思索——“长城”集资案断想(1993年7月) 127
为债务国创造良好的国际经济环境(1987年2月16日) 129
锲而不舍开掘第一生产力(1991年5月18日) 131
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主战场(1991年6月5日) 134
中国需要机器人 近千万职工的岗位可由机器人替代(1984年8月31日) 136
再谈中国需要机器人(1984年9月5日) 139
发展第三产业是经济建设的一条重要方针(1985年10月1日) 142
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步伐(1985年2月26日) 144
为我国第三产业起飞铺路(1986年3月7日) 146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第三产业(1985年3月) 148
旅游体制必须改革(1984年7月17日) 167
发展和完善广告市场(1991年11月30日) 169
人口:中国没有退路(1991年5月25日) 171
中国住房改革的第二次高潮(1991年4月20日) 173
再提适当缩减劳动时间(1991年12月7日) 176
从吉祥包到购物券(1991年2月23日) 178
90年代理论界首次盛会(1990年10月13日) 180
与改革同步发展的中国城市经济理论(1988年) 186
愿我国的学术园地繁花似锦(1986年5月24日) 210
未来,属于优胜者——’90亚运与中华民族的竞争意识(1990年10月)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