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节 论题缘起与研究价值 1
第二节 论题相关研究综述 3
一 韩国语敬语法研究 3
二 韩国语敬语词研究 5
第三节 论题研究理论路径与方法 9
一 语料采集 9
二 多维度研究方法 9
三 研究的理论依据 10
第一章 韩国语敬语词与儒家礼文化的渊源关系 13
第一节 韩国语敬语词概述 13
一 韩国敬语词的界定 13
二 韩国语敬语词的分类 15
三 韩国语敬语词的民族特性 28
第二节 儒家礼文化概说 34
一 儒家礼文化内涵 34
二 儒家礼文化的理论体系 35
第三节 韩国语敬语词和儒家礼文化的“荣辱与共” 40
一 韩国语敬语词和礼文化的关系 41
二 韩国敬语词与儒家礼文化的平行发展关系 42
第二章 韩国语汉源汉字敬语词与儒家礼文化的具象思维关系——以韩国语汉字敬语词与儒家礼文化的空间思维“大、小”为中心 50
第一节 中国汉文化的韩国传播 50
一 中国汉字文化的韩国传播 50
二 中国儒家礼文化的韩国传播 52
第二节 韩国语汉字敬语词与儒家礼文化的具象思维 54
一 古代建筑·具象思维 55
二 丈量单位·具象思维 58
三 动植物·具象思维 59
四 动作·具象思维 61
第三节 韩国语敬语词与儒家礼文化空间“大、小”文化思维 62
一 称谓敬语敬谦语素的“大、小”空间文化思维 63
二 非称谓敬语中敬谦语素的“大、小”空间文化思维 67
三 敬谦语素“大、小”社会空间文化的解析 69
第三章 韩国语敬语词与儒家宗法“礼”意识形态的关系——以韩国语敬词“??”为中心 72
第一节 韩国语敬语词与封建家礼“别”思想意识形态的关系 72
一 长幼之别·敬语词 73
二 男女有别·敬语词 74
三 内外有别·敬语词 75
四 亲疏有别·敬语词 77
第二节 韩国语敬语词与儒家宗法“和”思想意识形态 78
一 亲属敬语称谓·“和”思想意识形态 78
二 亲属称谓泛化·“和”思想意识形态 80
第三节 韩国表敬词“??”与儒家礼文化意识形态研究 82
一“??”的表敬意识和“天人合一”思想 83
二“??”的集体概念复数与家国一体化的集团主义 88
第四章 韩国语敬语词传承过程中的儒文化因素——以韩国语敬语词“两班”和“先生”为例 95
第一节 现代韩国语敬语词使用现状分析 95
一 汉源汉字敬语词的使用现状 95
二 固有词的使用现状 97
三 现代韩国语敬语词的使用现状分析 98
第二节 韩国语敬语词“两班”传承过程中的儒文化因素 104
一 韩国建国前“两班”词义的非范畴化特征 107
二 韩国建国后“两班”词义的非范畴化特征 113
第三节 韩国语敬语词“??”传承中的儒文化因素 117
一 三国时期至高丽时期“??”词义范畴化特征 117
二 朝鲜时期“??”词义范畴化特征 120
三 日本侵略时期及近现代韩国语“??”词义范畴化特征 124
第五章 韩国语敬语词·敬语法·儒家礼文化的互动关系——以韩国古典名著《春香传》为中心 130
第一节 敬语中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131
一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表现形式 134
二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互动关系 137
第二节 朝鲜名著《春香传》中的敬语使用与儒文化互动关系研究 144
一 韩国古典小说《春香传》中敬语和封建家礼的权威 144
二 韩国古典小说《春香传》中敬语表现形式与身份等级 146
第三节 互动关系中“驱动力”因素的文化辨析 152
一 自然崇拜与“驱动力”因素 152
二 儒家“分”学说与“驱动力”因素 153
三 佛教和基督教与“驱动力”因素 156
结语 160
一 韩国语敬语词与儒家礼文化的渊源关系 160
二 韩国语敬语词与儒家礼文化的传播关系 161
三 韩国语敬语词与儒家礼文化的传承关系 162
四 韩国语敬语词与儒家礼文化的互动关系 164
参考文献 165
附录 180
后记 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