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论生物有机质成矿 1
一、对生物有机质成矿的认识过程和立项经过 1
二、生物有机质成矿作用的标志、过程、环境和背景 3
三、生物有机质成矿(矿层)的“事件性”规律 29
四、生物有机质成矿的预测问题 36
五、结束语 39
第二章 生物与有机质成矿作用的生物标志物和同位素地质标志 43
一、生物标志物 43
二、稳定同位素 53
第三章 生物有机质成矿作用的实验研究 75
一、概述 75
二、生物有机质成矿的实验方法、内容和结果 77
三、藻类、菌类及其有机质成矿的方式和途径 78
四、主要结论 83
第四章 冀西北宣龙地区中元古界铁质叠层石及其微生物化石 85
一、铁质叠层石的空间展布 86
二、铁质叠层石的基本类型和形态特征 87
三、铁质叠层石中的微生物化石 88
四、小结 90
第五章 上扬子及邻区震旦纪、早寒武世的微生物群 93
一、震旦纪、早寒武世微生物化石类型 93
二、微生物群落及其含矿地层分布 96
三、微生物成矿作用的讨论 98
第六章 上扬子及邻区震旦纪和寒武纪的含磷岩系 105
一、概述 105
二、含磷岩系的基本类型及形成环境 105
三、含磷岩系的时空展布 110
四、生物有机质的成磷作用与含磷岩系的沉积分带 115
第七章 扬子区震旦纪 — 寒武纪古地理环境与生物成矿作用 121
一、沉积类型及分布 122
二、生物类型及分布 130
三、古地理环境 132
四、古气候分析 137
五、关于生物成矿作用问题 141
第八章 扬子地台及邻区的含矿建造(层)及生物成矿作用 145
一、引言 145
二、典型含矿建造(层)及生物成矿作用 149
三、富含有机质硅、泥岩建造(层) 160
四、小结 173
第九章 磷块岩矿床的生物有机质成矿作用 175
一、黔中磷块岩的成矿地质背景 175
二、含磷岩系和磷块岩的有机质 184
三、菌藻类微生物与磷的富集 186
四、微量元素基本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193
五、稀土元素基本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205
六、同位素组成及其成因意义 214
七、生物有机质的成磷作用 219
第十章 黑色岩系型碳酸锰矿床微生物成矿作用 225
一、概述 225
二、瓦房子铁锰矿床的碳酸锰矿石相 226
三、民乐、大塘坡碳酸锰矿床 230
四、高燕碳酸锰矿床 233
五、桃江碳酸锰矿床 242
六、大瓦山锰矿床和轿顶山钴-锰矿床 245
七、总结 253
第十一章 赤铁矿矿床形成中的生物作用 263
一、成矿地质背景 263
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267
三、铁矿石中的有机碳与生物标志物 274
四、宣龙铁矿的生物成矿作用 280
第十二章 有机质在铅锌矿形成中的作用 285
一、Sedex 铅锌矿床 285
二、MVT 铅矿矿床 297
三、两类铅锌矿床的有机成矿作用比较 309
第十三章 微细粒侵染型金矿形成中的生物有机质作用 311
一、矿床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 312
二、矿源层的形成:生物有机质的预富集作用 314
三、成矿过程中的有机质作用:有机岩石学研究 322
四、成矿过程中的有机质作用:有机地球化学研究 325
五、成矿过程中的有机质因素及作用分析 331
第十四章 重晶石、毒重石沉积的生物有机质作用及古海洋环境 335
一、中国南方早寒武世重晶石、毒重石成矿带的空间展布特征 335
二、重晶石沉积:海洋生物生产率的标志 339
三、重晶石、毒重石形成的氧化还原条件 341
四、钡的来源与大地构造环境解释 346
第十五章 近代天然碱矿床的生物成矿作用 353
一、现代盐碱化环境(以碱湖为主)的生物与生态体系 354
二、内蒙古合同察汗淖碱湖沉积环境与生物成碱作用的机理 357
三、中国老第三纪天然碱矿床生物成矿作用的若干证据 376
四、主要结论(附碱湖环境实施生物工程的雏义) 383
第十六章 藻类对成矿元素富集条件的实验研究 385
一、藻类富集磷的模拟实验 385
二、藻类富集铁的模拟实验 388
三、藻类富集铜的模拟实验 393
四、藻类富集锰的模拟实验 399
第十七章 现代盐田人工藻席发育特征及其成盐意义 405
一、研究方法 406
二、结果 407
三、关于藻席成矿作用的讨论 413
第十八章 有机质对铅锌元素迁移富集条件的实验研究 417
一、概述 417
二、腐殖酸与铅锌元素相互作用的模拟实验研究 419
三、油田卤水与成矿溶液 420
四、金属-有机络合物热稳定性研究 421
五、原油中金属元素丰度 422
六、金属元素在原油/水溶液相中的分配特征的实验研究 423
七、油气生成和初次运移与金属元素活化、迁移和富集作用的实验研究 426
八、有机质在矿物沉淀中的作用 427
第十九章 微生物对金富集作用的实验研究 429
一、细菌参与载金硫化矿氧化作用使金富集 429
二、真菌对金的吸附作用使金积聚 434
第二十章 总结 439
主要参考文献 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