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原子核的一些基本性质 1
1.1 原子核的大小 1
1.2 原子核的质量 6
1.3 原子核的电磁性质 14
参考文献 22
第二章 费密气体模型简介 24
2.1 原子核的波函数 24
2.2 费密气体模型简介 26
2.3 从费密气体模型推导质量公式 28
2.4 费密气体模型下原子核的波函数 33
2.5 费密气体模型下,原子核的单核子、二核子密度矩阵 38
2.6 在费密气体模型下原子核的库仑能 48
参考文献 50
第三章 原子核的壳层模型 51
3.1 原子核壳层模型的基本假定 51
3.2 单粒子位势U(i) 53
3.3 单粒子波函数 56
3.4 单粒子能级 58
3.5 原子核的单粒子能级 63
3.6 原子核的波函数 68
3.7 辛弱数与母分系数 76
3.8 在?组态中,单体不可约张量与二体标量算符的矩阵元 89
3.9 原子核的能量 92
3.10 原子核的低激发能谱 98
3.11 原子核的磁矩,电四极矩 106
3.12 壳层模型的进一步改进,组态混合 115
参考文献 117
第四章 原子核的转动与振动 119
4.1 原子核转动的实验证据 119
4.2 内部态波函数 126
4.3 转动波函数与转动谱 136
4.4 γ跃迁、分支比及选择定则 142
4.5 转动惯量 148
4.6 球形核的表面振动 157
4.7 变形核的转动与振动,Bohr哈密顿量 165
4.8 转动谱理论的其他进展 172
参考文献 188
第五章 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 189
5.1 U(N)群及其子群 189
5.2 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 206
5.3 IBM的U(5)极限 217
5.4 IBM的O(6)极限 227
5.5 OBM的SU(3)极限 236
5.6 近年来IBM的新进展 247
参考文献 249
第六章 对关联 251
6.1 对关联存在的实验证据 251
6.2 配对耦合,对力的哈密顿量 255
6.3 对力的处理方法(Ⅰ)——一对粒子情况 262
6.4 对力的处理方法(Ⅱ)——能级简并情况 准自旋 267
6.5 对力的处理方法(Ⅲ)——BCS方法 准粒子 274
6.6 对力的处理方法(Ⅳ)——粒子数守恒(PNC)方法 290
6.7 对关联对转动惯量的影响 297
6.8 对转动与对振动 301
附录 角动量本征态的时间反演态 309
参考文献 315
第七章 高自旋态 317
7.1 概况 317
7.2 回弯的机制 323
7.3 推转壳模型与角动量顺排 331
7.4 高自旋态实验资料的分析 348
7.5 原子核高自旋态研究中几个关注的问题 361
参考文献 372
第八章 巨共振 374
8.1 一般情况 374
8.2 巨共振的宏观处理 379
8.3 巨共振的微观描述 389
附录 Steinwedel-JensenGDR模式的频率 398
参考文献 402
第九章 同位旋相似态与多重态 404
9.1 同位旋概念 404
9.2 同位旋相似态与库仑能差 406
9.3 同位旋多重态的质量方程 411
附录 同位旋的数学表述 415
参考文献 419
第十章 γ跃迁 421
10.1 电磁场的平面波解,γ跃迁几率 421
10.2 多极辐射 425
10.3 同位旋选择定则 433
10.4 有效电荷 435
10.5 γ辐射角关联 440
10.6 内转换与内对产生 442
10.7 有关γ跃迁的一些实验结果 446
参考文献 457
附录 角动量理论 459
1 角动量的代数理论 459
2 旋转群及其不可约表示 478
3 不可约张量算符 496
参考文献 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