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物理学手册》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钟兆娴,罗里熊著
  • 出 版 社: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3
  • ISBN:7113·453
  • 页数:355 页
图书介绍:

Ⅰ.物理学公式与定律 1

1.1 力学 1

1.1.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1

1.1.1.1 位移与路程 1

1.1.1.2 速度与速率 1

1.1.1.3 角速度与线速度 2

1.1.1.4 加速度 3

1.1.1.5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 4

1.1.1.6 平抛运动 5

1.1.1.7 斜抛运动 6

1.1.2 运动定律 6

1.1.2.1 牛顿运动定律 6

1.1.2.2 摩擦力 7

1.1.2.3 向心力 8

1.1.2.4 开普勒定律 8

1.1.2.5 万有引力定律 8

1.1.2.6 几种惯性力 9

1.1.3.1 冲量 10

1.1.3.2 动量 10

1.1.3.3 动量定理 10

1.1.3.4 动量守恒定律 10

1.1.3 动量 10

1.1.4 功与能 11

1.1.4.1 功 11

1.1.4.2 功率 11

1.1.4.5 保守力与势能 12

1.1.4.3 动能 12

1.1.4.4 动能定理 12

1.1.4.6 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13

1.1.4.7 功能原理 13

1.1.4.8 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14

1.1.5 刚体力学 14

1.1.5.1 刚体质心 14

1.1.5.3 刚体绕固定轴转动的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15

1.1.5.2 质心运动定理 15

1.1.5.5 定轴转动刚体上某一点的速度与加速度 16

1.1.5.6 力矩 16

1.1.5.4 定轴匀变速转动的基本公式 16

1.1.5.7 转动惯量 17

1.1.5.8 转动定理 18

1.1.5.9 角动量定理 18

1.1.5.10 角动量守恒定律 18

1.1.5.11 刚体定轴转动的动能 18

1.1.5.12 平动与转动的物理量及公式的对比 19

1.1.6 物体的平衡与简单机械 20

1.1.6.1 质点平衡条件 20

1.1.6.2 刚体平衡条件 20

1.1.6.3 杠杆平衡条件 21

1.1.6.4 轮轴 21

1.1.6.6 斜面 22

1.1.6.7 螺旋 22

1.1.6.5 滑轮及滑轮组 22

1.1.6.8 机械效率 23

1.1.7 固体的弹性 23

1.1.7.1 应变(胁变) 23

1.1.7.2 应力(胁强) 24

1.1.7.3 应力与应变关系 24

1.1.7.4 形变势能密度及形变势能 25

1.1.8.2 简谐振动的几种表达式 26

1.1.8.1 简谐振动方程 26

1.1.8 振动 26

1.1.8.3 简谐振动的能量 27

1.1.8.4 单摆 27

1.1.8.5 复摆 28

1.1.8.6 同一直线上两个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 28

1.1.8.7 垂直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 29

1.1.8.8 阻尼振动 30

1.1.8.9 受迫振动、共振 31

1.1.9.1 波的频率、波长和波速 32

1.1.9 波动 32

1.1.9.2 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 33

1.1.9.3 波的能量与能量密度 34

1.1.9.4 波的叠加、波的干涉、驻波 34

1.1.9.5 多普勒效应 35

1.1.10 声学 36

1.1.10.1 声速 36

1.1.10.2 声压 36

1.1.10.3 声强与声强级 37

1.1.10.4 声的吸收、交混回响 38

1.1.11 流体力学 38

1.1.11.1 压力与压强 38

1.1.11.2 帕斯卡定律 39

1.1.11.3 静止液体内部的压强 39

1.1.11.4 阿基米德定律 39

1.1.11.6 伯努利方程 40

1.1.11.5 连续原理 40

1.1.11.7 内摩擦定律与内摩擦系数 41

1.1.11.8 斯托克斯公式 41

1.2 热学 41

1.2.1 气体状态方程 41

1.2.1.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42

1.2.1.2 玻意耳-马略特定律、盖·吕萨克定律、查理定律 42

1.2.1.3 混合气体状态方程 42

1.2.2.1 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 43

1.2.1.4 非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范德瓦尔斯方程 43

1.2.2 压强与温度 43

1.2.2.2 温度的微观解释 44

1.2.2.3 阿伏加德罗定律 44

1.2.2.4 道耳顿分压定律 45

1.2.3 平衡态的气体分子的统计分布律 45

1.2.3.1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 45

1.2.3.2 最可几速率、平均速率、方均根速率 46

1.2.3.5 理想气体的内能和热容量 47

1.2.3.4 重力场中微粒按高度分布 47

1.2.3.3 玻耳兹曼分布 47

1.2.4 气体内的输运过程 48

1.2.4.1 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 49

1.2.4.2 粘滞现象的规律 49

1.2.4.3 热传导规律 49

1.2.4.4 扩散规律 50

1.2.5 热力学第一定律 50

1.2.5.1 准静态过程的功 50

1.2.5.2 热力学第一定律 51

1.2.5.3 热容量与定容热容量 52

1.2.5.4 焓与定压热容量 52

1.2.5.5 理想气体的内能、焓的表达式 53

1.2.5.6 理想气体热力学过程的主要公式 53

1.2.5.7 循环过程及其效率、逆循环过程的致冷系数 55

1.2.6 热力学第二定律 55

1.2.6.1 热力学第二定律 55

1.2.6.3 熵及熵增加原理 57

1.2.6.2 卡诺定理 57

1.2.6.4 熵与热力学几率 58

1.2.7 固体和液体 58

1.2.7.1 晶体中粒子的结合力与结合能 58

1.2.7.2 固体和液体的膨胀 59

1.2.7.3 扩散 59

1.2.7.4 液体的粘滞性 60

1.2.7.5 液体的表面张力 60

1.2.8.1 相变潜热 61

1.2.8 相变 61

1.2.8.2 气液相变与汽化热 62

1.2.8.3 固液相变与熔解热 62

1.2.8.4 克拉珀龙方程 62

1.2.8.5 固气相变与三相图 63

1.2.8.6 热平衡方程 64

1.3 电磁学 64

1.3.1 静电场 64

1.3.1.2 电场强度、电场对电荷的作用力 65

1.3.1.3 电场强度的计算公式 65

1.3.1.1 库仑定律 65

1.3.1.4 高斯定理 66

1.3.1.5 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67

1.3.1.6 电位与电位差、电场力作功 67

1.3.1.7 电位的计算公式 68

1.3.1.8 电场强度与电位的关系 69

1.3.2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69

1.3.2.1 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面电荷密度与场强关系 69

1.3.2.2 孤立导体与电容器的电容 69

1.3.2.3 电容器的并联 70

1.3.2.4 电容器的串联 71

1.3.2.5 极化强度矢量 71

1.3.2.6 极化强度、束缚电荷和场强三者之间关系 71

1.3.2.7 静电能 72

1.3.2.9 电容器储存的能量 73

1.3.2.10 电场的能量密度与电场能量 73

1.3.2.8 电荷在外电场中的能量和受力 73

1.3.3 稳恒电流 74

1.3.3.1 电流强度与电流密度矢量 74

1.3.3.2 电流的连续性方程、稳恒条件 75

1.3.3.3 电阻定律 75

1.3.3.4 电源的电动势 76

1.3.3.5 欧姆定律 76

1.3.3.6 电功、电功率和焦耳定律 77

1.3.3.8 并联电路 78

1.3.3.7 串联电路 78

1.3.3.9 电池的串并联 79

1.3.3.10 基尔霍夫第一定律 79

1.3.3.11 基尔霍夫第二定律 79

1.3.3.12 电解定律 80

1.3.4 稳恒磁场 80

1.3.4.1 磁感应强度 80

1.3.4.2 毕奥·萨伐尔定律 81

1.3.4.3 载流回路的磁场 82

1.3.4.5 安培环路定理 83

1.3.4.4 磁场的高斯定理 83

1.3.4.6 安培定律(安培力或安培公式) 84

1.3.4.7 磁场对载流导线的作用力和力矩 84

1.3.4.8 洛仑兹力 85

1.3.4.9 霍耳效应 85

1.3.5 电磁感应 85

1.3.5.1 电磁感应定律 85

1.3.5.2 涡旋电场 86

1.3.5.3 互感电动势与互感系数 86

1.3.5.4 自感电动势与自感系数 87

1.3.5.5 RL电路的暂态过程 88

1.3.6 磁介质 89

1.3.6.1 磁化强度矢量 89

1.3.6.2 磁化强度、束缚电流和磁感应强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89

1.3.7 交流电 90

1.3.7.1 正弦交流电的瞬时值与峰值 90

1.3.6.3 自感磁能和互感磁能 90

1.3.6.4 磁场的能量和能量密度 90

1.3.7.2 交流电的有效值与平均值 91

1.3.7.3 纯电阻电路 91

1.3.7.4 纯电感电路 91

1.3.7.5 纯电容电路 92

1.3.7.6 电阻、电感和电容串联的电路 92

1.3.7.8 无功功率 93

1.3.7.9 表观功率(视在功率) 93

1.3.7.7 有功功率与功率因数 93

1.3.8 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和电磁波 94

1.3.8.1 位移电流 94

1.3.8.2 麦克斯韦方程组 94

1.3.8.3 边界条件 95

1.3.8.4 电磁波及其波动方程(平面电磁波) 95

1.3.8.5 电磁波的能流密度 96

1.4 光学 97

1.4.1 几何光学 97

1.4.1.1 几何光学基本原理的要点 97

1.4.1.3 透镜公式 98

1.4.1.2 费马原理 98

1.4.2.1 辐射通量 99

1.4.2 光度学基础 99

1.4.2.2 光通量 100

1.4.2.3 发光强度、面发光度和光亮度 100

1.4.2.4 光照度定律 101

1.4.3 光的干涉 102

1.4.3.1 光波的叠加与干涉 102

1.4.3.2 杨氏双缝干涉 103

1.4.3.3 薄膜的干涉(等倾干涉) 103

1.4.3.4 劈尖的干涉(等厚干涉)、牛顿环 104

1.4.4 光的衍射 104

1.4.4.1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104

1.4.4.2 单缝衍射 105

1.4.4.4 光学仪器的分辨率 106

1.4.4.5 伦琴射线的衍射、乌利夫-布喇格方程 106

1.4.4.3 衍射光栅 106

1.4.5 光的偏振 107

1.4.5.1 布儒斯特定律 107

1.4.5.2 马吕斯定律 107

1.4.5.3 振动面的旋转 107

1.4.5.4 偏振光的干涉 108

1.4.6 热辐射 109

1.4.6.1 辐射出射度、辐射亮度、发射率以及吸收因素等的定义 109

1.4.6.2 基尔霍夫定律 110

1.4.6.3 绝对黑体的辐射定律 111

1.4.6.4 普朗克公式 112

1.4.7 光子 光的二象性 112

1.4.7.1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112

1.4.7.2 光子的质量 113

1.4.7.3 光子的动量与光压 113

1.4.7.4 光的波粒二象性 113

1.5.1.1 相对论变换式(洛仑兹变换) 114

1.5.1.2 同时的相对性 114

1.5 相对论力学与微观粒子物理学基础 114

1.5.1 狭义相对论初步 114

1.5.1.3 时间的相对性-时间变慢 115

1.5.1.4 长度的相对性-长度缩短 115

1.5.1.5 速度的合成原理 115

1.5.1.8 物体的能量 116

1.5.1.9 多普勒效应 116

1.5.1.7 粒子的动量 116

1.5.1.6 质量的变化 116

1.5.2 原子的量子理论 117

1.5.2.1 氢原子光谱的规律性 117

1.5.2.2 玻尔的氢原子理论 118

1.5.2.3 量子条件和量子数 119

1.5.2.4 原子的壳层结构 120

1.5.2.5 微观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120

1.5.2.6 波函数及其物理意义 121

1.5.2.7 测不准关系 121

1.5.3.1 原子核的基本性质 122

1.5.3 原子核物理初步 122

1.5.2.8 原子的结构 122

1.5.3.2 放射性衰变 124

1.5.3.3 衰变定律 124

1.5.3.4 核质量与质量亏损、结合能 125

1.5.3.5 核反应 126

1.5.3.6 核力与核模型 127

2.1.2.1 真值 129

2.1.2 用真值定义的误差 129

2.1.1 误差公理 129

2.1 基本概念 129

Ⅱ.误差理论与实验数据处理 129

2.1.2.2 测量值 130

2.1.2.3 绝对误差 130

2.1.2.4 相对误差 130

2.1.2.5 标准误差 130

2.1.2.6 置信度 130

2.1.3.4 置信度 131

2.1.3.3 标准偏差 131

2.1.3.2 偏差 131

2.1.3 用算术平均值定义的误差 131

2.1.3.1 算术平均值 131

2.1.5 与误差关系密切的三个术语 132

2.1.5.2 正确度 132

2.1.5.1 精密度 132

2.1.5.3 准确度 132

2.1.4.2 系统误差 132

2.1.4.1 偶然误差 132

2.1.4 误差简单分类 132

2.2 偶然误差的统计分布与估计 133

2.2.1 偶然误差的统计分布规律 133

2.2.2 一次观测值落在N?±λσ之间的几率 134

2.2.3 最小二乘法原理 134

2.2.4 标准误差的计算公式 135

2.2.5 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135

2.2.6 测量次数有限时偶然误差的估计 135

2.2.8.1 间接测量 137

2.2.7 实验结果的写法 137

2.2.8 间接测量结果误差的估计 137

2.2.8.2 误差传递基本公式 138

2.2.8.3 标准误差的合成公式 138

2.2.8.4 求间接测量结果误差的步骤 139

2.2.8.5 函数误差的算术合成 139

2.3 系统误差的处理 140

2.3.1 系统误差的定义 140

2.3.2 修正值 140

2.3.3 系统误差的传递 140

2.4 有效数字 142

2.4.1 有效数字定义 142

2.4.2 有效数字运算法则 142

2.4.2.1 加减法 142

2.4.2.2 乘除法 142

2.5 实验数据处理 143

2.5.1 列表法 143

2.4.2.3 尾数舍入法则 143

2.5.2 作图法 144

2.6 测量仪器的误差估计 145

2.6.1 系统误差 145

2.6.2 引用误差 146

2.6.3 偶然误差 147

3.1 国际单位制(SI)基本单位与辅助单位 149

3.1.1 国际单位制的基本量与基本单位 149

Ⅲ.物理量的符号、单位与单位换算 149

3.1.2 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 150

3.2 物理量的符号及其单位(SI) 151

3.2.1 空间和时间 151

3.2.2 周期及有关现象 152

3.2.3 力学、声学 153

3.2.4 热学、分子物理学和物理化学 156

3.2.5 电学与磁学 157

3.2.6 光及有关电磁辐射 160

3.2.7 原子物理学与核反应、电离辐射 161

3.3 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单位 164

3.4 国际单位制词冠与规则 165

3.5 单位的数学运算、单位的读法、数字的书写等规定 167

3.6 与国际单位制并用的单位 168

3.7 暂时允许使用的单位 169

3.8 单位换算 169

3.8.1 长度单位的换算 169

3.8.2 面积单位与地积单位的换算 171

3.8.3 体积单位的换算 173

3.8.4 容积单位的换算 174

3.8.5 重量单位的换算 176

3.8.6 质量单位的换算 178

3.8.7 平面角单位的换算 178

3.8.8 立体角单位的换算 178

3.8.9 时间单位的换算 179

3.8.10 速度单位的换算 179

3.8.11 力的单位的换算 180

3.8.12 压强单位的换算 180

3.8.13 能量单位的换算 181

3.8.15 粘度单位的换算 182

3.8.16 各种温标的换算 182

3.8.14 功率单位的换算 182

3.8.17 比热、热导率单位的换算 183

3.8.18 电磁量在各种单位制中的换算关系 184

3.8.19 面发光度单位的换算 184

3.8.21 照度和光效能单位的换算 185

3.8.22 几个声学量单位的换算 185

3.8.20 亮度单位的换算 185

3.8.23 放射性强度单位的换算 186

3.8.24 质能当量 186

Ⅳ.基本物理常数 190

Ⅴ.一般物理常数 190

5.1 力学 190

5.1.1 与长度有关的一些参考数据 190

5.1.2 与时间有关的一些数据 191

5.1.3 某些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192

5.1.4.1 各纬度海平面的重力加速度 193

5.1.4 重力加速度 193

5.1.4.2 不同高度的重力加速度 194

5.1.4.3 我国一些城市的重力加速度 195

5.1.4.4 世界某些城市的重力加速度 196

5.1.5 固体的密度 196

5.1.5.1 单质在固态时的密度(参看5.6) 196

5.1.5.2 合金与某些材料的密度 196

5.1.5.3 一般固态物质的密度 198

5.1.6 液体的密度 199

5.1.6.1 各种液体的密度 199

5.1.6.2 0~100℃水的密度 201

5.1.7 气体和蒸汽的密度 202

5.1.8 摩擦系数 203

5.1.8.1 固体的摩擦系数 203

5.1.8.2 车辆在道路上的滚动摩擦系数 204

5.1.9 九大行星的一些数据 205

5.1.11.1 我国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 206

5.1.10 有关太阳、地球和月亮的数据 206

5.1.11 人造地球卫星 206

5.1.11.2 各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比较 207

5.1.12 某些均匀物体的转动惯量 207

5.1.13 弹性模量与泊松系数 208

5.1.14 材料的极限强度 209

5.1.15 水泥的强度规格 210

5.1.16 某些声波和某些物体振动的频率 211

5.1.17 声波的传播速度 212

5.1.17.1 气体中的声速 212

5.1.17.2 液体中的声速 213

5.1.17.3 固体中的声速 213

5.1.18 声强和声强级 214

5.1.19 噪声允许标准(I.S.O) 215

5.1.19.1 一般标准 215

5.1.19.2 住宅区室外噪声允许标准和修正值 216

5.1.19.3 非住宅区的室内噪声允许标准 216

5.1.20 吸声系数 217

5.1.21 常用隔声物体的隔声量 218

5.2 热学 218

5.2.1 某些物体的温度 218

5.2.2 气体体胀系数和压强系数 219

5.2.3 范德瓦耳斯常数a和b的实验值 219

5.2.4 气体和蒸汽分子在标准大气压下的一些参数 220

5.2.5 粘滞系数(动力粘度) 220

5.2.5.1 某些固体的粘滞系数 220

5.2.5.2 单质在液态时的粘滞系数 221

5.2.5.3 液体的粘滞系数 222

5.2.5.4 气体和蒸汽的粘滞系数 223

5.2.6 导热系数 224

5.2.6.1 单质的导热系数(参看5.6) 224

5.2.6.2 各种物质的导热系数 224

5.2.7 溶于水时物质的扩散系数 225

5.2.8 固体的扩散系数 226

5.2.9.2 各种固体的线膨胀系数 227

5.2.9 膨胀系数 227

5.2.9.1 单质的线膨胀系数(参看5.6) 227

5.2.9.3 标准大气压下液体的体膨胀系数 228

5.2.9.4 水和冰的体胀系数与温度的关系 229

5.2.9.5 水的压缩率 229

5.2.10 液态物质的表面张力系数 230

5.2.11 物质的比热容与摩尔热容 231

5.2.11.1 单质的比热容与摩尔热容(参看5.6) 231

5.2.11.2 固体的比热容 231

5.2.11.3 温度对某些物质比热的影响 232

5.2.11.4 工程材料的比热容 232

5.2.11.5 液体的比热容 233

5.2.11.6 冰、水在不同温度下的比热容 234

5.2.11.7 气体和蒸汽的比热容 234

5.2.12 常用燃料的燃烧值 235

5.2.13 单质的熔点、熔解热、沸点和汽化热(参看5.6) 236

5.2.14 一些物质的熔点、熔解热、沸点和汽化热 236

5.2.16 水在不同温度下的汽化热 237

5.2.15 水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 237

5.2.17 单质的饱和蒸汽压与温度的关系 238

5.2.18 不同温度下饱和水汽的压强和密度 239

5.2.19 过热蒸汽表 241

5.2.20 空气相对湿度表 242

5.2.21 某些物质的临界温度、临界压强和临界密度 244

5.2.22 几种物质的三态平衡点 244

5.2.24 某些物质的耐热性 245

5.2.23 几种玻璃的热学性能 245

5.2.25 某些物质的自燃点 246

5.2.26 常用低温材料的温度 247

5.2.27 寒剂表 247

5.3 电学与磁学 249

5.3.1 静电的摩擦次序 249

5.3.2 电介质的介电常数 250

5.3.3 电介质的强度 251

5.3.4.3 电解液的电导率 252

5.3.4.2 合金的电阻率及其温度系数 252

5.3.4.1 单质的电阻率及其温度系数(参看5.6) 252

5.3.4 电阻率及电阻率的温度系数 252

5.3.4.4 半导体的电阻率 253

5.3.4.5 绝缘体的电阻率 254

5.3.5 超导体的临界温度、临界磁场 255

5.3.6 几种实用超导材料的性能 255

5.3.7 电池 256

5.3.7.1 干电池特性 256

5.3.7.2 硅太阳能电池 257

5.3.7.3 固定型开口式铅蓄电池电气性能 258

5.3.8 常用热电偶的温差电动势 259

5.3.8.1 镍铬-镍铝热电偶 259

5.3.8.2 镍铬-考铜热电偶 260

5.3.8.3 铂铑-铂热电偶 261

5.3.9 电化当量 262

5.3.10 霍耳系数 263

5.3.11 我国一些主要城市的地磁情况 264

5.3.12.3 典型硬磁材料的性能 265

5.3.12.2 典型软磁材枓的磁导率及其他性能 265

5.3.12 物质的磁性 265

5.3.12.1 顺磁质和抗磁质的磁化率 265

5.3.12.4 永磁铁氧体材料的性能 266

5.3.13 电阻的类别和符号 267

5.3.14 常用保险丝规格 268

5.3.15 漆包铜线规格表 269

5.3.16 锰铜合金线和镍铜合金(康铜)线的电阻 271

5.3.17 电容器的类别和符号 273

5.3.18 晶体管型号组成部分的符号及其意义 273

5.3.19 收音机常用晶体管一览表 274

5.3.20 黑白电视接收机常用晶体管一览表 275

5.3.21 常用二极管特性 278

5.3.21.1 锗普通二极管特性表 278

5.3.21.2 常用整流二极管的特性 279

5.3.21.3 电视机上常用二极管主要特性 281

5.3.22.1 PNP锗合金型低频小功率三极管 282

5.3.22 三极管的特性 282

5.3.22.2 NPN锗合金型低频小功率三极管 286

5.3.22.3 PNP硅平面型低频小功率三极管 288

5.3.22.4 NPN硅平面型低频小功率三极管 290

5.3.22.5 PNP锗合金扩散型高频小功率三极管 292

5.3.22.6 NPN硅平面型高频小功率三极管 294

5.3.22.7 NPN硅低频高反压大功率三极管 296

5.3.23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频率 301

5.3.24 全国部分省、市、自治区人民广播电台广播频率 301

5.3.25 我国电视频道划分表 302

5.4 光学 305

5.4.1 工作场所和生产车间照度表 305

5.4.2 人眼的分辨角随照度的变化 305

5.4.3 平均眼的光见度函数值表 306

5.4.4 光源 306

5.4.4.1 典型灯的参数 306

5.4.4.2 长弧氙灯 307

5.4.4.4 日光灯 308

5.4.4.3 碘钨灯 308

5.4.4.5 照明荧光灯用荧光粉的特性 309

5.4.5 合金与金属薄膜的反射率 310

5.4.5.1 合金的反射率 310

5.4.5.2 金属薄膜的反射率 311

5.4.6 某些物质的反射、透射和吸收系数 312

5.4.7.1 气体的折射率 313

5.4.7.2 液体的折射率 313

5.4.7 各种物质的折射率 313

5.4.7.3 蒸馏水的折射率 314

5.4.7.4 固体的折射率 315

5.4.7.5 各种玻璃对不同谱线的折射率 316

5.4.7.6 一些单轴晶体的no和ne 317

5.4.7.7 晶体石英对不同波长的no和ne表 317

5.4.8 几种常用无色光学玻璃 318

5.4.9 几种液体的克尔常数 319

5.4.10 旋光率 319

5.4.13 激光波长 320

5.4.11 偏振平面的磁致旋转(法拉第效应) 320

5.4.12 元素的识别谱线(参看5.6) 320

5.4.14 夫琅和费谱线 321

5.4.15 电子的逸出功 322

5.4.15.1 元素的电子逸出功(参看5.6) 322

5.4.15.2 复合阴极的电子逸出功 322

5.4.16 金属的红限值 323

5.4.17 纯金属选择性光电效应的极大值 323

5.4.18 电磁波谱 323

5.5 原子物理学 324

5.5.1 各壳层最多可以容纳的电子数 324

5.5.2 按周期表排列先后,原子逐一增加电子的次序 325

5.5.3 原子外围电子的构型(参看5.6) 325

5.5.4 放射性同位素(参看5.6) 325

5.5.5 三种天然放射性射线的性质 325

5.5.6.3 使γ射线减弱一半所需物质的厚度 326

5.5.6.2 β粒子在物质中的射程 326

5.5.6 三种射线的穿透本领 326

5.5.6.1 α粒子在物质中的射程 326

5.5.6.4 γ射线通过各种物质的减弱 327

5.5.7 几种原子核的自旋和核磁矩 327

5.5.8 原子核的结合能 328

5.5.9 某些元素一次裂变所释放的能量 328

5.5.10 几种聚变反应所放出的能量 329

5.5.11 常见放射性同位素的最大允许浓度 329

5.5.13 放射性允许的照射剂量 330

5.5.12 放射性同位素及化学毒物在空气中的限量 330

5.5.14 基本粒子 331

5.6 元素总表 332

Ⅵ.其它 333

6.1 基础物理学大事记 333

6.2 化学元素的发现日期和发现者 349

附录 希腊字母与读音 353

本书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