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电气工程师实用手册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2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本书编委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801244591
  • 页数:1154 页
图书介绍:

目 录 2

前 言 2

第一篇常用数据和资料 2

第一章数学公式 2

第一节复数 2

第二节三角函数 2

第三节微积分 3

一、微分的运算法则和基本公式 3

二、不定积分 3

三、定积分 4

四、级数 5

五、傅立叶(傅氏)变换 6

六、拉普拉斯(拉氏)变换 7

第四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9

一、概率论 9

二、数理统计 11

第二章量和单位 15

第一节法定计量单位 15

第二节常用物理量及其单位 16

第三节常用法定计量单位及其换算 19

第三章常用物理数据 23

第一节常用物理常数 23

第二节常用元素的物理性能 23

四、部分化学试剂的性能 25

三、部分气体材料的性能 25

二、部分液体材料的性能 25

第三节常用材料的物理性能 25

一、部分固体材料的机械性能 25

第四章 电气文字图形符号 28

第一节电气文字符号 28

第二节电气图形符号 29

第二篇电工基础 40

第一章 电路 40

第一节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40

一、电路模型 40

一、正弦量 41

二、相量法 41

第二节正弦交流电路 41

二、电路定律 41

三、电阻、电感和电容中的正弦电流 42

四、R、L、C串联电路 44

五、R、L、C并联电路 44

六、复阻抗和复导纳的等效互换 44

七、正弦电流电路的功率 45

八、功率因数的提高 45

九、复功率 45

第三节三相电路 45

一、三相电路的电压、电流 45

二、三相电路的功率 46

第四节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 46

第五节具有互感的电路 46

二、空心变压器 47

一、互感电路的计算 47

三、理想变压器 48

第二章网络分析 48

第一节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 48

一、电阻的连接 48

二、电源的连接 49

三、输入电阻和等效电阻 50

四、支路电流法 51

五、回路法 51

六、节点法 51

三、戴维南定理 52

二、替代定理 52

一、叠加定理 52

第二节电路定理 52

四、诺顿定理 53

五、特勒根定理 53

六、互易定理 53

七、对偶原理 53

第三节二端口网络 54

一、二端口网络的方程和参数 54

二、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55

三、二端口网络的连接 56

第四节电路中的谐振 56

一、串联电路的谐振 56

二、并联电路的谐振 57

二、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58

一、换路定律 58

第五节一阶和二阶电路的过渡过程 58

三、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59

四、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59

五、一阶电路加正弦函数的响应 59

六、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 59

七、一阶电路的冲激响应 59

八、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60

第六节运算法和网络函数 61

一、运算法 61

第七节网络的拓扑分析 62

一、网络的图 62

二、关联矩阵、回路矩阵和割集矩阵 62

三、卷积积分 62

二、网络函数 62

三、节点电压方程、回路电流方程和割集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 63

四、状态方程 63

第三章磁路和铁芯线圈 64

第一节磁场和磁路 64

第二节磁路定律 65

第三节无分支磁路的计算 65

第四节铁芯线圈 66

第四章电磁场 66

第一节静电场 66

一、电荷守恒定律 67

二、库仑定律 67

三、电场强度 67

五、电位 68

四、电力线 68

七、电介质 69

六、电压 69

八、电位移 70

九、高斯通量定理 70

十、电容 70

第二节恒定电场 71

一、电流 72

二、电流密度 72

三、电动势 72

六、焦耳定律 73

第三节恒定磁场 73

四、电阻和电导 73

五、欧姆定律 73

一、磁感应强度(磁通密度) 74

二、毕奥—萨伐尔定律 75

三、磁通量 75

四、磁通连续性定理 75

五、磁介质 75

九、标量磁位 76

八、安培环路定律 76

六、磁场强度 76

七、磁力线 76

十、矢量磁位 77

十一、磁链 77

十二、电感 78

第四节时变电磁场 79

一、电磁感应定律 79

二、位移电流 80

五、坡印廷定理 81

四、电磁场能量 81

三、麦克斯韦方程组 81

六、趋肤效应 82

七、涡流 82

八、磁滞损耗 82

九、电磁屏蔽 82

十、电磁波 83

十一、电磁辐射 83

二、杂质半导体 87

一、本征半导体 87

一、保温设计的基本原则(GB8175— 87

第三篇电子技术基础 87

第一章半导体器件 87

第一节PN结 87

三、PN结 88

四、PN结的单向导电特性 88

五、PN结的伏安(VA)特性 88

六、PN结的击穿 89

七、PN结的电容效应 89

第二节半导体二极管 89

一、半导体二极管的结构与类型 89

二、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89

四、半导体二极管的等效电路 90

三、半导体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90

五、半导体二极管的分类和命名 91

六、半导体二极管的测量与选用 91

七、特殊的半导体二极管 92

第三节双极型晶体管 93

一、双极型晶体管的类型与符号 93

二、NPN型晶体管放大状态下载流子 94

运动情况 94

三、双极型晶体管的连接方式 95

四、晶体管的特性曲线 95

五、共射接法、晶体管的h参数交流小信号模型 96

七、晶体管的偏置电路与稳定 97

六、双极型晶体管的主要参数 97

第四节场效应晶体管 98

一、N沟道增强型MOS管 98

二、N沟道耗尽型MOS管 99

三、P沟道MOS场效应管 99

四、结型场效应管 100

五、场效应管在恒流区的等效电路 100

一、放大倍数 101

第二章放大电路 101

六、场效应管的主要参数 101

第一节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 101

第二节单管放大电路 102

失真系数 102

二、输入电阻Ri和输出电阻Ro 102

三、通频带 102

四、最大输出幅值、功率、效率和 102

一、双极型晶体管单管放大电路 103

二、场效应管单管放大电路 104

三、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105

第三节差动放大电路 107

一、电路组成与静、动态分析 107

二、共模放大倍数和共模抑制比 108

三、差动放大电路在不同输入、输出方式下的动态性能指标 108

四、改进型差动放大电路 108

一、甲类单管功率放大电路 110

第四节低频功率放大电路 110

二、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111

三、场效应管功率放大电路 112

四、集成电路功率放大器 113

第五节集成运算放大器 114

一、集成运放的结构与符号 114

二、集成运放的性能指标与等效电路 115

三、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115

四、集成运放的基本运算电路 118

第三章模拟信号的运算和处理 120

电路 120

第一节模拟信号运算电路 120

一、积分和微分运算电路 120

二、对数和反对数运算电路 122

三、乘除运算电路 123

第二节模拟信号处理电路 127

一、有源滤波电路 127

二、开关电容滤波器 133

三、电压比较器 136

四、信号测量电路 140

五、整流和限幅电路 141

六、模拟开关 142

第四章波形发生电路 145

第一节正弦波振荡电路 145

一、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 145

二、RC正弦波振荡电路 146

三、LC正弦波振荡电路 147

四、石英晶体振荡电路 150

一、方波发生电路 151

第二节非正弦信号发生电路 151

二、三角波发生电路 152

三、锯齿波发生电路 152

四、压控振荡器 153

五、函数发生器简介 154

第五章直流电源 156

第一节整流和滤波电路 156

一、整流电路 156

二、滤波电路 157

三、倍压整流电路 159

第二节稳压电路 159

一、硅稳压管稳压电路 159

一、集成稳压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160

第三节集成稳压器 160

二、串联型稳压电路 160

二、三端集成稳压器 161

三、开关型稳压电源 163

第六章数字逻辑基础 165

第一节数制与码制 165

一、数制 165

二、码制 166

第二节逻辑代数 166

一、基本运算 166

二、常用公式和规则 167

第三节逻辑函数的化简 168

一、公式法 168

二、卡诺图法 168

三、列表法(Q—M法) 169

第一节基本概念 170

第二节数字集成逻辑电路的分类 170

第七章逻辑门电路 170

第三节TTL集成逻辑门电路 171

一、TTL与非门 171

二、特性与参数 171

三、集电极开路与非门(OC门) 172

四、三态输出与非门 172

第四节CMOS集成逻辑门电路 173

类别说明 174

四、我国TTL、CMOS集成电路产品 174

二、我国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命名方法 174

第五节常用逻辑门电路说明 174

三、几种集成门电路的主要性能比较 174

一、常用逻辑门电路新、旧符号对照 174

第八章组合逻辑电路 175

五、不同门电路间的接口问题 175

第一节译码器 176

一、变量和代码变换译码器 176

二、显示译码器 176

第二节编码器 178

第三节数据选择器 178

第四节数值比较器 179

一、一位数值比较器 179

二、多位数值比较器 179

第五节加法器 180

一、半加器 180

二、全加器 180

第六节组合逻辑电路中的竞争冒险 181

现象 181

一、产生原因 181

二、检查方法 181

三、消除方法 181

第九章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 181

第一节触发器 182

一、基本RS触发器 182

二、钟控触发器 182

三、集成触发器及使用中注意的问题 184

第二节寄存器 184

二、移位寄存器 185

一、数码寄存器 185

三、集成寄存器及应用举例 186

第三节计数器 187

一、二进制计数器 187

二、十进制计数器 188

三、任意进制计数器(计数器的一般 188

分析方法) 188

四、集成计数器的类型及应用举例 190

五、计数电路的应用举例——数字钟 192

二、RC耦合式振荡器 193

第一节多谐振荡器 193

一、环形振荡器 193

第十章脉冲信号的产生与整形 193

三、石英晶体振荡器 194

第二节施密特触发器 194

一、工作原理 194

二、电压传输特性 194

三、应用举例 195

第三节单稳态触发器 195

一、工作原理 195

二、集成单稳和应用 195

二、定时器类型 197

三、定时器应用举例 197

第四节555定时器 197

一、工作原理 197

第十一章数/模和模/数转换器 198

第一节数/模转换器(D/A) 198

一、工作原理 198

三、集成D/A转换器 199

二、主要技术参数 199

第二节模/数转换器 201

一、工作原理 201

二、主要技术参数 203

三、集成模/数转换器 203

四、采样保持电路(S/H) 204

一、只读存储器(ROM) 206

第一节存储器 206

第十二章大规模集成电路 206

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208

第二节可编程逻辑器件(PLD) 210

一、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 211

二、可编程逻辑阵列(PLA) 212

三、可编程阵列逻辑(PAL) 212

四、通用可编程阵列逻辑(GAL) 212

五、新型PLD简况 216

第四篇电工材料 220

第一章绝缘材料 220

第一节电绝缘树脂 220

二、浸渍漆 221

三、覆盖漆 221

一、绝缘漆和胶的分类及用途 221

第二节绝缘漆和胶 221

四、半导体漆的配制及应用范围 225

一、层压纸板 226

二、层压布板 226

三、层压玻璃布板 226

第三节层压制品 226

第四节橡胶制品 230

一、橡皮 230

二、薄膜 231

三、粘带 231

四、复合制品 231

一、弹性塑料 231

第五节塑料、薄膜、粘带及复合制品 231

二、硬橡皮 231

第六节天然纤维纺织品 235

一、电工用棉布、麻布、丝绸 235

二、电工用棉布带 235

第七节浸渍纤维制品 236

一、漆布 236

二、漆绸 236

三、玻璃漆布 236

四、防电晕漆布 240

五、漆管 240

六、绑扎带 240

七、未浸渍的玻璃纤维制品 240

第八节电绝缘纸和纸板 243

第九节云母制品 245

第十节液体电介质 251

第十一节气体电介质 252

第十二节绝缘材料用的防霉剂和防霉剂 253

的溶剂 253

第十三节电工用玻璃与陶瓷 254

一、电工用玻璃 254

二、电工用陶瓷 255

第十四节 电机、电器和变压器用绝缘材料的耐热分级 255

一、分级 255

二、耐热等级的定义 256

第十五节 电工绝缘材料产品分类、命名及型号编制方法(JB2197—77) 256

一、分类 256

二、命名原则 257

三、型号编制方法 257

第二章导电材料 258

第一节常用有色金属材料 258

一、材料的特征 258

二、铜的型号、成分和用途 260

三、铝的型号、成分和用途 260

四、换向器用铜的型号和性能 261

第二节电工中常用的合金 261

一、铜合金 261

二、铝合金 261

三、各种电刷的技术特性、工作条件和外型尺寸 262

二、电刷的选择 262

第三节电刷 262

一、电刷的更换 262

第三章磁性材料 266

第一节磁性材料的分类 266

一、软磁材料 266

二、硬磁材料 266

第二节电工用硅钢片 267

一、电工硅钢片的分类和用途 267

二、热轧硅钢片的电磁性能 267

三、冷轧硅钢片的电磁性能 268

四、硅钢片的标称尺寸 268

二、中小型变压器用硅钢片特性曲线 269

数据 269

一、中小型电机用硅钢片特性曲线 269

数据 269

曲线数据 269

第三节常用硅钢片的磁化曲线和损耗 269

第四节 电工用纯铁材和纯铁薄板 273

一、纯铁材的电磁性能 273

二、纯铁薄板的电磁性能 273

第五篇电力系统 276

第一章概述 276

第一节电力网络的构成 276

一、电力系统及电力网 276

二、电网接线 276

一、电力系统负荷的构成 277

三、电压等级和额定电压 277

第二节电力系统的负荷 277

一、联网效益 278

二、负荷曲线 278

第三节联网效益与电网规划 278

三、负荷预计 278

一、保证供电可靠性 279

二、保证合格的电能质量 279

二、电力规划 279

第四节对电力网的要求 279

三、保证运行经济性 280

第二章电力系统解析 280

第一节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 280

一、电力线路和变压器中的电压降落和功率损耗 280

二、开式网的潮流计算 282

三、闭式网的潮流计算 282

四、电力网络简化 283

第二节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平衡与频率 284

调整 284

一、有功功率平衡 284

二、频率调整及有功功率最优分配 287

第三节 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平衡与电压调整 287

一、无功功率平衡 287

二、电网调压方式 287

三、调压措施 288

四、无功功率电源最优分配 288

第四节短路电流计算 288

一、短路电流计算的目的 288

二、对称短路计算 288

三、不对称短路电流计算 289

四、复故障计算 291

五、短路电流的影响和限制短路电流的措施 291

一、稳定性的概念 293

二、静态稳定计算及判据 293

第五节电力系统稳定性 293

三、提高静态稳定的措施 295

四、暂态稳定计算及判据 295

五、提高暂态稳定性的措施 295

第三章电缆输电 296

第一节电缆输电线路概述 296

一、电缆输电线路适用的场合 296

二、电缆输电线路的优缺点 296

三、电力电缆的品种及型号 296

三、短路容许电流计算 297

第二节 电缆输电线路的载流量计算 297

二、短时间容许电流计算 297

一、持续容许电流计算 297

四、充电电流和临界长度 298

第三节 电缆线路的选用和敷设 298

一、电缆的选用 298

二、电缆的敷设 299

第四章高压直流输电 300

第一节高压直流输电的优缺点 300

第二节高压直流输变电系统的构成 300

二、变电所的主接线及特点 302

第一节变电所的构成及作用 302

第五章变电所 302

一、变电所的构成与分类 302

第二节变电所的主要电气设备 304

一、主变压器 304

二、高压断路器 305

三、隔离开关 305

四、电流互感器 306

五、电压互感器 308

六、电抗器 310

七、电力电容器 311

八、调相机 311

十一、消弧线圈 312

十、绝缘子 312

九、母线 312

第三节配电装置 313

一、对配电装置的基本要求 313

二、配电装置的形式 313

三、屋外配电装置的安全净距 313

四、屋内配电装置的安全净距 313

第四节变电所的其他要求 317

一、变电所的防火 317

二、配电装置的防震 317

三、变电所的环境保护 319

第六章配电网络 319

第一节配电网络的构成 319

二、配电变压器 321

第二节配电所 321

一、配电所概述 321

第七章 中性点接地方式 322

第一节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322

三、配电设备的选择及布置 322

第二节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 323

第三节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 323

第四节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综合比较 324

第八章 电力系统过电压及其保护 324

第一节概述 324

一、过电压与电力系统设备的绝缘 324

水平 324

二、过电压的分类 324

第二节 内部过电压防护的一般规定 325

一、计算用内部过电压倍数的规定 325

二、内部过电压的限制措施 326

第三节绝缘配合 326

一、绝缘配合方法 326

二、输电线路的绝缘配合 327

三、变电所的绝缘配合 328

第四节变电所的过电压保护 330

一、直击雷的防护 330

二、对侵入雷电波的防护 331

二、阀型避雷器 334

一、避雷针和避雷线 334

第五节过电压保护设备 334

三、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336

四、各型避雷器的应用范围 336

第六节接地装置 337

一、发电厂、变电所的接地网 337

二、避雷针、避雷线的独立的接地装置 338

第一节调度 339

第二节通信 339

第九章调度、通信、远动 339

第三节远动 340

第六篇水力发电 342

第一章水能规划 342

第一节概述 342

第二节水能开发和水电站类型 342

一、水能开发方式 342

二、水电站类型 343

一、径流调节的分类 346

二、设计保证率和设计枯水年 346

第三节径流调节 346

三、水库调节能力的判断 347

四、水库特征水位与相位库容 347

五、径流调节计算 348

第四节水能计算 349

一、水能计算的内容和方法 349

二、年调节水电站的水能计算 349

运行特点 350

第五节 电力系统的组成及各类电站的 350

三、多年调节水电站的水能计算 350

一、电力负荷图 351

二、电力系统及水电站的装机容量 352

三、各类电站的运行特点 353

第六节水电站的经济指标和经济分析 353

一、总指标及单位指标 353

二、经济分析 354

第七节水电站主要参数的选择 354

一、正常蓄水位的选择 355

二、死水位的选择 355

三、装机容量的选择 356

第一节水轮机 357

一、水轮机的类型、构造及型号 357

第二章水轮发电机组及其辅助设备 357

二、水轮机基本工作参数和工作 358

原理 358

三、水轮机相似律、单位参数和比 359

转速 359

四、水轮机的特性曲线 360

五、水轮机的选择 361

第二节水轮发电机 363

一、水轮发电机的形式 363

二、水轮发电机主要参数选择 363

三、水轮发电机主要尺寸和重量的估算 364

一、调速系统的作用 365

第三节调速系统 365

二、调速器类型和组成 366

一、调节保证计算的任务和标准 367

三、调速设备的选择 367

第四节调节保证计算 367

二、调节保证主要参数计算 368

三、调节保证计算条件的选择,减小水击压力和转速升高的工程措施 369

第五节辅助设备 370

一、进水阀 370

二、技术供排水系统 370

三、油系统 371

四、压缩空气系统 371

五、起重设备、启闭机械及机修设备 371

六、水力监视测量系统 371

二、电气主接线的接线方式 373

第一节电气主接线和厂用电接线 373

一、电气主接线的要求和设计的依据及考虑因素 373

第三章 电气主接线和电气设备 373

三、厂用电接线 377

四、电气主接线及厂用电引接示例 379

第二节主要电气设备 381

一、电气一次设备的种类 381

二、水电站主变压器的选择 381

三、厂用变压器的选择 381

四、其他电气设备的选择 381

一、高压配电装置布置的一般原则 382

三、高压配电装置的布置 382

二、高压配电装置的最小安全净距 382

第三节高压配电装置 382

三、水轮发电机组及附属设备、公用 385

设备的自动化 385

第四节水电站的自动化 385

一、自动化的主要内容和控制方式 385

二、水电站的操作、控制、调整和信号 385

四、水电站的综合自动化 387

五、电子计算机在水电站中的应用 387

第五节操作电源系统 388

一、操作电源的基本要求 388

二、励磁系统的一般技术参数 390

一、励磁系统的作用和组成 390

第六节水轮发电机的励磁系统 390

二、直流电源系统 390

三、励磁系统的类型和特点 391

第七节通信系统 392

一、按通信功能分类及其基本内容 392

二、按通信方式分类及其基本内容 392

第四章水电站建筑物 393

第一节水电站枢纽及水电站厂房 393

一、水电站枢纽 393

二、水电站厂房 393

第二节挡水和泄水建筑物 395

一、混凝土挡水建筑物 395

二、土石材料挡水建筑物 397

三、河岸式泄洪建筑物 398

四、河床式泄洪建筑物 398

第三节进水建筑物 399

一、有压进水建筑物 399

二、无压进水建筑物 401

第四节引水建筑物 401

一、引水渠道 401

二、压力前池 401

三、引水隧洞 402

四、压力管道 402

五、岔管 403

第五节调压室 404

一、调压室的作用和设置条件 404

二、调压室的类型 405

三、调压室基本尺寸的确定 405

第六节地面厂房 406

一、厂房的组成 406

二、影响主厂房平面尺寸的主要构件 406

三、主厂房尺寸的确定 408

四、机电设备的布置 409

五、副厂房布置 414

第七节地下厂房 414

一、地下厂房的布置方式 414

二、地下水电站的枢纽布置 415

三、地下厂房布置 415

二、水库调库图 417

第一节水库调度 417

一、水库调度的任务和内容 417

第五章水电站运行 417

三、利用预报兼顾发电、防洪的调度 418

第二节水轮发电机的正常运行 418

一、开停机与带负荷 418

二、发电机运行中的监视与调节、处理 419

第三节水轮发电机的特殊运行 420

一、调相运行 420

二、进相运行 420

第四节水轮发电机组的事故 421

一、水轮机的事故及处理 421

二、水轮发电机的事故及处理 421

类型 422

第六章抽水蓄能电站 422

第一节抽水蓄能电站的功用、组成及 422

第二节抽水蓄能电站的经济效益 424

一、静态效益 424

二、动态效益 425

第三节抽水蓄能电站的特点 425

第四节抽水蓄能电站的主要动力设备 426

一、三机式机组 426

二、二机式机组 427

三、水泵水轮机的发展趋势 427

一、上水库和下水库 428

特殊问题 428

四、发电电动机 428

第五节抽水蓄能电站的主要建筑物及其 428

二、进(出)水口 429

三、压力管道和调压井 430

四、电站厂房 431

第六节抽水蓄能机组的起动及运行 431

一、水力起动方法 432

二、电气起动方法 432

三、各种起动方式的比较 433

四、蓄能机组的运行 434

第二节焓和熵 438

第一章火力发电厂的能源转换和效率 438

第一节热力学第一、二定律 438

第七篇火力发电 438

第三节?和? 439

第四节水和蒸汽的?值 440

第五节 火力发电厂全厂总效率ηcp的计算方法 444

第六节典型不可逆过程的作功能力损失 446

第七节提高发电厂热经济性的途径 449

第八节火力发电厂的典型生产过程及 450

生产系统 450

二、火电厂建设应遵循的程序 453

一、火电厂建设应遵循的技术规程 453

第二节建设规划 453

第一节火力发电厂建设应遵循的技术 453

规程 453

第二章火力发电厂建设 453

第三节厂址选择 454

第四节防震、防火与道路 459

第五节发电厂各房间的温湿条件 460

第三章燃料贮运与除尘排灰 464

第一节燃料的贮运装卸 464

第二节除尘装置 466

第三节排灰系统 468

第四节排灰设备 469

第五节灰场堤坝 470

第四章燃料与燃烧 471

第一节燃料选择 471

气量(氧浓度按21%体积计算) 473

第二节燃烧计算 473

二、固体或液体燃料燃烧所需理论空 473

一、每千克可燃元素燃烧的基本数据 473

三、燃烧干烟气的成分及特性 474

四、燃烧烟气的体积 474

五、过剩空气系数 475

六、锅炉烟气量的近似计算 475

第五章锅炉 476

第一节锅炉参数 476

第二节锅炉的热效率计算及燃料消耗 478

量计算 478

一、锅炉的热平衡及热效率 478

四、排烟热损失 479

三、输出热量 479

二、输入热量Qr 479

五、可燃气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 481

六、灰渣未完全燃烧热损失 481

七、灰渣物理热损失 481

八、锅炉散热损失 481

九、锅炉的燃料消耗量计算 481

第三节磨煤机 482

第四节给煤机和制粉系统 483

第五节通风方式及风量 484

第六节风机型号与规格 486

一、型号识别 486

二、常用风机的性能换算及主要技术 487

数据 487

三、常用风机主要性能表 488

四、通风机新、旧型号对照表 489

第六章汽水质量标准及其处理 497

第一节汽水标准 497

第七节点火及助燃 497

第二节原水处理 499

第三节锅炉排污 500

第四节化学水处理 500

第五节凝结水精处理 502

第六节循环水处理 502

第七节废水处理 503

第七章汽轮机 503

第一节主机 503

四、汽轮机效率及热经济性指标 506

三、热效率 506

效率 506

二、热耗率 506

一、汽耗率 506

第二节汽轮机的汽耗率、热耗率与热 506

第三节中、小型汽轮机的实际效率 507

第四节给水系统 508

第五节除氧器 511

第六节凝结水泵 511

第七节凝汽冷却系统 513

第八节空气抽出器的容量与型式 515

第九节回热系统 516

第十节 高压给水加热器的运行监控 518

第一节管道设置 519

第八章管道 519

第二节管道技术规范 520

第三节管子的选择 522

第四节管子的计算 523

第九章热工仪表检测和控制 524

第一节热工检测 524

一、热工检测的用途 524

二、发电厂各系统主要检测项目 524

三、仪表的配置 525

四、温度仪表的分类及性能 526

五、热电偶的分类与使用条件 526

公式 528

六、常用热电阻的技术性能 528

七、玻璃管液体温度计的读数与修正 528

八、流量计的分类与性能 529

九、压力测量仪表的分类与性能 531

第二节热工信号 532

第三节热工保护 533

第四节热工控制 534

第五节 电子计算机和微处理机的应用 535

第十章汽轮发电机 535

第一节汽轮发电机设备 535

第二节发电机的中性点 537

第三节汽轮发电机励磁 538

第四节发电机引出线 540

第五节汽轮发电机运行 543

第十一章发电厂与电网的连接及变 545

压器 545

第一节发电厂与电网的连接 545

第二节升压主变压器 547

第三节变压器的性能 548

第四节电力变压器故障分析及用色谱法 550

检测内部故障的方法 550

第五节电力变压器的技术数据 553

第十二章厂用电和电动机 556

第一节厂用电 556

第二节厂用变压器 557

第三节厂用电动机 558

第四节电动机的技术参数 560

第一节保安电源 562

第十三章发电厂其他电气装置 562

第二节直流电系统 564

第三节电缆 564

第四节厂内通信和远动通信 567

第五节照明系统 568

第六节 一些常用电气设备的技术数据 568

第十四章电工测量 582

第一节 电工仪表常用符号及型号组成 582

第二节 电工仪表产品型号类别与组别 584

第三节 电工仪表的技术指标及测量方法 585

一、互感器的型号含义 586

第四节仪用互感器的型号与技术数据 586

二、互感器的主要技术数据 587

三、互感器的准确等级和允许误差 587

第五节互感器的连接及使用注意事项 590

第十五章保温设计及耐火材料保温 591

材料 591

第一节锅炉的密封和热力设备的隔热 591

保温 591

第二节耐火材料及制品 591

三、保温层厚度的计算和结构确定 598

—92) 598

(GB8175—87第5~7条) 598

第3条) 598

第三节保温设计 598

四、保温计算主要数据选取原则 599

六、抹面层、外壳、涂色 600

七、涂抹法保温 600

五、保温结构 600

第四节保温材料 602

第十六章发电厂几种常用材料 606

第一节几种常用金属材料 606

第三节常用漆包线技术性能 618

第四节常用油漆的技术性能 618

第二节发电厂常用油的技术性能 618

一、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627

第二节大气环境标准 627

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627

第十七章环境保护 627

第一节大气保护 627

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估算 630

第三节水域保护 636

一、发电厂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利用和处理 636

二、水质标准 636

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644

四、废水排放量计算 646

第四节噪声保护 646

一、噪声防治 646

二、噪声标准 646

三、噪声度量 651

第十八章火力发电新技术 656

第一节大型排烟脱硫技术 656

第二节清洁煤燃烧技术 656

第五节电磁辐射保护 656

第四节大型火电机组运行人员模拟 657

培训 657

第三节我国的热电联产事业 657

第五节火电厂自动化 658

一、裂变能 660

第一节核能发电的理论基础 660

二、聚变能 660

第一章核能发电概述 660

第八篇核能发电 660

二、经济性 661

一、安全性 661

三、清洁能源 661

第二节核电的基本特点 661

第三节核反应堆和核电厂的类型 662

一、压水堆 662

四、最终能源 662

二、沸水堆 663

三、重水堆 663

四、高温气冷堆 664

五、快中子增殖堆 665

第四节 国内外核电的现状 665

一、开展厂址选择工作的依据和组织 669

第一节厂址选择工作 669

二、选址工作的阶段划分 669

三、选址工作的基本工作内容 669

布置 669

第二章核电厂厂址选择与总平面 669

第二节选址中应考虑的主要厂址特征 671

一、适宜厂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671

二、厂址选择中应考虑的主要厂址 672

特征 672

一、技术可行性评价 673

二、安全可靠性评价 673

第三节厂址适宜性评价 673

四、经济合理性评价 678

第四节总平面布置 678

三、环境相容性评价 678

一、总平面布置的设计工作 679

二、总平面布置的原则 680

三、总平面布置的技术要点 681

第二节堆芯核设计 683

第一节概述 683

一、核反应的物理基础 683

第三章核电厂反应堆堆芯设计 683

二、堆芯核设计原则 684

三、堆芯装载和布置 685

四、反应性控制 686

五、堆芯功率能力 687

第三节反应堆热工—水力设计 688

一、反应堆热工—水力设计任务 688

六、堆芯燃料管理 688

三、反应堆内的热源及其分配 689

四、燃料元件的传热 689

二、堆芯热工—水力设计准则 689

五、反应堆压力容器和堆芯水力学 690

第四节燃料组件及相关组件 691

一、概述 691

六、热点和热通道因子 691

二、燃料组件 692

三、相关组件 694

结构 695

第一节引言 695

第四章核电厂反应堆及其冷却系统 695

第二节反应堆结构 696

一、反应堆压力容器 696

二、堆内构件 698

三、控制棒驱动机构 699

第三节反应堆冷却系统 700

一、蒸汽发生器 700

二、反应堆冷却剂泵 701

三、稳压器 703

第五章核电厂主要系统 704

第一节概述 704

一、主要功能 705

二、系统说明 705

第二节反应堆冷却剂系统 705

第三节专设安全设施 706

一、安全注入系统 706

二、安全壳喷淋系统 707

三、蒸汽发生器辅助给水系统 708

四、安全壳隔离系统 708

一、化学和容积控制系统 710

二、余热排出系统 710

第四节核辅助系统 710

三、反应堆水池和乏燃料水池冷却和 712

处理系统 712

第五节放射性废物处理系统 713

一、放射性废液处理系统 713

二、放射性废气处理系统 714

三、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理系统 715

四、放射性废水排放系统 715

第六节常规岛主要系统 716

一、主蒸汽系统 716

二、汽轮机旁路系统 716

三、汽水分离再热器系统 717

第七节 厂用电系统 717

一、概述 717

二、厂用电源 717

三、厂用负荷 718

四、应急柴油发电机 718

第六章核电厂的控制和仪表 718

第一节引言 718

第二节核电厂监测(系统) 719

一、中子注量率监测系统 719

二、堆芯测量 719

四、事故后监测 720

五、辐射监测 720

三、控制棒位置指示 720

二、功率控制的调节特性 721

一、核电厂的控制方式 721

三、核电厂的控制系统 721

第三节核电厂控制 721

六、其他监测系统 721

二、设计准则 723

一、功能 723

三、反应堆停堆系统 723

第四节反应堆保护系统 723

五、ATWS缓解系统(多样化保护 724

系统) 724

四、专设安全设施驱动系统 724

二、设计准则 725

一、主控制室系统的功能 725

三、主控室系统组成 725

四、主控室的布置 725

体) 725

第五节核电厂的主控制室系统(综合 725

一、安装试验 726

第一节核电厂调试 726

二、预运行试验 726

第七章核电厂调试、运行和退役 726

三、起动试验 728

三、反应堆冷却剂系统运行特性 730

二、基本日负荷跟随循环 730

四、核电厂的运行状态 730

五、核电厂运行的水化学 730

一、核电厂运行的基本特性 730

第二节核电厂的运行 730

六、核电厂的运行限值和条件 731

七、核电厂的运行规程 732

八、核电厂管理人员组织 732

一、核电厂的维修 736

二、核电厂的退役 736

第三节核电厂的维修、退役 736

第八章核燃料循环 737

第一节引言 737

一、铀矿石开采 738

二、铀矿石加工 738

第二节铀矿石开采和加工 738

第三节铀的精制和转化 739

一、铀的精制 739

二、铀的转化 740

第四节铀的浓缩和还原 741

一、铀的浓缩 741

一、二氧化铀燃料芯块的制造 742

第五节核燃料元件制造 742

二、燃料包壳 742

二、铀的还原 742

第六节乏燃料后处理 743

四、燃料组件组装 743

一、首端处理 743

三、燃料元件棒组装 743

二、化学分离 744

三、尾端处理 744

处置 745

二、高水平放射性废物和a废物的 745

三、放射性废物处置的特殊形式 745

一、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的处置 745

第七节反射性废物处置 745

一、核电经济分析与评价的目的和作用 746

第一节核电工程经济分析与评价 746

二、核电经济分析与评价的特点和步骤 746

辐射防护、发展前景 746

第九章核电的经济分析、质量保证、 746

三、核电经济分析与评价的范围及内容 747

四、核电工程概(预)算编制特点与 750

主要内容 750

五、核电工程概(预)算动态管理与 752

投资控制 752

二、质量、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大纲、质量保证体系的含义 753

一、概述 753

三、《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的适用范围及责任 753

第二节核电厂的质量保证 753

四、质量保证大纲 754

五、组织 754

六、文件控制 755

七、设计控制 755

十、工艺、检验、试验控制 756

九、物项控制 756

十一、对不符合项的控制 756

八、采购控制 756

十三、记录 757

十四、监查 757

十二、纠正措施 757

二、核电厂的安全目标 758

一、概述 758

三、核电厂的安全设计 758

第三节核电厂安全与设计运行 758

四、核电厂状态分类 760

一、基本的物理量 761

二、辐射防护标准 761

第四节核电厂的辐射防护 761

三、核电厂的辐射源 762

四、辐射防护设计 763

五、放射性气体净化和三废处理 764

六、核电厂安全审管程序 764

七、核安全分析 765

八、核电厂的环境影响评价 765

九、核电厂的严重事故及应急准备 765

第五节改进现行核电厂的基本考虑 766

第六节 对下一代先进轻水堆(ALWR) 767

核电厂的主要要求 767

第七节下一代先进的轻水堆核电厂 767

举例 767

一、System80+ 767

二、APWR—1000 768

三、AP600 769

四、ABWR 770

二、柴油发电机组的组成 774

三、柴油发电机组的分类 774

一、柴油发电机组的特点 774

第二节柴油发电机组的用途和主要技术 774

参数 774

第一节概述 774

第一章柴油发电 774

第九篇其他能源发电 774

一、功率匹配 775

第三节柴油发电机组的匹配与选型 775

二、转速匹配 775

二、发电机的主要技术规格 775

一、柴油发电机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775

第四节柴油机的工作原理与结构 776

一、柴油机的工作原理 776

三、发电机组的选型 776

二、柴油机的结构 777

二、柴油的牌号 778

一、燃油的特性 778

三、柴油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778

第五节燃油的特性、使用及存放 778

一、柴油发电机组的运行操作 779

维护 779

二、柴油发电机组的安装 779

第六节柴油发电机组的运行、安装与 779

三、柴油发电机组的维护 780

第一节概述 781

一、燃气轮机发电的应用 781

第二章燃气轮机发电 781

第二节燃气轮机发电原理、系统和类型 782

三、燃气轮机电站的发展 782

一、燃气轮机发电原理 782

二、燃气轮机发电的主要特点 782

二、燃气轮机发电的系统和类型 784

一、压气机 786

参数 786

二、透平 786

第三节燃气轮机电站主要设备及性能 786

三、燃烧室 788

四、燃气轮发电机组的参数 789

第四节燃气轮机电站的运行和维护 790

一、燃气轮机电站的运行 790

二、燃气轮机电站的维护 791

一、煤的直接燃烧问题 792

第一节概述 792

二、燃煤(煤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发电意义 792

第三章燃气—蒸汽联合发电 792

二、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工作原理 794

一、燃气轮机的工作原理 794

三、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的系统 794

及系统 794

第二节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的原理 794

设备 797

一、燃气轮机 797

第三节燃气—蒸汽联合发电站的主要 797

二、余热锅炉 798

第一节供热发电 800

一、概述 800

第四章其他发电形式 800

二、供热发电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800

三、供热发电的方式 800

前景 800

第四节燃气—蒸汽联合发电站的发展 800

三、汽轮机 800

四、热电厂的热经济指标 801

五、供热发电的其他应用 802

第二节地热发电 803

一、地热发电原理 803

二、地热发电系统示意图 804

三、地热发电站的主要设备 804

一、概述 805

第三节热电偶发电 805

二、热电偶发电原理及主要装置 805

四、应用现状 805

一、概述 806

第四节太阳能发电 806

二、太阳能发电的原理和系统 806

三、热电偶发电的特点及发展前景 806

三、太阳能发电的装置和类型 808

四、太阳能发电的储存 810

三、热电子电源的发展前景 811

二、热电子电源的特性 811

第六节燃料电池 811

一、燃料电池的发展概况 811

一、热电子电源的原理 811

第五节热电子电源 811

五、太阳能发电的特点及发展前景 811

二、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812

三、燃料电池的结构、种类和特征 813

二、磁流体发电的原理 814

一、概述 814

三、磁流体发电的方式与循环系统 814

第七节磁流体发电 814

四、燃料电池的发展前景 814

四、磁流体发电的优点及发展前景 815

三、风力机的性能和类型 816

二、风力发电的原理 816

四、风力发电系统 816

一、概述 816

第八节风力发电 816

一、潮汐能的原理及开发利用概况 817

第九节潮汐发电 817

二、潮汐电站机组 817

五、风力发电系统的发展前景 817

第十节波力发电 818

四、潮汐发电的主要技术问题 818

一、波能利用概述 818

三、潮汐电站类型 818

三、波力发电方式 819

四、波力发电主要特点 819

二、波力发电原理 819

第一章输电概况 822

第一节输电与输电电压 822

第十篇输电与配电 822

第二节输电容量 823

第三节输电网络 824

第二节输电线路杆塔基础及设计 826

第一节输电线路路径选择及定位 826

一、输电线路杆塔基础 826

金具 826

第二章输电线路的路径、杆塔及 826

二、杆塔基础设计 827

三、基础本体强度计算 828

第三节输电线路杆塔及设计 829

一、输电线路杆塔 829

二、输电线路杆塔设计 831

一、悬垂线夹 834

二、耐张线夹 834

第四节架空输电线路金具 834

三、连接金具 835

四、接续金具 835

五、保护金具 836

六、拉线金具 837

第一节架空线路导线设计 838

一、架空输电线路导线截面选择 838

第三章架空线路电气设计 838

二、分裂导线 841

第二节架空输电线路的绝缘配合设计 842

一、概述 842

二、工频电压下塔头设计 843

三、操作过电压作用下塔头绝缘设计 845

四、雷电过电压作用下塔头绝缘配合 847

设计 847

五、导线相间最小距离的确定 848

一、换位的意义 849

二、换位方式 849

第三节架空输电线路的换位 849

三、换位循环长度 850

第四节架空输电线路的带电作业 850

三、中间电位作业法 851

二、等电位作业法 851

四、分相接地作业法 851

一、间接作业法 851

七、绝缘材料和工具 852

六、带电水冲洗 852

八、安全技术 852

五、全绝缘作业法 852

第四章架空线弧垂应力计算 853

第一节电线悬挂曲线方程式 853

九、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853

第三节连续档的代表档距 856

二、悬挂点不等高的电线状态方程式 856

一、常用的代表档距 856

二、考虑高差影响的代表档距与代表温度伸长系数 856

一、常用的电线状态方程式及解法 856

第二节电线的状态方程式 856

第五节极大档距和极限档距 857

二、垂直档距 857

一、极大档距 857

二、极限档距和允许档距 857

一、水平档距 857

第四节水平、垂直档距 857

第六节电线弧垂应力曲线计算 858

一、控制应力的选定 858

二、临界档距及其选定 859

第一节电缆线路路径选择 860

第五章 电缆线路设计 860

一、路径与安装方式 860

三、临界比载及临界温度 860

一、导体材料和截面的选择 861

第二节电缆选型 861

二、绝缘种类的选择 861

三、道路结构与路径 861

二、路径与电缆类型 861

第四节 电缆供油装置允许供油压力计算 862

第三节充油电缆油路分段 862

一、静态压力计算 862

三、护层种类的选择 862

二、暂态压力计算 863

第五节电缆线路电气参数的计算 863

三、电缆阻抗 864

二、电缆电容 864

四、波阻抗 864

一、交直流电阻 864

第一节系统构成与机理 865

一、直流系统构成 865

第六章直流输电 865

第二节直流输电的特点及研究 868

一、直流输电的特点 868

二、工作机理 868

二、研究课题 869

第三节直流输电线路 870

一、概述 870

二、直流架空线路 870

三、直流电缆线路 871

第四节直流输电接地相的回流方式 872

一、直流输电接地电极 872

二、回流方式 874

第五节直流输电线路电参数 874

一、单极架空线路的参数 875

二、双极架空线路的参数 875

三、单极电缆线路的参数 876

四、双极电缆线路的参数 876

第七章配电网概述 877

二、中压配电网 878

三、低压配电网 878

四、电缆配电网 878

一、高压配电网 878

第一节配电网类别 878

三、环式配电网 879

二、多回线式配电网 879

四、网络式配电网 879

一、放射式配电网 879

第二节配电网络结构 879

一、电源特性 880

二、供电方式类型 880

第三节配电网供电方式 880

一、有效接地 881

二、非有效接地 881

第四节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 881

二、电压等级标准化 882

一、电压等级的正确选择 882

第二节配电网负荷 882

一、负荷特性 882

第一节配电网电压等级 882

第八章配电网电气性能 882

第五节配电网的发展趋势 882

二、负荷曲线 883

三、负荷同时率 884

四、日负荷率 884

五、负荷预测 885

六、负荷密度 885

第四节配电网电压调整 886

二、线路容载比 886

一、电压偏差标准 886

二、电压调整措施 886

一、变电容载比 886

第三节配电网容载比 886

一、无功功率补偿 887

二、降低无功功率消耗 887

第五节配电网无功补偿 887

第一节配电网调度运行 888

第二节配电网调度所 888

第九章配电网管理、运行及规划 888

二、降低配电网线损的措施 889

一、配电网线损和线损率的统计计算 889

第五节配电网计算机辅助管理 889

第四节配电网电能损耗 889

第三节配电网调度自动化 889

第六节配电自动化中的继电保护 890

三、经济分析 891

二、规划编制 891

四、规划实施 891

一、规划年限 891

第七节配电网规划 891

二、城市配电线路与农村配电线路 892

一、架空配电线路与电缆配电线路 892

三、发展趋向 892

第一节配电线路概况 892

第十章配电线路 892

第二节配电线路类型 893

一、高压架空配电线路 893

二、中压架空配电线路 894

三、低压架空配电线路 894

第三节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施工 895

一、架空配电线路设计 895

二、架空配电线路施工 898

一、巡视 899

二、预防性试验 899

第四节配电线路运行检修 899

四、事故处理 900

五、技术资料 900

三、检修 900

二、配电方式和配电电压 901

一、功能和设备 901

三、分类及特点 901

第一节概述 901

第十一章配电变电所 901

第二节变电所防雷 902

一、直击雷防护 902

四、发展趋势 902

二、侵入波防护 903

第三节配电变压器防雷 904

第四节配电变电所运行检修 905

三、Z形变压器 905

一、正常运行工作 905

二、反变换过电压 905

一、正变换过电压 905

三、设备检修 906

四、技术资料管理 906

二、异常情况处理 906

二、主变压器类型 907

一、结构类型 907

三、发展趋势 907

第五节箱式变电站 907

第二节建筑电气设计与施工的原则和 910

第一节建筑电气设施的组成及作用 910

依据 910

第一章概述 910

第十一篇工业与民用建筑用电 910

第四节建筑电气工程图 911

一、建筑电气工程图的组成和特点 911

第三节建筑电气设计与施工步骤 911

一、低压电器的分类 912

第一节概述 912

二、低压电器型号编制方法 912

第二章低压电器及其选择 912

二、建筑电气工程图的阅读 912

四、低压电器的防护型式 916

五、常用低压电器的检修周期 916

三、低压电器使用类别和安装类别 916

第二节刀开关 917

一、普通式刀开关 917

四、铁壳开关 918

三、熔断式刀开关 918

五、组合开关 918

二、胶盖开关 918

二、螺旋式熔断器 920

一、插入式熔断器 920

三、管式熔断器 920

第三节低压熔断器 920

六、刀开关的选用 920

四、熔断器的选择 921

第四节低压接触器 922

第五节继电器 925

第三章低压供配电系统及线路 926

第一节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 926

第二节负荷计算方法 929

一、需要系数法 929

二、单位负荷法 930

第三节导线及电缆的选择 931

第四节架空配电线路 936

一、架空配电线路敷设的一般要求 936

三、横担 938

四、电杆 938

二、绝缘子 938

五、拉线 939

第五节电缆线路 941

一、电缆线路敷设的一般要求 941

二、电缆埋地敷设 942

三、电缆在沟内敷设 942

四、电缆在隧道内敷设 943

五、室内电缆敷设 943

六、电缆穿管敷设 944

第六节室内配电线路 944

一、接户线 945

二、绝缘导线明敷布线 945

三、线管布线 947

第四章电梯 948

第一节电梯的分类 948

第二节电梯构造及型号 949

第三节电梯的电气设备 950

第四节电梯的选用 951

一、系统组成 953

第一节概述 953

二、有关CATV系统的基本概念 953

第五章共用天线电视系统 953

一、接收天线 955

二、前端设备 955

第二节主要器件 955

三、分配系统 958

四、分配网络的形式 960

三、放大器的选用 960

五、混合器、分配器、分支器的选用 960

六、系统电平的计算 960

二、前端设备的组成 960

一、接收天线的选择 960

第三节系统设计 960

第四节系统安装与调试 961

一、天线安装 961

二、前端设备的安装 962

四、天线避雷装置 963

五、系统调试 963

三、分配系统的安装 963

一、用户数量确定和电话设备选择 964

第一节电话 964

二、电话交换站 964

第六章 电话通信及广播音响系统 964

三、电话线路敷设 967

一、信号传输系统 968

二、广播网络 968

第二节广播音响系统 968

三、广播器材选择 970

第一节概论 973

一、防火类别 973

第七章消防监控系统 973

第二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974

三、消防系统供电要求 974

一、火灾探测器 974

二、保护对象的确定 974

二、自动报警装置 979

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980

一、消火栓灭火系统 981

二、自动喷洒水灭火系统 981

第三节湿式灭火系统 981

一、CO2灭火系统 984

二、卤代烷灭火系统 984

第四节干式灭火系统 984

第五节防排烟系统电气控制 986

一、功能 987

二、要求 987

第六节消防控制中心 987

一、建筑物易受雷击的因素 988

分类 988

二、建筑物易受雷击的部位 988

三、建筑物年计算雷击次数 988

第一节建筑物遭受雷击的特点和防雷 988

第八章建筑物防雷保护 988

一、第一类工业建、构筑物的防雷措施 989

第二节建筑物的主要防雷措施 989

二、第二类工业建、构筑物的防雷措施与第一类的主要区别 989

四、建筑物的防雷分类 989

第三节特殊建(构)筑物的防雷措施 990

五、第二类民用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990

一、古建筑物和木结构建筑物的防雷 990

二、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的建筑物防雷 990

四、第一类民用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990

三、第三类工业建、构筑物的防雷措施 990

一、接闪器 991

第四节防雷装置 991

二、引下线 991

三、建筑工地的防雷 991

第九章 自备应急电源 992

第一节概述 992

三、接地装置 992

装置 993

一、用自动开关的备用电源自动投入 993

二、在备用线段上采用交流接触器的自动投入装置 993

第二节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 993

一、柴油发电机组功率的标定 994

二、柴油发电机组容量的计算 994

第三节柴油发电机组 994

三、柴油发电机组的起动特性 995

四、发电机组的布置 995

一、智能大厦名词的由来 996

第一节概述 996

二、智能大厦的相关知识 996

第十章智能大厦 996

三、智能大厦的发展趋势 1000

举例 1006

一、通信自动化系统方案设计 1006

第二节智能大厦的系统集成及设计 1006

二、管理自动化系统及方案设计 1015

三、楼字自动化系统方案设计 1025

四、智能大厦综合布线系统 1042

第三节智能集成系统设备的施工安装 1047

一、施工进度计划 1047

四、保修协议 1048

三、现场情况 1048

五、维修及指引手册 1048

二、现场设备的存放区 1048

九、测试及验收 1049

八、竣工后清除垃圾 1049

十、保证 1049

十一、工程的保护 1049

七、在施工过程中清除垃圾 1049

六、免费保修服务 1049

十七、放线 1050

十八、施工洽商 1050

十六、发票 1050

十九、现场记录及竣工图 1050

二十、现场情况 1050

十五、设备的来源 1050

十四、工程施工 1050

十三、包装、储存及保护 1050

十二、样品 1050

第四节智能大厦各系统的工程范围 1051

一、工程范围 1051

二、工程协调及配合 1052

三、责任和条例 1053

四、文件的呈交 1053

五、设备产地要求 1054

六、试验调校及试运行 1054

第二节电机的额定值 1058

第一节电机的分类 1058

一、基准额定值 1058

二、电压的额定值 1058

第一章概述 1058

第十二篇旋转电机 1058

第三节电机的工作条件 1059

一、海拔要求 1059

七、额定转速 1059

二、环境温度要求 1059

三、电压、电流波形与对称性要求 1059

四、电压偏差要求 1059

六、额定电流 1059

五、额定频率 1059

四、电机的定额 1059

三、多种额定值 1059

第一节异步电动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1063

第二章异步电动机 1063

一、异步电动机的构造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