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论 1
第一节 经济学的传统研究思路需要更新 1
1.1.1 “经济学”概念的由来 1
1.1.2 经济学的传统研究主题 2
1.1.3 经济学的传统研究思路需要更新 4
1.1.4 经济学研究需要和自然科学相结合 6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涵义 7
1.2.1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7
1.2.2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由来 10
1.2.3 可持续发展运行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13
1.2.4 持续圈与行为圈 18
1.2.5 技术解决方法与非技术解决方法 20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传统发展理论 21
1.3.1 “进步就是发展”的观念 21
1.3.2 “增长”与“发展”的分野 23
1.3.3 可持续发展观的建立 24
1.3.4 其他社会科学在发展观上的新变化 26
1.3.5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传统发展理论的关系 30
第四节 我国对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积极探索 31
1.4.1 可持续发展运行从理论走向实践 31
1.4.2 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纲领性文件——《中国21世纪议程》 33
1.4.3 我国积极进行可持续发展运行的意义 36
第二章 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运行的基本前提分析 38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 38
2.1.1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历史之必然 38
2.1.2 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运行的有效保证 41
2.1.3 国外生态社会主义理论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 43
第二节 市场经济体制 45
2.2.1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具有阶段性 45
2.2.2 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现阶段必须建立的最有效的经济体制 46
2.2.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 48
2.2.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涵义及其对我国可持续发展运行的意义 50
第三节 有效的调控机制 55
2.3.1 在可持续发展运行方面的市场失效 55
2.3.2 用有效的调控机制来对付市场失效 57
2.3.3 宏观调控运行的有效手段 61
第四节 稳定的社会局面 65
2.4.1 稳定的社会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 65
2.4.2 充分重视社会主义条件下引发社会动荡的因素 66
2.4.3 通过各种有效措施维护社会稳定 68
第三章 可持续发展运行的一般经济均衡 70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运行的社会再生产均衡 70
3.1.1 分析社会再生产均衡的理论基础 70
3.1.2 对社会再生产均衡的基本分析 77
3.1.3 对社会再生产均衡的进一步分析 82
3.1.4 对社会再生产均衡的再进一步分析 85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运行的经济结构均衡 89
3.2.1 可持续发展运行的四大产业结构 89
3.2.2 可持续发展运行的产业结构优化发展 95
3.2.3 可持续发展运行的产业政策行为 97
第四章 可持续发展运行的人口均衡 100
第一节 衡量人口均衡的一般理论基础 100
4.1.1 人口均衡问题的提出 100
4.1.2 人口均衡所要求的新社会再生产类型观 108
4.1.3 新的社会再生产类型观之进一步分析 114
第二节 人口均衡的持续圈与行为圈 118
4.2.1 我国人口运动的特征 118
4.2.2 控制人口数量是优化人口均衡的前提 124
4.2.3 人口素质的提高与人口结构的改善 128
第五章 可持续发展运行的资源均衡 132
第一节 资源与资源均衡 132
5.1.1 资源与资源均衡的定义 132
5.1.2 自然资源的分类 135
5.1.3 自然资源的特征 137
第二节 资源均衡的持续圈与行为圈 138
5.2.1 我国的国土自然资源概况 138
5.2.2 开发利用我国国土自然资源的基本原则 142
5.2.3 对国土山区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145
5.2.4 对国土草原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146
5.2.5 对国土淡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148
5.2.6 对国土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150
5.2.7 对国土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152
第六章 可持续发展运行的生态均衡 155
第一节 生态与生态均衡 155
6.1.1 生态与生态均衡的含义 155
6.1.2 生态系统中的环境问题 157
6.1.3 环境污染损失的计量 159
第二节 生态均衡的持续圈与行为圈 161
6.2.1 当代世界的生态状况及生态保护 161
6.2.2 我国的生态问题 165
6.2.3 我国保持生态均衡的方法 169
第七章 走向可持续发展运行的创新与机制 175
第一节 走向可持续发展运行的创新要求 175
7.1.1 走向可持续发展运行的技术创新 175
7.1.2 走向可持续发展运行的金融创新 179
7.1.3 走向可持续发展运行的信息创新 182
第二节 走向可持续发展运行的机制要求 186
7.2.1 造就一种实事求是的社会氛围 186
7.2.2 从人治管理走向法治管理 189
7.2.3 促进经济政治体制的不断革新与适应 192
7.2.4 倡导积极、健康的文化价值观念 194
参考文献 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