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篇 1
第一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 1
第一节 马克思怎样看待社会主义 1
第二节 经典作家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商品生产 12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经济本质是什么 18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2
第二章 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社会方式的根本变革 29
第一节 劳动者与生产资料一定程度的社会直接结合 29
第二节 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社会直接结合与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38
第三节 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社会直接结合条件下劳动性质与异化劳动问题 43
第三章 公有制的历史地位与社会主义阶段所有制演化的客观趋势 49
第一节 全民所有制的主导作用与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49
第二节 公有制发展和完善的途径与形式 53
第三节 个体经济的地位、性质与作用 66
第四章 以人民的需要为目的的社会生产 70
第一节 财富生产从以人为手段到以人为目的 70
第二节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内涵及其实现程度 75
第三节 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实现 84
运行篇 90
第五章 社会主义经济运行过程与运行机制 90
第一节 经济运行机制一般原理 90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机制的类型与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三个层次 98
第六章 劳动者激励机制: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强大源泉 102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中劳动者激励机制的实质与特点 102
第二节 按劳分配与社会主义劳动者激励机制 107
第三节 精神因素在社会主义劳动者激励机制中的作用 117
第七章 企业经营机制:社会主义微观经济活力的基础 120
第一节 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细胞组织 120
第二节 构造新型企业经营机制 126
第三节 企业经营机制发育的外部条件 135
第八章 宏观调控机制: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有机结合 138
第一节 计划、计划调节、计划经济 138
第二节 市场、市场调节、市场经济 143
第三节 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相结合的调节 149
发展篇 155
第九章 社会主义与经济增长和发展 155
第一节 社会主义:增长的发动机 158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的最优增长 166
第三节 从突进增长到和谐增长 169
第十章 社会主义与经济波动 176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的平衡态与非平衡态 176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是否存在经济周期 185
第十一章 中国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趋势 191
第一节 我国产业结构高频转换期的到来与二元经济结构 191
第二节 推动传统农业起飞的三支“火箭” 200
第三节 国家产业政策在产业结构高度化中的作用 207
改革篇 214
第十二章 改革的本质 214
第一节 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 214
第二节 “补课论”与“趋同论” 223
第三节 改革,呼唤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 227
第十三章 寻求中国改革的“井冈山道路” 231
第一节 经济体制改革道路的共同性与特殊性 231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道路的特点 234
第三节 经济体制改革的四项战略原则 243
选择篇 248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248
第一节 科学社会主义:进步人类的旗帜 24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飞跃 259
第十五章 如何认识和研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63
第一节 衡量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标准 263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成就的纵向与横向比较 265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社会地位的根本变化 271
第四节 深化改革:减少失误,让中华雄飞于世界东方 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