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1
1.1 交通安全工作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1
1.1.1汽车运输的发展 1
目 录 1
1.1.2汽车工业的发展 5
1.1.3公路建设的发展 8
1.2交通事故情况 12
1.2.1 国外的交通事故情况 12
1.2.2我国的交通事故情况 16
第二章 交通事故的一些基本概念 33
2.1交通事故的定义 33
2.2交通事故的分类 35
2.3交通事故的现象 36
2.4.1 人的原因 38
2.4交通事故的原因 38
2.4.2车辆的原因 40
2.4.3道路的原因 40
2.4.4交通环境方面的原因 41
2.4.5交通管理方面的原因 41
2.5一些常用术语 42
第三章 交通事故处理程序 50
3.1 事故处理的目的和要领 50
3.1.1事故处理的目的 50
3.1.2事故处理的要领 50
3.2处理交通事故的依据和原则 51
3.2.1处理交通事故的依据 51
3.2.2处理交通事故的原则 51
3.3.1按行政区划处理 52
3.3事故处理的管辖和权限 52
3.3.2军车事故的处理 53
3.4事故处理程序 53
第四章现场勘查 55
4.1 概述 55
4.1.1现场勘查的含义 55
4.1.2现场分类 56
4.1.3现场勘查的基本工具 57
4.2现场勘查程序 58
4.2.1事故报告记录 58
4.2.2立即赶赴现场 59
4.2.3保护现场 62
4.2.4现场勘查中应采取的紧急措施 63
4.2.5现场勘查 78
4.2.6尽快恢复交通 79
4.3现场勘查工作 80
4.3.1现场勘查方法 80
4.3.2收取物证 80
4.3.3现场摄影 83
4.3.4现场丈量 94
4.3.5绘制现场图 97
4.4现场勘查记录 121
4.4.1 现场勘查记录的内容 121
4.4.2现场勘查记录的要求 122
4.5现场痕迹勘查 123
4.5.1 轮胎印迹 123
4.5.2车辆破损痕迹 127
4.5.4其他损伤痕迹 129
4.5.3路面损伤痕迹 129
4.5.5散落物 130
第五章交通事故证据 133
5.1 概述 133
5.1.1 交通事故证据的基本概念 133
5.1.2我国的证据制度 137
5.1.3交通事故证据的收集和运用 140
5.2交通事故证明 147
5.2.1证明的基本概念 147
5.2.2证明任务 149
5.2.3证明对象 150
5.2.4证明责任 152
5.3.1 概述 155
5.3交通事故证据的分类 155
5.3.2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158
5.3.3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 160
5.3.4有责证据和无责证据 161
5.4交通事故证据的表现形式 162
5.4.1物证 162
5.4.2书证 165
5.4.3证人证言 166
5.4.4 当事人陈述 168
5.4.5鉴定结论 169
5.4.6勘验、检查笔录 170
5.4.7视听资料 174
第六章技术检验 176
6.1概述 176
6.1.1基本概念 176
6.1.2检验、鉴定的方法 178
6.1.3检验和评定在交通事故处理中的作用 184
6.2车辆检验 185
6.2.1车辆安全性及检验 185
6.2.2转向系的检验 187
6.2.3制动系的检验 189
6.2.4照明、信号装置和其他检验 194
6.3道路检验 195
6.3.1道路检验的意义和内容 195
6.3.2公路线形检验标准 196
6.3.3公路平面交叉标准 199
6.3.4道路设施检验 201
6.4痕迹检验 202
6.4.1概述 202
6.4.2地面轮胎痕迹 206
6.4.3车体痕迹 212
6.4.4人体痕迹及人体倒卧痕迹 213
6.4.5路面损伤痕迹 216
6.4.6地面散落物痕迹 217
6.5尸体检验 220
6.5.1尸体外表检验 220
6.5.2尸体解剖检验 222
6.5.3尸体处理 223
6.6伤残评定 224
6.6.1伤残的基本概念 224
6.6.2伤残评定及其有关规定 226
6.6.3伤残评定原则和标准 228
6.6.4伤残评定程序 230
7.1.1交通事故责任的含义 234
7.1概述 234
第七章责任认定 234
7.1.2构成交通事故责任的条件 235
7.1.3认定交通事故责任的目的和依据 236
7.1.4交通事故责任的分类和责任系数 237
7.1.5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责任承担 239
7.2认定交通事故责任的原则和方法 239
7.2.1认定交通事故责任的原则 239
7.2.2认定交通事故责任的方法 242
7.3认定交通事故责任的程序 244
7.4认定交通事故责任的一般规则 245
7.5责任认定举例 246
7.5.1 负全部责任和无责任 246
7.5.2负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 248
7.5.3负同等责任 251
第八章交通事故鉴定 253
8.1 概述 253
8.1.1交通事故鉴定的概念 253
8.1.2交通事故鉴定的作用和意义 257
8.1.3交通事故鉴定的原则 258
8.2交通事故鉴定内容 259
8.2.1交通事故痕迹鉴定 260
8.2.2车辆结构和性能鉴定 261
8.2.3车辆行驶速度和状态鉴定 262
8.2.4交通事故现象鉴定 263
8.2.5交通事故微量物证鉴定 264
8.2.6交通事故法医鉴定 265
8.2.7驾驶员交通行为能力鉴定 266
8.3.1 车辆外形尺寸及主要技术参数 268
8.3鉴定基础资料 268
8.3.2车辆轮胎 269
8.3.3附着系数 273
8.3.4知觉时间、空行时间与制动距离 278
8.3.5车辆起步加速 280
8.3.6极限转弯速度 281
8.3.7转向操纵特性 284
8.4交通事故鉴定实例 288
8.4.1实例一 288
8.4.2实例二 294
8.4.3 实例三 297
8.4.4 实例四 300
第九章损害赔偿 302
9.1构成损害赔偿责任的条件 302
9.2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特征 304
9.3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原则 306
9.4人身伤害补偿标准 308
9.5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当事人及其代理 313
9.6损害赔偿调解与调解终结 316
9.7 日本的交通事故责任与赔偿简介 318
9.7.1 驾驶员的三方面责任 318
9.7.2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 325
9.7.3计算赔偿时考虑的因素 326
9.7.4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329
第十章对交通事故当事人的处罚 343
10.1对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政处罚 343
10.1.1行政处罚的特点、原则和种类 343
10.1.2对事故当事人行政处罚的实施 347
10.2.1犯罪特征与交通肇事罪的犯罪构成 352
10.2对交通事故当事人的刑事处罚 352
10.2.2公安机关对交通肇事犯罪的追究 359
第十一章 交通事故处理中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366
11.1行政复议概述 366
11.1.1行政复议的涵义 366
11.1.2行政复议的申请 367
11.1.3行政复议的时效 368
11.1.4行政复议的范围 368
11.2 我国的行政复议制度 369
11.2.1 复议前置及当事人选择制度 369
11.2.2书面复议制度 370
11.2.3一级复议制度 370
11.2.4不适用调解制度 371
11.2.5不中止执行制度 371
11.3.2行政复议决定书 372
11.3行政复议文书 372
11.3.1 行政复议申请书 372
11.3.3行政复议决定 373
11.4行政诉讼 374
11.4.1行政诉讼的概念与特征 374
11.4.2我国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375
11.4.3行政诉讼参加人 378
11.4.4行政诉讼的范围 379
11.4.5行政诉讼的条件 380
11.4.6行政诉讼的期间 382
第十二章特殊交通事故的处理 384
12.1涉外交通事故的处理 384
12.1.1 涉外事故的处理原则 384
12.1.2涉外事故处理 386
12.1.3处理涉外事故的注意事项 389
12.2伤亡众多特大交通事故的处理 391
12.2.1 伤亡众多特大交通事故处理的原则 391
12.2.2伤亡众多特大交通事故的现场勘查 392
12.2.3善后处理工作 393
第十三章 交通事故档案及统计报告 395
13.1交通事故档案 395
13.1.1概述 395
13.1.2交通事故档案的作用 396
13.1.3交通事故档案的建立 397
13.1.4交通事故档案的运用 399
13.1.5交通事故档案的管理 400
13.1.6交通事故案卷文书实例 402
13.2.1交通事故统计报告的意义和任务 439
13.2统计报告 439
13.2.2统计范围 440
13.2.3统计报告制度 440
13.2.4统计报告中主要项目的解释 441
13.2.5统计基本知识 442
13.2.6国外交通事故的统计调查情况 448
13.3计算机在交通事故统计中的应用 449
13.3.1概述 449
13.3.2道路交通事故信息管理系统 451
13.3.3数据库 457
附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 460
附录二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 481
附录三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 491
附录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