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结构力学简述 1
1.1 结构力学的重要内容 1
1.2 结构的计算简图 1
1.2.1 计算简图 1
1.2.2 确定计算简图的原则 1
1.3 结构分类 1
1.3.1 根据几何尺寸分类 1
目录 1
1.4.2 固定铰支座 2
1.4.4 固定支座 2
1.4.3 定向支座 2
1.4.5 弹性支座 2
1.4 支座 2
1.3.3 其他的分类 2
1.3.2 根据支座反力分类 2
1.4.1 可动铰支座 2
1.6 荷载 3
第二章 结构的几何构造分析 3
1.6.1 名称 3
1.6.2 分类 3
1.5.2 刚结点 3
1.5.1 铰结点 3
1.5 结点 3
2.1 概述 4
2.1.1 自由度 4
2.1.2 约束 4
2.2 组成规律 4
2.2.1 点A与刚片Ⅰ的组合 4
2.2.2 两个刚片Ⅰ及Ⅱ的组合 4
2.2.3 三个刚片Ⅰ、Ⅱ及Ⅲ的组合 4
2.4 例 5
2.3.2 链杆结构 5
2.2.4 瞬变结构 5
2.3.1 刚片结构 5
2.3 自由度的计算 5
第三章 静定平面结构 7
3.1 杆件的受力分析 7
3.1.1 计算支座反力 7
3.1.2 截面法 7
3.1.3 直接法 8
3.1.4 荷载与内力的微分关系 8
3.2 静定多跨梁 9
3.2.1 组成 9
3.2.2 内力计算 9
3.2.3 例 9
3.3.3 内力图的绘制 12
3.3.2 内力计算 12
3.3.1 构造 12
3.3 静定平面刚架 12
3.3.4 例 13
3.4 三铰拱 16
3.4.1 概述 16
3.4.2 复杂情况的内力 16
3.4.3 常见情况的内力 17
3.4.4 合理拱轴 18
3.4.5 例 18
3.5 静定平面桁架 21
3.5.1 结点法 21
3.5.2 截面法 23
3.5.3 通路法 26
3.5.4 代替法 27
3.5.5 组合法 30
3.5.6 图解法 32
3.5.7 组合结构的计算 35
3.6 静定结构的一般性质 37
3.6.1 温度、支座和制造问题 37
3.6.2 平衡力系问题 37
3.6.3 基本部分和附属部分的荷载问题 37
3.6.4 等效荷载问题 37
3.6.5 几何不变部分的形式问题 37
第四章 结构位移的计算 38
4.1 解析法 38
4.1.1 公式 38
4.1.2 应用公式(4—1)~(4—4)的几点说明 39
4.1.3 计算步骤 39
4.1.4 例 40
4.2.3 应用步骤 48
4.2.2 公式的说明 48
4.2 位能微分法 48
4.2.1 公式 48
4.2.4 例 49
4.3.3 常见图形的面积和重心 51
4.3.4 图乘法的一些计算技术 51
4.3.5 运算步骤 51
4.3.2 计算公式 51
4.3.1 应用条件 51
4.3 图乘法 51
4.3.6 例 55
4.4 互等定理 57
4.4.1 功的互等定理 57
4.4.2 位移互等定理 58
4.4.3 反力互等定理 58
4.4.4 反力位移互等定理 59
第五章 应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 59
5.1.2 选择基本结构 60
5.1 计算步骤 60
5.1.1 计算超静定次数 60
5.1.3 力法方程 61
5.1.4 计算主、副位移及自由项 62
5.1.5 解力法方程 63
5.1.6 求反力和内力 63
5.1.7 内力图的绘制 63
5.1.8 校核 63
5.1.9 注意事项 63
5.2 力法方程的简化 63
5.2.1 基本结构的选择 64
5.2.2 刚性悬臂法 64
5.2.3 未知力分组 66
5.2.4 荷载分组 68
5.2.5 取半个结构计算 69
5.3 例 70
5.2.6 单位弯矩图?i竖距的选择 70
第六章 位移法计算超静定结构 88
6.1 转角位移方程 88
6.1.1 前提 88
6.1.2 两端均为固定支座 88
6.1.3 A端为固定支座B端为铰支座 88
6.1.4 A端为固定支座B端为定向支座 88
6.1.5 常用的杆端内力表 88
6.2 杆端内力法 92
6.2.1 无侧移结构 92
6.2.2 有侧移结构 94
6.3 基本结构法 98
6.3.1 计算方法 98
6.3.2 例 99
6.4.1 一般的计算方法 102
6.4 对称结构的简化计算 102
6.4.2 例 103
6.5 支座位移和温度变化的影响 105
6.5.1 支座位移时的计算要点 105
6.5.2 温度变化时的计算要点 105
6.5.3 例 106
6.6 斜杆刚架的计算 111
6.6.1 计算要点 111
6.6.2 例 112
6.7 联合法与混合法 115
6.7.1 联合法 115
6.7.2 混合法 115
6.8 变截面杆件的计算 117
6.8.1 直线加腋杆件 117
6.8.2 刚域结构的计算 122
7.1.1 一般的计算方法 125
第七章 渐近法计算超静定结构 125
7.1 力矩分配法计算无侧移结构 125
7.1.2 例 126
7.2 力矩分配法计算有侧移结构 130
7.2.1 计算要点 130
7.2.2 例 131
7.3 无剪力分配法 134
7.3.1 应用条件 134
7.3.2 计算要点 134
7.3.3 例 134
7.4 迭代法 137
7.4.1 计算方法之(一) 137
7.4.2 计算方法之(二) 148
7.5 多层多跨刚架的近似计算 167
7.5.1 分层计算法 167
7.5.2 反弯点法 169
7.5.3 D值法 172
第八章 超静定结构的矩阵分析 183
8.1 矩阵力法 183
8.1.1 预备知识 183
8.1.2 计算步骤 187
8.1.3 例 190
8.2 矩阵位移法 198
8.2.1 预备知识 198
8.2.2 计算步骤 199
8.2.3 例 203
9.1.2 有关规定 221
9.2.1 静力法绘制影响线 221
9.2 梁的影响线 221
9.1.3 影响线的用途 221
9.1.1 定义 221
9.1 概述 221
第九章 影响线 221
9.2.2 机动法绘制影响线 223
9.2.3 用影响线求内力 223
9.2.4 最不利的荷载位置 224
9.2.5 例 227
9.3 平面桁架的影响线 236
9.3.1 绘制影响线的方法 236
9.3.2 例 237
9.4 三铰拱的影响线 246
9.4.1 静力法 246
9.4.2 零点法 246
9.4.3 结点荷载作用下的影响线 247
9.4.4 例 247
10.2 余能 250
10.1.4 等截面梁受弯曲作用的变形能 250
10.2.1 余能密度 250
10.2.2 余能的表达式 250
10.1.1 平面杆系在线弹性范围内变形能U的一般表达式 250
10.1.2 等截面直杆受轴力作用的变形能 250
10.1 变形能 250
第十章 能量原理 250
10.1.3 等直圆杆受扭转作用的变形能 250
10.3 最小总势能原理 251
10.3.1 总势能П 251
10.3.2 最小总势能原理 251
10.3.3 原理的应用 251
10.4 卡氏第一定理 252
10.4.1 定理及公式 252
10.4.2 例 252
10.5 瑞利——李滋法 252
10.5.1 运算方法 252
10.5.2 例 253
10.6.2 例 256
10.6 最小总余能原理 256
10.6.1 运算方法 256
第十一章 稳定计算 258
11.1 压杆的稳定计算 258
11.1.1 一般的计算方法 258
11.1.2 例 258
11.2 压杆稳定计算的常用公式 261
11.2.1 简单压杆 261
11.2.2 组合压杆 266
11.3 拱的稳定计算 268
11.3.1 承受均布径向荷载的圆弧拱 268
11.3.2 等截面平方抛物线拱的临界荷载 272
11.4 梁的稳定计算 272
11.4.1 窄条梁 272
11.4.2 工字钢梁 273
11.5.1 计算方法 275
11.5 刚架的稳定计算 275
11.5.2 例 277
第十二章 结构的动力计算 287
12.1 自由度的确定 287
12.2 单自由度体系 287
12.2.1 自由振动 287
12.2.2 强迫振动 288
12.2.3 阻尼对振动的影响 290
12.2.4 内力与变形计算的一般步骤 291
12.2.5 例 291
12.3 二自由度体系 297
12.3.1 自由振动 297
12.3.2 强迫振动 299
12.4.1 自由振动 300
12.4 多自由度体系 300
12.4.2 简谐荷载的强迫振动 303
12.4.3 一般荷载的强迫振动 304
12.4.4 内力和变形的计算 305
12.5 对称性的利用 305
12.5.1 基本条件 305
12.5.2 取半边结构计算 306
12.5.3 计算步骤 307
12.6 多自由度体系的算例 307
12.6.1 简谐荷载 307
12.6.2 一般荷载 327
12.7 按无限自由度体系计算梁的振动 330
12.7.1 自由振动 330
12.7.2 均布简谐荷载作用下的强迫振动 332
12.7.3 同时具有各种简谐荷载的强迫振动 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