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1-1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1
1-2 分析化学的分类 2
1-3 化学分析的过程 5
1-4 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9
1-5 分析化学课程要求 10
第二章 误差与数据处理 11
2-1 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 11
2-2 误差和偏差的表示方法 13
2-3 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 20
2-4 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 27
2-5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37
2-6 有效数字及其计算规则 40
2-7 质量控制图 43
2-8 回归分析法 47
习题 50
第三章 滴定分析概论 54
3-1 滴定分析法概述 54
3-2 滴定分析方法的分类及滴定方式 55
3-3 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 58
3-4 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61
3-5 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64
习题 78
第四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82
4-1 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 82
4-2 酸碱平衡的处理方法 93
4-3 酸碱溶液pH值的计算 97
4-4 缓冲溶液 105
4-5 酸碱指示剂 107
4-6 酸碱滴定原理 113
4-7 终点误差 125
4-8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128
习题 131
第五章 配位平衡和配位滴定法 135
5-1 概述 135
5-2 EDTA及EDTA配合物的性质 136
5-3 副反应对配位滴定的影响 140
5-4 配位滴定原理 147
5-5 配位滴定指示剂 152
5-6 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途径 160
5-7 配位滴定的方式和应用 166
习题 169
第六章 氧化还原平衡和氧化还原滴定法 172
6-1 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172
6-2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181
6-3 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及影响因素 184
6-4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188
6-5 氧化还原滴定的指示剂 195
6-6 氧化还原滴定前的预处理 198
6-7 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方法 201
习题 209
第七章 沉淀滴定法 213
7-1 概述 213
7-2 银量法滴定终点的确定 213
习题 222
第八章 沉淀溶解平衡和沉淀重量法 225
8-1 概述 225
8-2 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227
8-3 沉淀的形成 238
8-4 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241
8-5 沉淀条件的选择 245
8-6 沉淀剂 248
8-7 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 250
习题 253
第九章 分光光度法 256
9-1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256
9-2 光吸收定律 261
9-3 光度分析方法及仪器构造 267
9-4 显色反应及显色条件的选择 270
9-5 测量条件的选择 278
9-6 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283
习题 292
第十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 296
10-1 概述 296
10-2 基本原理 298
10-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305
10-4 分析方法和测定条件的选择 311
10-5 干扰及其抑制方法 319
习题 323
第十一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 326
11-1 概述 326
11-2 光谱分析的主要仪器设备 328
11-3 光谱分析方法 338
习题 346
第十二章 电位分析法 348
12-1 概述 348
12-2 电位法测定溶液的pH值 349
12-3 离子选择性电极 358
12-4 电位滴定法 369
习题 376
第十三章 色谱分析法 378
13-1 色谱法概述 378
13-2 气相色谱分析理论基础 381
13-3 气相色谱分离操作条件的选择 390
13-4 气相色谱检测器 398
13-5 气相色谱分析方法 406
13-6 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介 414
习题 419
第十四章 分离富集和复杂物质的分析 422
14-1 概述 422
14-2 挥发与蒸馏分离法 424
14-3 沉淀分离法 425
14-4 溶剂萃取分离法 436
14-5 离子交换分离法 449
14-6 液相色谱分离法 460
14-7 复杂物质的分析 471
习题 475
主要参考书 477
附录 479
表一 弱酸、弱碱在水中的离解常数 479
表二 金属配合物的形成常数 483
表三 金属离子-氨羧配合剂配合物的形成常数 485
表四 标准电极电位(18~25℃) 486
表五 条件电极电位? 489
表六 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18℃) 491
表七 仪器分析法的检出限 493
表八 国际原子量表 494
表九 一些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495
表十 指数加减法表 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