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绪言 1
(三)图件编绘 6
第一章 电阻率剖面法 8
一、技术设计 8
(一)电剖面法的工作布置 8
(二)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利用 9
(三)方法有效性与技术试验 11
(四)视电阻率参数观测精度 13
(五)测区范围与测网布置 15
(六)测地精度与测网联测 17
(七)装置的电极距选择原则 19
(八)岩矿电阻率与模拟实验 22
二、野外作业 23
(一)野外作业准备 23
1.测站布置 24
(二)野外作业技术 24
2.导线敷设 25
3.电极接地 27
4.漏电检查 28
5.测站观测 29
6.数据记录与野外草图 31
7.困难条件下的观测和处理 31
(三)观测结果的质检评价 35
(四)技术保安 37
(五)岩矿电阻率测定 38
三、资料的整理和图示 40
(一)原始资料及其检查处理 40
(二)原始资料的编录归档 42
(三)图件编绘 43
(一)电测深法的工作布置 47
一、技术设计 47
第二章 电阻率测深法 47
(二)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利用 48
(三)方法有效性与技术试验 51
(四)视电阻率参数的观测精度 51
(五)测区范围与测网布置 52
(六)测地精度与测网联测 53
(七)电极距与电极排列方向 55
(八)岩矿电阻率与模拟实验 57
二、野外作业 58
(一)野外作业准备 58
(二)野外作业技术 58
1.测深点位的布设与施工 58
2.测站布置与导线敷设 58
3.电极接地 59
4.漏电检查 60
5.测站观测 61
7.困难条件下的观测和处理 62
6.数据记录与野外草图 62
(三)观测结果的质检评价 63
(四)技术保安 65
(五)岩矿电阻率测定 65
三、资料的整理和图示 65
(一)原始资料及其检查处理 65
(二)原始资料的编录归档 65
第三章 充电法 71
一、技术设计 71
(一)充电法的工作布置 71
(二)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利用 71
(三)电位及梯度参数的观测精度 72
(四)测区范围与测网布置 73
(五)测量方式与充电点布设 76
(六)电性参数与模拟实验 77
二、野外作业 77
(一)野外作业准备 77
(二)野外作业技术 77
1.测站布置 77
2.导线敷设 77
3.电极接地 77
4.漏电检查 79
5.测站观测 79
6.数据记录与野外草图 80
7.困难条件下的观测和处理 80
(三)观测结果的质检评价 81
(五)电性参数测定 82
(四)技术保安 82
三、资料的整理和图示 83
(一)原始资料及其检查处理 83
(二)原始资料的编录归档 83
(三)图件编绘 83
第四章 自然电场法 86
一、技术设计 86
(一)自然电场法的工作布置 86
(二)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利用 86
(三)方法有效性与技术试验 87
(四)电位及梯度参数的观测精度 87
(五)测区范围与测网布置 89
2.导线敷设 92
1.测站布置 92
(二)野外作业技术 92
(一)野外作业准备 92
二、野外作业 92
(八)岩矿电性参数 92
(七)测量方式与测量电极距 92
(六)基点的选择与联测 92
3.电极接地 93
4.漏电检查 94
5.测站观测 94
6.数据记录与野外草图 95
7.困难条件下的观测和处理 95
(三)观测结果的质检评价 95
(四)技术保安 96
(五)岩矿电性参数测定 96
三、资料的整理和图示 97
(一)原始资料及其检查处理 97
(三)图件编绘 98
(二)原始资料的编录归档 98
附录一 直流电法的仪器与技术装备 100
附录二 DDC-2A电子自动补偿仪的故障与维修 108
附录三 极化继电器的检查与调节 111
附录四 兼装有电话放大器的直流电法控制面板 115
附录五 常用的电源、导线及电极的类型与规格 119
附录六 直流电法的装置形式、K值计算式及K 125
值表 125
附录七 直流电法野外记录本格式 152
附录八 岩矿标本的自然电场与自然跳跃电位 155
的测定方法 155
附录九 直流电法模拟实验 158
附录十 利用充电法确定地下水的流速、流向 175
附录十一 五极纵轴电测深法 179
附录十二 不极化电极的制作 194
附录十三 自然电场法基点联测方法 196
附录十四 《直流电法工作规范》编写说明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