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一 研究主题和基本思路 2
二 论述方法和主要贡献 7
上篇 宏观筹资理论 11
第二章 理论源流 13
一 资本和资金的实质及特征 13
二 资本积累论与经济发展论 17
三 马克思主义经济增长和发展理论 23
第三章 资金筹集的基本过程 34
一 资金筹集的一般涵义 34
二 储蓄和投资 37
三 资金筹集和货币供求 45
四 筹资过程的基本型式 50
第四章 福利影响及利益协调 56
一 筹资过程的福利影响 56
二 收益分配与利益协调 63
第五章★资过程与资源配置 67
一 资源“时间配置”过程 68
二 资源“空间配置”过程 75
三 资金配置与要素供给结构 83
四 资金筹集和资源配置的体制结构 86
第六章 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筹资 93
一 开放条件下的资金筹集和资源配置 95
二 外资支持的经济发展模式 103
三 关于外债利用效率 112
四 关于吸收国外直接投资 117
五 国际财政、汇率政策和资金筹集 124
下篇 中国经济发展的宏观筹资过程 133
第七章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资金的筹集 135
一 社会主义制度应运而生 135
二 社会主义肩负着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使命 142
三 筹资过程的效应分析 147
四 经济发展资金的需求与供给 157
五 实际资金积累率的决定 164
六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矛盾及经济体制改革 168
第八章 社会主义国家主导工业化过程的宏观筹资 176
一 社会主义工业化过程的基本特点 177
二 以国有经济主导的工业化过程 178
三 由政府发动的工业化过程的资金筹集 183
四 通过财政赤字和货币发行实现的筹资过程 189
五 政府发动的国有经济工业化战略的历史地位 193
第九章 工业化前期的资源供给机制 199
一 我国工业化的资源条件 201
二 工业化初期的资源供给机制和资源开发成本 211
三 两种工业化模式的比较 218
四 资源供给的结构演变和粗放式增长的历史终结 223
第十章 转轨时期的资源供给和宏观筹资 229
一 机制转换和经济繁荣 230
二 转轨时期的信用型纵向筹资模式 237
三 转轨过程中的矛盾和困难 240
四 90年代面临的挑战和选择 245
第十一章 商品经济现代化过程的宏观筹资问题研究 255
一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筹资体制的完善 255
二 商品经济现代化过程宏观筹资机制的基本特征 261
三 筹资过程中的自由选择和社会选择 266
四 资金筹集和配置过程中的国家行为 280
第十二章 微观基础、宏观环境与资金筹集 288
一 微观经济主体的筹资决策 289
二 微观基础特征的宏观经济效应 294
三 保卫产权与重构产权基础 298
四 需求亢奋条件下的宏观筹资政策 304
。牢考文献 310
后记 319
英文目录 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