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原理》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美)罗宾·巴德(RobinBade),(英)迈克尔·帕金(MichaelParkin)著;檀学燕译
  • 出 版 社: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302446729
  • 页数:500 页
图书介绍:本书内容翔实,逻辑缜密,论证充分,表现出了很高的学术水准。本书是一部国际公认的基础宏观经济学优秀教材,以最简洁的方式将初学者领入经济学的门槛,帮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宏观经济学的要点和基本知识。

第1章 导论 1

1.1定义和问题 1

1.1.1稀缺性 1

1.1.2经济学的定义 2

1.1.3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 2

1.1.4追求自我利益什么时候能符合社会利益 3

检查站1.1 6

1.2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7

1.2.1经济思想 7

1.2.2选择即权衡 7

1.2.3成本:你必须放弃的东西 7

1.2.4收益:你得到的东西 8

1.2.5理性选择 8

1.2.6应该是多少?在边际上进行选择 9

1.2.7对激励做出反应的选择 10

1.2.8作为社会科学的经济学 10

1.2.9作为政策工具的经济学 12

检查站1.2 15

本章总结 16

本章检查站 16

1.3附录:绘制和使用图形 20

1.3.1基本知识 20

1.3.2解释数据图 21

1.3.3解释经济模型所使用的图形 23

1.3.4某种关系的斜率 26

1.3.5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关系 26

附录检查站 28

第2章 美国和全球经济 31

2.1什么、如何以及为谁 31

2.1.1我们生产什么 31

2.1.2我们如何生产 33

2.1.3我们为谁生产 36

检查站2.1 36

2.2全球经济 37

2.2.1人 37

2.2.2国家 38

2.2.3全球经济生产什么 38

2.2.4在全球经济中如何生产 40

2.2.5在全球经济中为谁生产 42

检查站2.2 44

2.3循环流动 45

2.3.1家庭与企业 45

2.3.2市场 45

2.3.3实物流动和货币流动 46

2.3.4政府 47

2.3.5循环流动模型中的政府 47

2.3.6联邦政府的支出与收入 48

2.3.7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支出与收入 49

2.3.8全球经济的循环流动 50

检查站2.3 52

本章总结 53

本章检查站 53

第3章 经济问题 58

3.1生产可能性 58

检查站3.1 63

3.2机会成本 64

3.2.1一部手机的机会成本 64

3.2.2机会成本和PPF的斜率 65

3.2.3机会成本是一个比率 65

3.2.4递增的机会成本无处不在 67

3.2.5你的递增的机会成本 67

检查站3.2 67

3.3经济增长 69

检查站3.3 72

3.4专业化和贸易 73

3.4.1比较优势 74

3.4.2实现贸易所得 77

检查站3.4 79

本章总结 80

本章检查站 80

第4章 需求和供给 86

4.1需求 86

4.1.1需求法则 86

4.1.2需求表与需求曲线 87

4.1.3需求的变化 88

检查站4.1 90

4.2供给 92

4.2.1供给法则 92

4.2.2供给表与供给曲线 92

4.2.3供给的变化 93

检查站4.2 97

4.3市场均衡 98

4.3.1价格:市场自发调节器 99

4.3.2预测价格变化:三大问题 100

4.3.3需求变化的效应 100

4.3.4供给变化的效应 102

4.3.5需求与供给的同时变化 104

检查站4.3 106

4.4价格刚性 107

检查站4.4 112

本章总结 114

本章检查站 115

第5章 GDP:总产出和总收入的度量 119

5.1GDP、收入和支出 119

5.1.1GDP的定义 119

5.1.2美国经济中的循环流动 120

5.1.3支出等于收入 122

检查站5.1 123

5.2计算美国的GDP 124

5.2.1支出法 124

5.2.2收入法 126

5.2.3GDP及衡量产出与收入的其他方法 127

5.2.4实际GDP和名义GDP 129

5.2.5计算实际GDP 129

5.2.6实际GDP数据的使用 130

检查站5.2 131

5.3实际GDP的应用及其局限 132

5.3.1不同时期的生活水平 132

5.3.2追踪经济周期的进程 133

5.3.3不同国家间的生活水平 136

5.3.4未能进入GDP核算的商品和服务 136

5.3.5影响生活水平的其他因素 137

检查站5.3 139

本章总结 140

本章检查站 141

5.4附录:计算实际GDP 144

5.4.1基期价格方面的问题 144

5.4.2用相邻年份的价格计算产出 145

5.4.3计算两种变化率的均值 146

5.4.4链接到基年 147

附录检查站 148

第6章 工作与失业 150

6.1劳动力市场指标 150

6.1.1人口现状的调查 150

6.1.2人口调查的标准 151

6.1.3劳动力市场的两个主要指标 151

6.1.4失业的其他衡量方法 152

检查站6.1 154

6.2美国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趋势及其波动 155

6.2.1失业率 155

6.2.2劳动力参与率 156

6.2.3衡量失业的替代指标 158

6.2.4审视非全时就业 159

检查站6.2 159

6.3失业与充分就业 161

6.3.1摩擦性失业 161

6.3.2结构性失业 162

6.3.3周期性失业 162

6.3.4“自然”失业 163

6.3.5失业与实际GDP 163

检查站6.3 166

本章总结 167

本章检查站 167

第7章 CPI与生活成本 170

7.1消费者价格指数 170

7.1.1如何理解CPI 170

7.1.2编制CPI 171

7.1.3CPI市场篮子 171

7.1.4月度价格调查 171

7.1.5计算CPI 172

7.1.6测量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173

检查站7.1 175

7.2CPI和其他价格水平指标 176

7.2.1造成CPI偏差的因素 176

7.2.2偏差的大小 178

7.2.3CPI偏差的两个后果 178

7.2.4其他价格水平和通货膨胀率指标 179

检查站7.2 180

7.3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 182

7.3.1不同时期的美元和美分 182

7.3.2宏观经济学中的名义变量和实际变量 182

7.3.3名义GDP和实际GDP 183

7.3.4名义工资率和实际工资率 184

7.3.5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186

检查站7.3 188

本章总结 189

本章检查站 190

第8章 潜在GDP与自然失业率 197

8.1潜在GDP 197

8.1.1生产函数 198

8.1.2劳动力市场 199

检查站8.1 204

8.2自然失业率 206

8.2.1工作搜寻 207

8.2.2工作配给 209

检查站8.2 212

本章总结 213

本章检查站 213

第9章 经济增长 217

9.1经济增长的基础知识 217

9.1.1计算经济增长率 217

9.1.2持续增长的威力 218

检查站9.1 220

9.2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221

9.2.1劳动生产率 222

9.2.2储蓄与实物资本投资 222

9.2.3人力资本的拓展与新技术的发现 224

9.2.4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带来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224

检查站9.2 228

9.3经济增长理论 229

9.3.1古典增长理论 229

9.3.2新增长理论 229

检查站9.3 232

9.4实现更快的增长 232

9.4.1经济增长的前提条件 232

9.4.2实现更快增长的政策 233

9.4.3政策的作用有多大 235

检查站9.4 236

本章总结 237

本章检查站 238

第10章 金融、储蓄和投资 241

10.1金融机构和市场 241

10.1.1一些金融定义 241

10.1.2金融资本市场 243

10.1.3金融机构 244

10.1.4破产和流动性不足 245

10.1.5利率和资产价格 245

检查站10.1 246

10.2可贷资金市场 247

10.2.1可贷资金市场的资金流动 247

10.2.2可贷资金的需求 248

10.2.3可贷资金的供给 249

10.2.4可贷资金市场均衡 252

10.2.5需求和供给的变化 253

检查站10.2 255

10.3可贷资金市场中的政府 256

10.3.1政府预算盈余 256

10.3.2政府预算赤字 257

检查站10.3 260

本章总结 261

本章检查站 262

第11章 货币系统 266

11.1什么是货币? 266

11.1.1货币的定义 266

11.1.2货币的职能 267

11.1.3今天的货币 268

11.1.4货币测量的官方标准:M1与M2 269

11.1.5支票、信用卡、借记卡和电子支票 270

11.1.6萌芽阶段的新货币:电子货币 270

检查站11.1 271

11.2银行系统 272

11.2.1商业银行 272

11.2.2储蓄机构 275

11.2.3货币市场基金 275

检查站11.2 275

11.3联邦储备系统 277

11.3.1美联储的结构 277

11.3.2美联储的政策工具 278

11.3.3美联储的政策工具如何发挥作用 279

检查站11.3 279

11.4监管货币的数量 280

11.4.1通过贷款来创造存款 280

11.4.2公开市场操作如何影响基础货币 282

11.4.3公开市场操作的乘数效应 284

11.4.4货币乘数 286

检查站11.4 288

本章总结 289

本章检查站 290

第12章 货币、利息与通货膨胀 294

12.1货币与利率 294

12.1.1货币需求 294

12.1.2货币需求的变化 296

12.1.3货币供给 297

12.1.4名义利率 297

12.1.5改变利率 299

检查站12.1 300

12.2货币、价格水平与通货膨胀 301

12.2.1长期货币市场 301

12.2.2货币数量的变化 303

12.2.3托儿所俱乐部中的价格水平 303

12.2.4货币数量论 304

12.2.5通货膨胀与货币数量论 305

12.2.6恶性通货膨胀 307

检查站12.2 309

12.3通货膨胀的成本 310

12.3.1通货膨胀税成本 310

12.3.2皮鞋成本 311

12.3.3混乱成本 311

12.3.4不确定性的成本 312

12.3.5通货膨胀成本有多大? 312

检查站12.3 313

本章总结 313

本章检查站 314

第13章 总供给和总需求 317

13.1总供给 317

13.1.1总供给的基础知识 318

13.1.2总供给的变化 320

检查站13.1 321

13.2总需求 322

13.2.1总需求的基础知识 323

13.2.2总需求的变化 324

13.2.3总需求乘数 326

检查站13.2 326

13.3解释经济趋势和波动 327

13.3.1宏观经济均衡 328

13.3.2宏观经济均衡的三种类型 328

13.3.3经济增长和通胀趋势 329

13.3.4经济周期 330

13.3.5通货膨胀周期 331

13.3.6通货紧缩和大萧条 334

检查站13.3 336

本章总结 337

本章检查站 338

第14章 总支出乘数 342

14.1支出计划和实际GDP 342

14.1.1消费函数 342

14.1.2进口与GDP 346

检查站14.1 347

14.2均衡支出 348

14.2.1引致性支出与自发性支出 348

14.1.2计划总支出与实际GDP 348

14.2.3均衡支出 349

14.2.4收敛到均衡 350

检查站14.2 352

14.3支出乘数 353

14.3.1乘数的基本原理 353

14.3.2乘数的规模 354

14.3.3乘数和边际消费倾向 355

14.3.4乘数、进口和个人所得税 355

14.3.5经济周期的转折点 357

检查站14.3 358

14.4总需求曲线与均衡支出 359

14.4.1从均衡支出中推导总需求曲线 359

检查站14.4 360

本章总结 362

本章检查站 363

第15章 短期政策的权衡取舍 367

15.1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367

15.1.1总供给与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368

15.1.2为什么要关注菲利普斯曲线? 372

检查站15.1 373

15.2短期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374

15.2.1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374

15.2.2预期通货膨胀 375

15.2.3自然率假说 376

15.2.4自然失业率的变化 378

15.2.5自然失业率的变化已经改变了取舍吗? 379

检查站15.2 380

15.3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影响因素 382

15.3.1预期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因素 382

15.3.2以降低失业率为政策目标 382

检查站15.3 385

本章总结 386

本章检查站 387

第16章 财政政策 390

16.1财政预算 390

16.1.1制度和法律 390

16.1.2预算盈余、赤字和负债 391

16.1.3 2014年财政预算 392

16.1.4一颗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的定时炸弹 392

检查站16.1 395

16.2财政刺激 395

16.2.1思想流派和当今共识中的分歧 395

16.2.2财政政策和总需求 396

16.2.3自发的财政政策 397

16.2.4周期性和结构性的预算余额 397

16.2.5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399

16.2.6成功的财政刺激 399

16.2.7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的限制性因素 400

检查站16.2 401

16.3供给方:潜在GDP和增长 402

16.3.1充分就业和潜在GDP 402

16.3.2财政政策、就业和潜在GDP 403

16.3.3财政政策和潜在GDP:一个图形分析 404

16.3.4税收、赤字和经济增长 405

16.3.5来自供给方的争论 406

16.3.6需求效应和供给效应的结合 408

16.3.7财政政策的长期影响 409

检查站16.3 410

本章总结 410

本章检查站 411

第17章 货币政策 415

17.1美联储如何指导货币政策 415

17.1.1货币政策目标 415

17.1.2可操作的“就业最大化”目标 416

17.1.3可操作的“价格稳定”目标 417

17.1.4货币政策的职责 417

17.1.5选择货币政策工具 417

17.1.6联邦基金利率 417

17.1.7美联储的决策策略 419

17.1.8联邦基金利率目标的实现 420

17.1.9金融危机中恢复金融稳定 420

检查站17.1 422

17.2货币政策传导 423

17.2.1快递浏览 423

17.2.2利率变化 423

17.2.3汇率变化 425

17.2.4货币和银行贷款 425

17.2.5长期实际利率 425

17.2.6支出计划 426

17.2.7美联储与衰退的斗争 426

17.2.8美联储与通货膨胀的斗争 427

17.2.9松散的联系与长期且可变的时滞 429

17.2.10最终的实践检验 430

检查站17.2 430

17.3另外的货币政策策略 431

17.3.1为什么要有规则? 432

17.3.2通货膨胀目标规则 432

17.3.3货币目标规则 433

17.3.4名义GDP目标规则 435

检查站17.3 436

本章总结 437

本章检查站 438

第18章 国际贸易政策 441

18.1全球市场如何运作 441

18.1.1当今的国际贸易 441

18.1.2什么因素驱动国际贸易? 442

18.1.3为什么美国进口T恤衫 443

18.1.4为什么美国出口飞机 444

18.1.5赢家、输家和贸易的净利得 445

检查站18.1 447

18.2国际贸易限制 448

18.2.1关税 448

18.2.2进口配额 451

18.2.3其他进口壁垒 452

检查站18.2 453

18.3反对贸易保护的观点 453

18.3.1关于贸易保护的三种传统观点 454

18.3.2四种新的贸易保护观点 455

18.3.3为什么国际贸易会受到限制? 457

检查站18.3 458

本章总结 459

本章检查站 460

第19章 国际金融 463

19.1国际贸易融资 463

19.1.1国际收支平衡表 463

19.1.2借入国与借出国,债务国与债权国 466

19.1.3经常账户余额 467

19.1.4净出口 467

检查站19.1 469

19.2汇率 470

19.2.1外汇市场中的需求 472

19.2.2外汇的需求法则 472

19.2.3美元的需求变化 473

19.2.4外汇市场中的供给 474

19.2.5外汇的供给法则 474

19.2.6美元供给的变化 475

19.2.7市场均衡 476

19.2.8对汇率的预期 479

19.2.9货币政策及汇率 481

19.2.10钉住汇率 481

19.2.11外汇市场上的中国人民银行 482

检查站19.2 485

本章总结 485

本章检查站 486

词汇表 490

译后记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