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 1
二、植物生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2
三、我国植物生理学的发展概况 3
第一章 植物细胞生理 4
第一节 植物细胞的化学成分 4
一、原生质的基本特性和化学成分 5
二、氨基酸和蛋白质 5
三、核酸 9
四、脂类 11
五、糖类 13
第二节 细胞原生质的胶体性质 16
一、胶体的吸附能力 17
二、原生质胶体的团聚作用 18
三、胶凝作用 18
四、胶体的吸胀作用 19
五、保护性胶体 19
第三节 植物细胞的机能结构 19
一、细胞壁 20
二、原生质体及其主要功能定位 21
第四节 植物细胞对水分和溶质的吸收 30
一、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30
二、植物细胞对溶质的吸收 34
第五节 细胞内的催化系统——酶 39
一、酶蛋白和活性基 39
二、酶的催化特性 42
三、酶的作用机制 43
四、同工酶和多酶系统 44
五、酶的活化和抑制 46
六、细胞内酶的发生和分布 47
七、酶在细胞内的作用特性 48
第六节 细胞匀浆的分级离心 49
第二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 53
第一节 呼吸作用的类型和指标 53
一、呼吸作用的类型及其生理意义 53
二、呼吸指标及其测定 54
第二节 呼吸作用的机制和能量转化 56
一、糖酵解 56
二、三羧酸循环 58
三、呼吸链和末端氧化酶 60
四、氧化磷酸化和能量的转化、利用 63
五、有氧呼吸的其他途径——磷酸戊糖途径和乙醛酸循环 66
第三节 影响呼吸作用的各种因素 70
一、植物个体发育过程中呼吸强度的变化 70
二、温度 71
三、细胞原生质的充水程度 73
四、氧 73
五、二氧化碳 74
六、机械刺激和创伤 74
七、毒物和麻醉剂的作用 74
第四节 呼吸代谢的调节和控制 74
第三章 植物的碳素营养——光合作用 78
第一节 植物碳素营养的类型 78
第二节 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及其测定方法 78
一、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 78
二、光合作用的观测方法 80
第三节 叶绿体及其色素在光合过程中的作用 81
一、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 82
二、叶绿体的色素及其理化性质 85
第四节 光合作用的机理 93
一、光合作用机制概说 93
二、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和暗反应 94
三、光合作用的原初过程和O2的来源 95
四、光合作用中同化力的形成 97
五、光合作用中的碳素同化途径 99
六、光呼吸 107
第五节 光合产物和次生物质代谢 109
一、光合作用产物 109
二、植物次生物质的代谢 110
第六节 同化产物的运输和分配 115
一、有机物质运输的途径、方向与形式 116
二、有机物质的分配 117
三、有机物质运输的机理 119
四、有机物质的再分配 122
第七节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122
一、光强度 122
二、二氧化碳的浓度 125
三、温度 127
四、叶绿素含量 128
五、叶子的含水量 128
六、矿质营养 129
七、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 130
八、光合作用的日变化和年龄变化 131
第八节 光合作用与农业生产 132
一、作物产量形成的生理分析 132
二、大田群体结构与光能利用 134
三、大田群体结构的促进和控制 137
四、人工光照栽培的理论和实践 139
第九节 细菌的光合作用与化能合成作用 140
一、光合细菌的类型 140
二、细菌光合作用 141
三、化能合成作用 142
第四章 植物的水分代谢 145
第一节 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145
一、水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145
二、植物体内的水分状况 146
第二节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 147
一、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根系 147
二、根系吸水的过程 148
三、影响根系吸水的外界条件 151
第三节 植物的蒸腾作用 153
一、蒸腾作用及其生理意义 153
二、测定蒸腾的方法和指标 154
三、蒸腾作用的机构和蒸腾过程 155
四、影响蒸腾作用的内外因素 160
第四节 水分在植物体中的运输 161
一、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途径 162
二、水分在植物体内上升运输的动力 163
三、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速度 164
四、植物体内水分的分配动态 164
第五节 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165
一、农作物的需水量和耗水量 165
二、农作物个体发育中对水分要求的临界期 165
三、农作物的灌溉指标 166
四、灌溉方法 167
第五章 植物的矿质营养 169
第一节 植物矿质营养概论 169
第二节 植物体内的灰分及其含量 170
一、含灰量 170
二、灰分元素 172
第三节 研究植物必需矿质元素的方法 172
一、示踪原子法 172
二、溶液培养(或砂基培养) 173
三、盆栽试验 174
四、大田栽培法 176
第四节 各种必需元素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176
一、植物体内矿质元素的分类 176
二、必需元素的生理作用 177
三、植物缺乏各种矿质元素的病征 181
第五节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利用 183
一、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183
二、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转和积累 186
三、环境条件对于植物利用矿质元素的影响 187
四、根际微生物对植物的矿质营养的作用 190
五、矿质肥料和合理施肥 191
第六节 矿质元素的同化——合成代谢 192
一、硫的同化 192
二、磷的同化 195
第七节 植物的氮素同化 199
一、植物体内外的氮素 199
二、植物对于氮素的利用形式 200
三、硝酸盐的还原 201
四、生物固氮——游离氮素的同化作用 203
五、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合成 209
六、氮素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213
第六章 植物激素和生长调节物质 218
第一节 植物激素的基本特性 218
第二节 生长素 219
一、生长素的发现 219
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作用机理 220
三、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和传导 223
四、生长素的生物合成 224
五、生长素在农林业生产中的应用 226
第三节 赤霉素 227
一、赤霉素的发现 227
二、赤霉素的生物合成 227
三、赤霉素的生理效应和作用机理 228
四、赤霉素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29
五、赤霉素生物效应的检定 230
第四节 细胞分裂素 231
一、细胞分裂素的发现 231
二、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 232
第五节 脱落酸 234
一、脱落酸的发现 234
二、脱落酸的生理特点 235
第六节 乙烯 236
一、乙烯的合成和分布 236
二、乙烯的生理效应和作用机理 238
三、乙烯的生产应用 238
第七节 植物激素的相互作用 240
第八节 天然和人工合成的生长抑制物质 241
一、天然生长抑制物质 241
二、人工合成的生长抑制剂 241
第九节 除草剂 243
一、除草剂的发现 243
二、除草剂的类型及其作用原理 244
三、除草剂的主要剂型及其应用特点 245
第七章 植物个体发育生理 248
第一节 植物个体发育概论 248
一、植物个体发育阶段的划分 248
二、植物个体发育的多型性 249
三、植物个体发育中的生长和发育 250
第二节 种子和更新芽的萌发 250
一、种子萌发过程的生理变化 250
二、种子的休眠和后熟 265
三、更新芽的萌发 267
第三节 植物的营养生长 268
一、生长大周期或生长曲线 268
二、生长的测量 269
三、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270
四、影响营养生长的条件 273
第四节 植物营养生长的若干特性 276
一、极性生长和生长的相关性 276
二、植物生长的周期性 283
三、落叶和休眠 285
第五节 植物的运动现象 286
一、植物运动的性质 286
二、向性运动 287
三、感性运动 288
四、生理钟 289
第六节 植物的生殖生长——发育 290
一、生殖生长概说 290
二、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的条件 291
三、生殖生长临界期的生理变化 299
四、花器官的形成和性别的分化 300
五、高等植物的受精生理 302
六、种子和果实的发育 306
第七节 植物的衰老和复壮 311
一、衰老的概念 311
二、衰老的原因 312
三、衰老与脱落 312
四、植物的复壮 313
第八章 植物的环境生理 315
第一节 水分循环和植物的旱涝问题 315
一、干旱的成因 315
二、干旱的类型和性质 316
三、干旱伤害植物的机理 316
四、旱生植物对干旱过热的适应 318
第二节 土壤盐渍和植物的盐害问题 320
第三节 植物的寒害冻害问题 322
一、寒害 322
二、冻害 323
三、提高植物抗寒性的途径 325
第四节 环境污染与植物生长 326
一、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影响 326
二、水质污染对植物的影响 331
三、土壤污染对植物的影响 334
四、植物生长与环境保护 335
附录 本书所用缩写符号 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