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论 网络社会是如何可能的 1
一、理论关切与问题意识 1
二、框架结构与各章要点 3
第一章 信息获得方式变迁的时空分析 7
一、信息获取方式的时空依赖及其弱化 7
二、网络社会与信息“脱域” 10
三、“去权威化”与“社会性的缺失” 13
四、结语 15
第二章 在线生活:网络参与中的自由与孤独 17
一、作为现代性后果的互联网 17
二、互联网的“脱魅机制”及其后果 19
三、信息获得中的个体自由及限制 21
四、网络社区中的个体孤独 25
五、结语 29
第三章 网络消费与“现代性的厌倦” 32
一、“网购”:一种生活方式的兴起 33
二、“诱惑”与消费行为的发生 35
三、“物”的显现与“人”的退隐 37
四、距离、满足与厌倦 42
五、结语 44
第四章“微信人”与网络化时代的生活风格 46
一、时空压缩与现实感虚化 47
二、网络内爆与习惯性接受 49
三、“轻松易得”的厌倦 51
四、“微信人”的精神气质 52
五、结语 55
第五章 网络“逆向标签化”中的社会心态 57
一、“二代现象”:现实与话语 57
二、“二代”批判的“逆向标签化”逻辑 60
三、“逆向标签化”背后的社会心态 62
四、“想象的征服” 64
五、结语 67
第六章从“激情”到“调整”:宏观社会心态的变迁 68
一、社会心态研究的兴起与反思 69
二、三个时期的社会心态及其特点 71
三、新时期焦虑与不满的社会根源 73
四、网络化条件下社会焦虑的表达 75
五、结语 78
第七章 网络化条件下社会压力的宣泄 79
一、引言 79
二、爱国行为中的理性与非理性 81
三、非理性行为背后的社会情绪 84
四、中间讨论:转型期的伤害行为 86
五、营造可持续的社会共识 91
六、结语 94
第八章 网络“发声”:渴望真相与寻求对话 99
一、引言 99
二、网络化时代的“真相情结” 101
三、“低风险关注”与“高风险关注” 104
四、眼见未必为实:被建构的真相 107
五、寻求对话:网络社会中的心理诉求 110
六、从网络舆论看社会分歧 114
七、结语 119
第九章“众筹”与网络空间的差序格局 120
一、网络众筹及其实现程度 120
二、众筹案例的比较分析 123
三、众筹效果差异的现实基础 129
四、从众筹看微公益的前景 138
五、结语 139
第十章 转型期中国网络社会治理 141
一、引言 141
二、互联网与社会转型的新阶段 142
三、网络社会治理的双重内涵 144
四、网络社会治理的主要议题 146
五、网络社会治理的基本原则 149
六、结语 151
第十一章 互联网经济的社会维度 153
一、引言 153
二、互联网经济兴起的背景 155
三、互联网经济的内涵 159
四、互联网经济发展的社会基础 163
五、互联网经济的社会影响 167
六、结语 171
第十二章 网络反腐:社会转型新时期的权力监督 172
一、引言 172
二、何谓网络反腐 174
三、网络反腐的社会背景 176
四、网络反腐的实践过程 179
五、网络反腐的社会意义 185
六、网络反腐的限度 187
七、结语 193
参考文献 195
后记 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