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 概念基础、结构与研制 新版本》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美)戴维斯(Davis,G.B.),(美)奥尔森(Olson,M.H.)著;陈培久等译
  • 出 版 社: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560301207
  • 页数:508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篇 管理信息系统引论 2

第一章 管理信息系统综述 2

目录 2

§1-1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3

一、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人-机系统 4

二、集成化系统 5

四、模型的应用 6

三、对数据库的要求 6

一、MIS与数据处理 7

§1-2 MIS——一个演变中的概念 7

三、MIS与信息资源管理 8

二、MIS与决策支持系统 8

一、管理会计 9

§1-3 MIS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9

四、端点用户的计算能力 9

§1-4 MIS的子系统 10

四、计算机科学 10

二、运筹学 10

三、管理与组织理论 10

二、活动子系统 11

一、组织职能子系统 11

§1-5 从用户的角度看MIS 12

§1-6 MIS的专业人员 13

§1-7 本书的目的和编排方式 14

二、本书的结构 15

一、本书的目的 15

小结 16

小案例 17

练习题 18

一、物理成分 20

§2-1 信息系统的工作元素 20

第二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20

二、处理功能 21

三、用户需要的输出 22

§2-2 管理信息系统对决策活动的辅助 23

一、管理活动的层次结构 24

§2-3 基于管理活动的管理信息系统结构 24

一、结构化可编程序的决策 24

二、非结构化不可编程序的决策 24

二、用于作业控制的信息系统 26

三、用于管理控制的信息系统 27

四、用于战略计划的信息系统 28

二、生产子系统 29

一、市场销售子系统 29

§2-4 基于组织职能的管理信息系统结构 29

六、信息处理子系统 30

五、财会子系统 30

三、后勤子系统 30

四、人事子系统 30

§2-5 管理信息系统结构的综合 31

七、高级管理职能子系统 31

一、概念结构 32

二、物理结构 33

二、综合的程度 35

一、正式与非正式的信息系统 35

§2-6 管理信息系统结构的某些问题 35

三、人-机交互作用的程度 36

小案例 37

小结 37

练习题 38

参考文献 39

一、计算机硬件 42

§3-1 计算机系统 42

第二篇 信息系统技术综述 42

第三章 信息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和通信技术 42

二、计算机系统的分类 44

三、计算机软件 45

一、字母数字数据的二进制编码 46

§3-2 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方式 46

二、计算用数值数据的二进制编码 47

二、印刷电路板和总线 48

一、逻辑芯片与存贮器芯片 48

§3-3 微电子技术 48

§3-4 计算机程序 49

三、微码和机器语言指令 49

三、面向过程的语言 50

二、人-机能力的权衡 50

一、汇编语言 50

五、报表生成程序 53

四、数据库询问语言 53

七、统计程序包 55

六、程序生成程序 55

八、模型语言 57

九、超高级语言 58

二、联机系统的应用 60

一批处理系统的应用 60

§3-5 用户对计算机系统的看法 60

一、通信系统的模型 61

§3-6 通信设施 61

三、微型计算机的应用 61

二、通信通道 62

一、通信网络的概念 64

§3-7 通信网络 64

三、前端处理器 64

二、局部区域网络 65

三、广域网络 66

§3-8 分布处理系统 67

四、通信协议 67

小案例 68

小结 68

练习题 69

§4-1 数据的物理模型与逻辑模型 70

第四章 数据的存贮与检索 70

二、数据项、记录和文件 72

一、实体、属性、关系 72

§4-2 逻辑数据概念和定义 72

四、数据的顺序 73

三、记录的标识和存贮单元 73

五、传统的文件类型 74

六、数据库 75

一、顺序存取设备 76

§4-3 物理存贮设备 76

二、直接存取设备 78

§4-4 文件组织 79

二、顺序文件组织 80

一、影响文件组织的因素 80

三、散列文件组织 81

四、索引文件组织 83

五、多属性检索中的文件组织 85

§4-5 数据库组织 86

二、层次数据库结构 87

一、简单的单调文件 87

三、网络数据库结构 88

四、关系数据库结构 90

小案例 93

小结 93

练习题 94

参考文献 96

一、事务处理的周期 97

§5-1 事务处理 97

第五章 事务处理、办公室自动化和信息处理系统的控制功能 97

二、事务数据的处理方法 101

三、事务处理的控制 103

一、文字和文本处理 105

§5-2 单据的准备 105

四、事务处理中的检索操作 105

三、计算机图形 106

二、单据的归档 106

一、单据分发 108

§5-3 报文和单据通信 108

四、制版和翻印 108

三、计算机报文处理系统 109

二、传真图象发送 109

四、公用数据服务设施 111

二、信息处理过程的控制功能 113

一、信息系统的管理与控制 113

§5-4 信息处理过程的控制 113

三、端点用户计算设施的配置原则 114

一、物理设施的管理 115

§5-5 信息系统可用性的控制 115

三、备用和恢复 116

二、终端存取的控制 116

小案例 117

小结 117

练习题 119

§6-1 决策制定过程的几个阶段 121

第六章 决策制定过程 121

第三篇 概念基础 121

二、问题的表达 122

一、发现问题 122

§6-2 情报收集和方案设计阶段 122

一、对于结果的认识 123

§6-3 决策制定的概念 123

三、制定方案 123

三、决策制定的准则 124

二、程序化与非程序化决策 124

二、决策者的行政管理模型 125

一、决策者的古典经济模型 125

§6-4 决策者的行为模型 125

三、人们的期望和决策的制定 126

二、不确定性的避免 127

一、冲突的准解决 127

§6-5 组织机构进行决策的行为模型 127

§6-6 心理压力下的决策 128

五、递增式决策 128

三、问题的探索 128

四、组织机构的学习 128

二、应付方式 129

一、决策冲突与心理压力 129

§6-7 方案抉择的方法 130

三、消极回避 130

二、统计决策理论中的收益矩阵 131

一、确定条件下的最优化技术 131

三、效用曲线和等效用曲线 133

四、决策树 134

六、对策论 136

五、分类、加权或按特性筛选 136

§6-8 决策规划的编制与交流 137

八、紧急情况下进行决策的决策平衡表 137

七、古典统计推理 137

二、对程序化与非程序化决策的辅助 139

一、对决策制定阶段的辅助 139

§6-9 决策概念与信息系统设计的关系 139

五、对紧急决策的辅助 140

四、组织机构的决策行为模型的应用 140

三、同决策者模型的关系 140

小结 141

七、对决策质量的辅助 141

六、对方案选择方法的辅助 141

小案例 142

练习题 143

参考文献 146

§7-1 信息的定义 148

第七章 信息的概念 148

一、发展史 149

§7-2 通信数学理论中的信息 149

三、信息的数学定义 150

二、通信系统的模型 150

四、减少不确定性 152

五、冗余度 153

二、信息内容和信息分发的管理方法 155

一、提高系统发送和接收效率的方法 155

§7-3 信息的表示 155

一、信息的效用性 159

§7-4 信息的质量 159

三、误差和倾向性 160

二、信息的满意度 160

§7-5 信息的决策价值 161

一、完整信息的价值 162

二、信息的价值与敏感性分析 164

§7-7 信息的生命期 166

三、背景知识的积累 166

§7-6 决策之外的信息价值 166

一、激励 166

二、模型的构造 166

§7-8 信息的概念在信息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169

小案例 170

小结 170

练习题 171

参考文献 175

§8-1 人作为信息处理器的一般模型 176

第八章 人——信息的处理器 176

§8-2 纽沃尔-西蒙模型 177

一、人工信息处理系统 178

二、任务环境和问题空间 180

一、短期记忆器的一些限制因素 181

§8-3 人工信息处理的某些假定性限制 181

三、启发式认识方法 181

二、临界差值 183

三、概率性数据的处理 184

一、认识理论 186

§8-4 人类认识与学习的概念 186

四、人工信息处理策略 186

二、认识风格 187

三、左脑与右脑 188

一、对反馈的需求 189

§8-5 人工信息处理绩效的一些特性 189

四、学习理论 189

二、未用数据的心理学价值 190

四、个人差别 191

三、信息超载 191

五、非口头信息的输入 193

§8-6 作为信息处理器的管理人员 194

§8-7 信息系统设计的启示 196

小案例 197

小结 197

练习题 198

参考文献 199

§9-2 系统的一般模型 200

§9-1 系统的定义 200

第九章 系统的概念 200

§13-1 知识性工作的定义 202

一、确定型系统和概率型系统 202

§9-3 系统的类型 202

二、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 203

一、分解 204

三、人/机系统 204

§9-4 子系统 204

三、分离 206

二、化简 206

§9-5 防止系统熵值增长 208

三、适应过程 209

§9-6 系统压力和系统变化 209

一、压力的种类 209

二、压力的后果 209

§9-7 系统的概念和组织 210

二、组织机构的效率与有效性 211

一、作为开放系统的组织机构 211

一、信息系统具有一般系统的特点 212

§9-8 管理信息系统中的系统概念 212

二、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213

三、子系统在信息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214

四、信息系统的分离 215

小案例 216

五、项目管理 216

小结 216

练习题 217

参考文献 219

一、目的和目标的建立 220

第十章 计划与控制的概念 220

§10-1 组织机构计划工作的概念 220

§10-2 计划过程 222

二、计划工作的层次 222

一、期望值的定量与分类 223

二、计划数据的来源 224

三、计划模型的研制 225

一、历史数据分析法 228

§10-3 对计划工作的计算辅助 228

三、财务计划的计算 229

二、历史数据归纳法 229

§10-4 控制过程的特征 230

四、计划结果的输出 230

二、负反馈的控制 231

一、系统中的控制 231

三、必要变化定律 232

一、绩技标准 233

§10-5 组织机构控制工作的本质 233

三、控制人员的行为 234

二、避免不确定性 234

§10-6 信息系统对控制过程的辅助 235

小案例 236

小结 236

练习题 238

参考文献 241

一、职权层次结构 242

第十一章 组织结构和管理概念 242

§11-1 组织结构的基本模型 242

二、专业化 243

二、项目组织 244

三、规范化 244

四、集中化 244

§11-2 基本组织结构的各种变形 244

一、按产品或服务进行组织 244

四、矩阵组织 245

三、横向关系 245

一、组织的信息处理量 247

§11-3 组织结构的信息处理模型 247

二、满足信息处理需求的组织结构 248

一、组织的传统习惯 249

§11-4 组织的传统习惯和权力 249

二、组织的权力 250

一、组织的生长周期 251

§11-5 组织的变化 251

二、目标转移 252

四、组织变化模型 253

三、组织的学习 253

五、稳定系统的状况 254

六、促使组织机构变化的信息 255

一、人的激励 256

§11-6 管理理论 256

二、领导作风 257

§11-7 作为社会技术系统的组织 258

三、工作设计 258

二、社会技术设计的概念 259

一、组织子系统的莱维特模型 259

一、MIS和正式的组织结构 261

§11-8 组织结构和管理理论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影响 261

二、组织结构对信息系统设计的影响 262

小结 263

三、管理理论与信息系统设计 263

小案例 264

练习题 265

参考文献 266

一、决策支持系统的特征 269

第四篇 信息支持系统 269

第十二章 计划、控制和决策工作的支持系统 269

§12-1 决策支持系统 269

二、决策支持与决策制定的结构 270

三、决策支持与决策的重复性 271

四、决策支持系统的种类 272

五、决策支持系统的用户 273

§12-2 专家系统 275

一、情报收集阶段的辅助 276

§12-3 各决策阶段的辅助 276

二、设计阶段的辅助 278

四、决策支持与决策制定的选择概念 281

三、方案选择阶段的辅助 281

§12-4 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方法 282

一、程序设计语言 283

二、数据表格程序 285

四、模型生成程序 287

三、分析用软件包 287

五、模型库的管理 289

二、计划工作的软件系统 290

§12-5 计划支持系统概述 290

一、计划支持中的模型和工具 290

三、计划工作用的数据库查询系统 292

§12-6 控制支持系统概述 296

四、计划支持系统的优点 296

小案例 297

小结 297

练习题 299

参考文献 300

第十三章 知识工作的管理辅助系统 302

§13-2 知识性工作的类型 303

一、诊断与发现问题 303

四、组织与安排 304

三、监督与控制 304

二、计划与决策 304

七、系统开发 305

六、通信 305

五、行文与表示 305

一、个人计算机 306

§13-3 辅助知识工作的技术 306

三、智能工作站 307

二、通信网络 307

四、设施的综合 308

一、文字与文本处理 309

§13-4 知识性工作的软件辅助工具 309

三、通信设施 310

二、数据的存贮与检索 310

五、图形功能 311

四、决策支持系统 311

一、端点用户按辅助要求分类 313

§13-5 端点用户的计算能力 313

六、端点用户应用项目的开发工具 313

三、特高级开发语言 315

二、端点用户的应用系统 315

四、专家的辅助 318

五、辅助端点用户的信息中心 319

一、用户开发系统的优点 320

§13-6 用户是开发者时要考虑的问题 320

二、用户开发系统给组织带来的风险 321

三、组织机构对用户系统质量保证的政策和规程 322

§13-7 对信息系统专业人员开发工作的辅助 323

一工作职能的改变 324

§13-8 科学技术对知识工作性质的影响 324

小案例 326

小结 326

二、监控工作的变化 326

三、信息中间人 326

练习题 327

参考文献 328

§14-1 信息系统的计划工作 332

第十四章 信息系统长期计划的编制 332

第五篇 信息系统的需求 332

一、信息系统的目的、目标与结构 334

§14-2 信息系统总体计划的内容 334

二、当前的能力状况 335

四、具体计划 336

三、对影响计划的科技发展的预测 336

一、信息系统的成长阶段 337

§14-3 诺兰的阶段模型 337

五、总体计划的维护 337

三、处理过程不确定性对总体需求不确定性影响的估计 339

三、阶段理论的评价 339

二、在计划中应用阶段理论 339

§14-5 战略计划阶段 341

§14-4 计划过程的三阶段模型 341

二、麦克法伦-麦肯尼战略栅格表 342

一、组织计划引出信息系统战略法 342

三、适合组织传统习惯的战略 343

§14-6 组织机构的信息需求分析 344

四、战略集合变换法 344

二、提出子系统-管理者矩阵 345

一、定义组织的基本子系统 345

三、确定并评价组织机构子系统的信息需求 346

一、成本或效益比较法 349

§14-7 资源分配 349

二、全面评审法 350

小结 351

三、收费法 351

四、指导委员会评定等级法 351

小案例 352

练习题 353

参考文献 354

§15-2 信息需求的三个层次 357

第十五章 确定信息需求的战略 357

§15-1 确定信息需求的战略方法 357

三、应用层的信息需求 358

一、组织机构层的信息需求 358

二、数据库需求 358

二、人在选择与利用数据方面的倾向性 359

§15-3 人作为信息需求确定者的局限性 359

一、作为信息处理器的人 359

§15-4 信息需求确定方法的意义 360

三、人在解决问题时的行为 360

§15-5 确定信息需求的战略 361

二、从现有的信息系统中推导 362

一、询问 362

三、从应用系统的特性中进行综合 363

四、从一个正在形成的信息系统试验中发现 366

§15-6 确定信息需求的战略选择 367

二、对影响开发过程不确定性有关因素的估计 368

一、找出开发过程中影响不确定性各种因素的特性 368

§15-7 确定组织信息需求的权变方法 370

四、确定信息需求的主要战略及其相关方法的选择 370

§15-8 用于确定应用系统信息需求的权变方法 372

小结 373

练习题 374

小案例 374

参考文献 375

一、数据库入门 377

§16-1 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 377

第十六章 数据库的需求 377

二、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目标 378

三、数据字典 379

一、对定义的回顾 381

§16-2 数据模型的概念和术语 381

二、关系 382

四、模式和映射 383

三、约束条件 383

§16-3 数据库设计的规范化 384

§16-4 确定数据库数据需求的方法 386

二、以现存文件为基础逐渐开发的战略 387

一、基于总体结构的开发战略 387

一、陈氏“实体-关系”数据模型 388

§16-5 概念数据模型 388

三、长远开发战略 388

二、尼森的信息分析法 390

小结 392

三、概念数据模型的局限性 392

练习题 393

小案例 393

参考文献 394

§17-1 用户的类型 397

第十七章 用户接口的需求 397

三、长期用户和临时用户 398

一、开发者与非开发者 398

§17-3 用户接口设计中所考虑的问题 399

二、新用户和热练用户 399

§17-2 用户和系统之间的功能划分 399

四、主要用户和次要用户 399

一、屏幕设计 400

二、反馈与辅助 401

四、响应时间 405

三、出错控制 405

五、工作站的设计 406

一、命令语言 408

二、菜单 409

§17-4 交互式用户对话 409

四、图符、图形与色彩 410

三、表格 410

五、自然语言 414

一、直接操纵系统 415

§17-5 交互作用式机械装置 415

小结 416

二、语言识别与合成 416

小案例 417

练习题 418

参考文献 419

一、对需求的不确定性产生影响的可能因素 423

§18-1 选择应用系统研制策略的权变方法 423

第六篇 信息系统资源的开发、实施和管理 423

第十八章 应用系统的研制与实施 423

二、为需求研制保证选择研制策略 424

一、原型法的模型 426

§18-2 应用系统研制的原型法 426

二、原型模型的变异 427

§18-3 应用系统研制的生命周期法 428

§18-4 生命周期法的定义阶段 429

二、可行性评价 430

一、定义提出的问题 430

四、概念设计 431

三、信息需求分析 431

一、物理系统设计 432

§18-5 生命周期法的开发阶段 432

二、物理数据库设计 434

三、程序开发 436

四、规程开发 438

一、转换 440

§18-6 生命周期法的建立和运行阶段 440

二、运行和维护 441

§18-7 项目管理 442

三、岗位检查 442

一、组织改变的理论 443

§18-8 实现信息系统是一个组织的变化过程 443

二、变化的动因 444

三、成功实现的途径 445

四、系统设计和实施的社会技术方法 446

小结 447

练习题 448

小案例 448

参考文献 449

§19-1 信息系统中质量的概念 452

第十九章 信息系统的质量保证与评价 452

二、信息系统管理者的控制和质量保证职责 453

一、上层管理信息系统的控制与质量保证职责 453

§19-2 控制与质量保证的组织职能 453

四、用户的控制和质量保证责任 454

三、信息系统的控制和质量保证功能 454

一、质量保证的条件 455

§19-3 应用项目的质量保证 455

二、应用系统开发中的质量保证 456

四、应用系统质量的维护 457

三、高质量的应用设计 457

五、数据质量的维护 458

小案例 459

§19-5 信息系统应用的事后审计价 459

§19-4 用户开发系统的质量保证 459

一、系统价值的评价 460

三、系统操作的评价 461

二、系统技术的评价 461

一、使用性能监控器进行评价 462

四、系统经济的评价 462

§19-6 现有硬件和软件的评价 462

二、利用系统运行记录和观测数据进行评价 463

一、研究小组 464

三、模拟试验 464

§19-7 对推荐的硬件和软件的评腐 464

三、技术说明书的编写和投标书的征集 465

二、需求研究 465

四、对投标书的评价 466

一、独立审计员 468

二、内部审计员 468

小结 469

练习题 470

参考文献 471

第二十章 信息资源职能的组织与管理 472

一、重点向信息资源管理转移的原因 473

§20-1 从信息系统管理向信息资源管理的转变 473

二、信息资源的职能 474

§20-2 信息资源职能的组织 475

三、信息资源部门 475

一、信息资源的集中控制对于分散控制的压力 476

三、系统操作的集中分散性 478

二、信息系统各种可选的组织形式 478

四、系统的集中与分散开发 480

一、资源分配的集中管理 481

二、资源分配的分散管理 481

§20-3 稀缺的信息系统资源的分配 481

§20-4 信息系统人员的管理 483

一、信息系统工作职务 483

二、信息系统人员的激励 484

三、职业道路的规划 486

四、作业设计 487

§20-5 端点用户计算机的组织与管理 487

一、微型计算机的获得与使用 488

二、端点用户的软件支持 488

小结 489

三、信息中心 489

小案例 490

练习题 491

参考文献 492

§21-1 第五代计算机 494

一、第五代的定义 494

第二十一章 未来发展及其对组织机构和社会的影响 494

四、技术的支持 495

三、人机交互作用 495

二、知识的表示及推理 495

五、日本人进取精神的前景 496

二、政府法规的影响 497

一、远程通信的发展 497

§21-2 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结合 497

§19-8 信息系统的审计 498

一、对个人工作的影响 499

§21-3 信息技术对组织机构和社会的影响 499

三、综合服务数字网络 499

三、工作地点及时间安排 500

二、对组织机构的影响 500

五、家庭电子服务 501

四、就业的转变 501

七、对个人隐私的威胁 502

六、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502

小案例 503

练习题 504

参考文献 505

小结 505

人名索引 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