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1.导论 1
1.1 什么是企业 2
1.2 企业是怎样组织起来的 12
1.3 企业层级组织的激励机制 24
简短的结语 37
2.传统社会主义体制下的“企业” 39
2.1 十月革命前经典作家的设想 40
2.2 十月革命后在列宁领导下的实践 45
2.3 斯大林建立的“企业”模式 54
2.4 中国传统国营企业体制的形成和运行 64
简短的结语 71
3.“企业自治” 73
3.1 50年代初期南斯拉夫对苏式体制的认识和批判 73
3.2 自治企业制度的建立 76
3.3 自治企业制度的基本框架 83
3.4 对自治企业的评价 86
简短的结语 96
4.“行政性分权” 97
4.1 对传统体制疾患的诊断和处方 98
4.2 1957年赫鲁晓夫的大改组 102
4.3 1958年中国的“体制下放” 106
4.4 1970年中国又一次下放运动:“下放越多越革命” 112
4.5 南斯拉夫的“多中心国家主义” 116
简短的结语 120
5.“放权让利,强化刺激” 122
5.1 对古典工业企业管理体制缺陷的认识 123
5.2 按照这一思路改革传统企业体制的尝试 130
5.3 “放权让利”的改革为什么不能成功 146
简短的结语 151
6.“企业承包制” 153
6.1 企业承包制的推广 154
6.2 企业承包制的基本特征和它的实际表现 160
6.3 完善承包制的努力及其结果 164
6.4 承包制为什么不能完善 168
简短的结语 171
7.现代企业制度 173
7、1 公司制的产生和发展 174
7.2 现代公司的特性和类型 183
7.3 公司的法人财产和法人治理结构 188
7.4 不同国家公司制度的主要特点 197
简短的结语 208
8.我国企业“股份制试点”情况和问题 210
8.1 公司制改造的酝酿 211
8.2 1986年试点与“企业股” 220
8.3 1992年后按“规范意见”进行的试点 232
简短的结语 244
9.怎样把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造为现代公司 245
9.1 重构我国公有产权结构的依据 246
9.2 建立层级持股的国有持股公司 252
9.3 实现国有产权重组的步骤 257
9.4 创建新的公有制形式:重建企业与银行的关系 260
9.5 创建新的公有制形式: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职能 266
9.6 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 268
简短的结语 271
10.企业改革与其他方面改革的配套关系 273
10.1 为什么要进行配套改革以及从哪些方面进行配套改革 273
10.2 有关企业配套改革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方针 276
10.3 市场经济的不同模式及其配套关系 280
10.4 与企业改革相联系的重点领域的改革设计 288
简短的结语 302
主要参考文献 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