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中国文化与中国伦理精神 1
一 文化的认同 3
二 伦理 伦理史 伦理精神 20
三 中国伦理精神的特质 32
四 中国伦理精神建构的历史过程 49
上篇 先秦--中国伦理精神的孕育与展开 62
第一章 中国伦理精神的孕育与发端 62
一 古神话中的伦理精神倾向 62
二 《周易》的伦理精神体系与伦理哲学模式 68
三 伦理精神的发端 71
第二章 儒家的伦理政治精神 74
一 孔子的“礼”与“仁”:儒家伦理精神之母胎 76
二 孟子的“仁”与“义”:主观伦理精神之扩充 104
三 荀子的“礼”与“教”:客观伦理精神之确立 127
第三章 道家的人生智慧 140
一 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 141
二 庄子的逍遥与超脱 155
三 道家伦理精神:道心 168
第四章 墨家的社会伦理精神 173
一 兼爱精神 175
二 义利精神 180
三 墨家伦理精神 184
第五章 法家的政治伦理精神 187
一 管仲学派的礼法并举 188
二 韩非的非道德主义 192
三 法家伦理精神 196
第一章 两汉德性--中国伦理精神的封建化与抽象性统一 204
中篇 汉唐--中国伦理精神的抽象性发展 204
一 “大学之道”、“中庸境界”与儒家德性之确立 205
二 中国封建伦理精神之确立--董仲舒的“三纲五常” 234
三 王充的性命论与大一统伦理精神的内在否定性 251
第二章 魏晋道心 262
一 魏晋风度与玄学伦理 262
二“名教”与“自然” 267
三 人生态度 273
四 玄学伦理与民族精神结构 280
第三章 隋唐佛性 285
一 人生哲学与超人生哲学 287
二 佛之伦理本性 293
三 修行论 299
第四章 道统说、复性论与向宋明理学的过渡 306
一 韩愈的道统说 306
二 李翱的复性论 310
第一章 理学之开端--周郭颐的圣人精神 319
下篇 宋明理学--中国伦理精神的辩证综合 319
一 为圣之本--诚 320
二 为圣之道--仁、义、中、正 322
三 为圣之功--虚静无欲 324
第二章 程朱道学 326
一 二程的天理人欲 326
二 朱熹的官方哲学 339
第三章 陆王心学 358
一 陆九渊的“良心” 358
二 王守仁的良知 366
第四章 王夫之对宋明理学的批判性总结 379
一 “性日生”论 380
二 理欲观 385
三 “成人之道” 387
第五章 戴震对理学的批判与传统伦理精神的自我否定 391
一 “血气心知”的人性论 391
二 达情遂欲的理欲观 396
三 “必然”与“自然”相统一的精神格局 400
第六章 《四书》模式与理学模式 404
结论 中国传统伦理精神的突破与现代转化 410
一 中国传统伦理精神的形态与内存矛盾 410
二 中国传统伦理精神的理论系统与建构原理 418
三 近代资产阶级对传统伦理的突破 429
四 中国当代伦理的现状 432
五 中国伦理精神的重建 434
六 传统的评估与道德现代化的思路 457
后记 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