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1
本书常用符号 1
第一章 掩体 1
目录 1
参考书目 16
第二章 系统 19
参考书目 29
第三章 人对热环境的反应 31
3.1 基本原则 31
3.2 前人的研究成果 34
3.3 生存 37
3.3.1 体内新陈代谢产热 39
3.3.5 呼吸的干热损失 40
3.3.6 衣服的热传导 40
3.3.2 皮肤水分扩散造成的热损失 40
3.3.4 呼吸的潜热损失 40
3.3.3 汗分泌的蒸发热损失 40
3.3.7 辐射热损失 41
3.3.8 对流热损失 41
3.3.9 热平衡方程 41
3.4 热舒适 42
3.4.1 热舒适方程 42
3.4.2 热指标 43
3.4.3 对不舒适的评价 47
3.4.4 环境的通用指标 51
3.4.5.1 湿度 53
3.4.5 特殊因素 53
3.4.5.2 瞬时热 54
3.4.5.3 空气流动 . 56
3.4.5.4 不对称性 57
3.4.5.5 睡眠 59
3.4.5.6 年龄、性别、人种和体格状况 59
3.4.5.7 其它环境因素 59
3.4.5.8 计算值、实验室测定值与现场实测值之比较 59
3.4.5.9 新鲜空气 61
3.4.5.10 舒适与行为的关系 62
3.5 工作效率 62
3.6 健康标准 63
3.7 心理、社会与经济的因素 64
3.8 热反应特征对设计的一般影响 65
参考书目 66
附录3A:热平衡方程与热舒适方程;工作温度图表 69
附录3B:热舒适图表 73
第四章 气候 101
4.1 导言 101
4.2 一般概念 103
4.2.1 范围 103
4.2.2 概率 104
4.3 气候与建筑形式的相互作用以及若干建筑实例 113
4.4 气候的要素 122
4.4.1 太阳运动 124
4.4.2 太阳辐射 137
4.4.2.1 晴天最大太阳辐射强度 137
4.4.2.2 每天的晴天太阳辐射量月平均值 142
4.4.2.3 每小时的太阳辐射量 146
4.4.2.4 部分阴天或全阴天的太阳辐射量 147
4.4.2.5 小结 148
4.4.2.6 太阳辐射量计算实例 148
4.4.2.7 编制太阳辐射图表的若干实例 152
4.4.3 温度 153
4.4.4 风 155
4.4.5 湿度 158
4.5 微气候 158
4.5.1 风 159
4.5.2 温度 160
4.5.3 湿度 162
4.5.4 日照与遮荫问题 163
4.5.5 城镇气候 164
参考书目 166
附录4A:太阳轨道图与覆盖图 169
附录4B:倾斜面修正系数R-值 199
第五章 建筑物的稳态热损失 205
5.1 导言 205
5.2 导热系数 205
5.2.1 影响导热系数的因素 205
5.2.2 热阻系数 206
5.3 热阻 206
5.3.1 组合构件的热阻 206
5.3.2 构件表面与空气之间的传热 207
5.3.2.1 内表面传热 208
5.3.2.2 外表面传热 208
5.4 传热系数:U-值 209
5.4.1 空腔或空气间层的热作用 210
5.4.2 U-值的计算 210
5.4.3 窗户的传热系数 213
5.4.4 有窗户的墙体U-值 213
5.4.5 地面层的传热系数 214
5.5 通过构件的温度梯度 217
5.6 冷凝 219
5.6.1 湿度 219
5.6.2 窗户表面结露 220
5.6.3 围护结构的内部冷凝 221
5.7 通过外围护结构的热损失 228
5.8 通风热损失 229
5.9 供暖期中的能耗量 232
参考书目 233
附录5:U-值表(摘自IHVE指南) 234
第六章 太阳辐射得热——稳态条件与周期条件 239
6.1 太阳辐射的影响 239
6.2 吸收 239
6.3 辐射率 240
6.4 综合温度 241
6.5 太阳辐射引起通过外围护结构的热流量 245
6.6 透过玻璃的太阳辐射 252
6.6.1 玻璃的传热特性 252
6.6.2 太阳辐射得热系数 254
6.7 太阳辐射对建筑物的影响——周期性热输入 257
参考书目 263
7.1 间歇供暖的温度波动问题 265
第七章 建筑物的间歇供暖——冬季条件 265
7.2 间歇供暖的能耗量问题 271
参考书目 277
第八章 空气对建筑物的自然渗透 278
8.1 空气渗透 278
8.2 空气渗透量的计算 278
8.3 风压作用 279
8.4 通过开口的气流 282
8.5 热压作用——烟囱效应 284
8.6 风压与热压的综合作用 286
8.7 通过窗户周围缝隙的空气渗透 286
8.8 空气总渗透量 287
8.9 利用通风降温 288
参考书目 289
第九章 建筑物的体型 291
9.1 影响建筑物热损失的变量 291
9.2 表面积与体积之关系 291
9.3 “热立方体” 294
9.4 外围护结构热损失、通风热损失与建筑物体积之间的关系 302
9.5 在温带地区热流量、窗户面积与建筑物朝向之间的关系 303
9.5.1 “玻窗面积/外墙面积”比对环境温度的影响 303
9.5.2 房间平面型与面积对环境温度的影响 304
9.5.2.1 房间的宽度 304
9.5.2.2 房间的进深 305
9.6 建筑物的体型与太阳辐射得热量之间的关系 305
参考书目 310
10.2 温度的测定 311
10.1 需要的数据 311
第十章 实验方法 311
10.3 湿度 313
10.4 气流速度 314
10.5 日照灯 315
10.6 电模拟法 318
10.6.1 热容量(电容)、热阻(电阻)及时间之间的关系 320
10.6.1.1 热系统 320
10.6.1.2 电系统 321
10.6.2 模拟换算比 321
10.7 实验模型 323
参考书目 324
11.1 流动系统 325
第十一章 工程设备 325
11.2 系统中的能量分配 328
11.3 系统中的能量转换 336
11.4 系统中的能量贮存 344
11.5 互补系统 349
11.6 系统的大小 353
11.7 系统的控制 356
11.8 工程设备是建筑物的子系统 360
参考书目 367
第十二章 能量费用评价——能量分析法 368
12.1 导言 368
12.2 能源的计量 368
12.3 建筑物能源分配模式 369
12.5.1 贴现计算法 370
12.5 用市场价格进行寿命周期费用评价 370
12.4 寿命周期费用评价法 370
12.5.2 通货膨胀 372
12.5.3 贴现率 373
12.5.4 敏感度分析 374
12.5.5 用市场价格进行寿命周期费用评价的计算实例 374
12.6 用一次能量费用评价法进行寿命周期费用评价 380
12.6.1 根据一次能量费用评价法计算运行费用 380
12.6.2 一次能量费用评价法计算实例 381
12.7 能量分析法 382
12.7.1 说明 383
12.7.2 能量单位 383
12.7.3 劳动力——人力 383
12.8.1 能量分析法应用实例 384
12.8 用能量分析法进行寿命周期费用评价 384
12.9 总结 385
参考书目 386
附录12A 总现值系数表 386
附录12B 等额支付现值系数表 387
附录12C 定期支付现值系数表 389
附录12D 投资回收系数表 391
附录12E 债务偿还基金系数表 392
第十三章 自然能源、热泵与热回收 393
13.1 太阳能与建筑物 393
13.1.1 平板式集热器 393
13.1.2 家用热水系统 394
13.1.3 太阳能供暖 395
13.1.4 太阳能供冷 397
13.1.5 经济性 398
13.2 风能与建筑物 399
13.2.1 大规模应用 401
13.2.2 中等规模应用 401
13.2.3 小规模应用 401
13.2.4 风能在建筑物中的应用 402
13.2.5 经济性 402
13.3 热泵 403
13.3.1 以空气为热源及冷源 404
13.3.2 土地作为热源及冷源 404
13.3.3 用水作为热源及冷源 405
13.3.4 热量的分配 405
13.3.5 热泵在大型建筑物里的应用 405
13.3.6 热泵在住宅里的应用 406
13.3.7 经济性 407
13.4 建筑物内的热回收 408
13.4.1 热泵作为热回收系统 409
13.4.2 从废气中回收热能 409
13.4.2.1 平板式换热器 409
13.4.2.2 热管换热器 410
13.4.2.3 循环(Run-around)系统 410
13.4.2.4 旋转式换热器 410
13.4.2.5 循环式双塔喷射换热器 411
13.4.3 照明热量的回收 411
13.4.4 燃烧废气中的热回收 411
13.4.5 费用效果 411
参考书目 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