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绪论 1
第一节接触网的基本要求 1
第二节接触网的组成和分类 1
第三节接触网的发展趋势 6
第一篇接触网设计基础 9
第一章接触网的设计组成和计算条件 9
第一节接触网的设计组成 9
第二节计算气象条件的确定 10
第三节计算负载的决定 16
第二章悬挂线索的机械计算 22
第一节概述 22
第二节简单悬挂的弛度计算 23
第三节悬挂线索实际长度的计算 32
第四节悬链线方程 35
第五节简单悬挂的状态方程 39
第六节当量跨距 40
第七节起始情况的决定 42
第八节复合导线的特性系数 45
第三章链形接触悬挂的计算 48
第一节链形悬挂的计算特点和吊弦的受力分析 48
第二节链形悬挂承力索的弛度计算 51
第三节半补偿链形接触悬挂安装曲线的计算 54
第四节临界负载qlj与接触线无弛度时承力索张力7c0的确定 57
第五节无载承力索的张力与弛度计算 58
第六节全补偿链形悬挂的张力与弛度 59
第七节双链形悬挂的计算 63
第八节链形悬挂状态方程式的分析 65
第九节无补偿和半补偿链形悬挂的状态方程式 70
第十节链形悬挂安装曲线的通用程序 71
第四章跨距和锚段许可长度的决定 75
第一节简单接触悬挂的受风偏移和跨距长度 76
第二节链形悬挂接触线的受风偏移和跨距长度 81
第三节半补偿链形悬挂锚段长度的计算 87
第四节沿锚段长度接触导线内张力的讨论 94
第五章支持装置和支柱结构 98
第一节支持装置 98
第二节支柱结构 103
第三节支柱负载计算 105
第四节软横跨支柱容量校验 110
第五节软横跨预制计算 116
第六章基础设计及校核 124
第一节土的力学性质和容许承载力 124
第二节棱柱形基础计算 131
第三节扩大基础计算 140
第四节爆扩桩基础计算 145
第七章接触网平面设计 151
第一节站场接触网平面设计 151
第二节区间接触网平面设计 155
第三节隧道内接触网设计 161
第四节接触网的供电与分段 168
第五节接触网的接地与防雷 170
第六节支柱侧面限界 172
第七节接触网平面图 173
第八节接触线高度 175
第八章接触网设计的机辅设计 178
第一节概述 178
第二节接触网手工设计系统分析 178
第三节接触网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描述 181
第四节接触网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 183
第二篇接触网受流理论 192
第九章接触悬挂的工作特性 192
第一节弓线间的接触压力 192
第二节简单接触悬挂的受力升高 196
第三节具有简单支柱吊弦的链形悬挂的弹性 197
第四节具有弹性吊弦的链形悬挂的工作特性 200
第五节接触线坡度计算 203
第十章高速运行时接触悬挂的振动特性 208
第一节振动与离线 208
第二节振动微分方程 209
第三节谐振速度的近似解法 213
第四节接触悬挂的抬升量 214
第五节高速受流的稳定性 220
第十一章受流系统分析 228
第一节受流质量 228
第二节受电弓抬升力 229
第三节受电弓的动态特性 233
第四节受电弓——接触悬挂系统的模型 240
第十二章受电弓——接触网系统计算机动态仿真 245
第一节受电弓——接触悬挂系统的模型 245
第二节在一般区间的计算方法 249
第三节计算条件及实现方法 251
第十三章刚性接触悬挂的受流理论 255
第一节概述 255
第二节刚性接触悬挂的结构与受流 256
第三节刚性接触悬挂的受流理论 261
第四节弹簧支持刚性接触悬挂的受流特性 264
第五节受流器的选择与最佳匹配 267
第三篇接触网检测技术 269
第十四章接触网检测原理 269
第一节概述 269
第二节检测信号 274
第三节定位信号 282
第四节接触网检测车振动位移量补偿 290
第十五章接触网检测的数据采集系统 298
第一节概述 298
第二节模拟信号的采集与保持 299
第三节模拟通道及模拟转换原理 301
第四节CPU与A/D转换器的连接 306
第十六章硬件设计 318
第一节概述 318
第二节数据采集接口电路 319
第三节CPU与I/O接口电路 322
第四节多机通讯接口 330
第十七章软件系统 343
第一节软件系统设计 343
第二节软件系统组成 346
附录 351
附录一接触网平面图例 351
附录二接触网主要线材特性 356
附录三绝缘子类型规格及技术特性 360
附录四支柱型号及规格 364
附录五钢柱基础和横卧板类型选用表 367
附录六拉杆、腕臂、定位管、定位器类型选用表 370
附录七线路资料 374
附录八接触网名词解释 378
参考文献 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