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世纪的品德素质教育 中外学者纵论传统文化与青少年品德培养》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罗国杰主编;教育部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道德科学研究院组织编写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503728809
  • 页数:426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篇:21世纪品德素质展望 1

第一章 道德、传统和全球共同体 1

目录 1

英国伦敦格雷沙姆学院教授 约翰·伯克 3

一、我们都是无可逃避的道德存在物 3

二、重视品质道德不会导致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8

三、摆脱道德困境必须解决的两个问题 11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教授陆士桢 28

一、未来影响品德素质的社会因素 28

第二章 面向21世纪的青少年品德教育 28

二、21世纪的中国青少年应具备的品德素质 31

三、改革青少年品德教育的思路和方法 33

第三章 精神文明建设与21世纪人才品德 37

中国教育部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硕士 樊建新 37

一、任何社会都必须确立自己的主流意识 37

二、精神文明建设对21世纪的中国具有战略意义 39

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培养“四有”新人 40

四、学校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42

五、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44

一、必须高度重视青少年品德心理的研究 48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伦理学学会副会长许启贤 48

第四章 重视青少年品德心理研究 48

二、如何进行青少年品德心理的研究 50

第五章 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塑造中国人民大学道德科学研究院副教授、博士葛晨虹 53

一、健全人格的涵义 53

二、健全人格的理想状态 56

三、健全人格的塑造 58

第六章 多元文化社会中的道德价值英国赫尔大学哲学系主任、教授布伦达·阿尔蒙德 63

一、什么是多元文化社会? 64

二、作为规范概念的多元文化主义 66

三、自由主义和文化 68

四、自由主义的价值观 70

五、多元社会中的道德价值 72

六、结论 74

第七章 科尔伯格理论与儒家思想 77

中国人民大学道德科学研究院博士 李茂森 94

一、道德的概念 94

二、对道德要求的不同侧重 95

三、认知发展论 97

四、道德讨论和正义团体 101

五、结论 104

中心主任、教授高岚·考斯特 107

第八章 高科技社会中的道德责任教育瑞典林肖坪大学应用伦理学 107

一、道德责任的范围 108

二、不可管理性问题 109

三、4个例子 110

四、控制技术的发展是可能的吗? 114

五、“积少成多” 115

六、高科技社会需要的道德素质和教育展望 115

第九章 人类的未来与中庸之道 134

中国教育部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硕士 杨宗元 134

一、人们对未来的基本看法 134

二、中庸之道的基本内容 137

三、中庸思想的现代价值 142

第十章 人才与中国道德建设 145

中国人民大学道德科学研究院博士 韦正翔 145

一、社会发展与人才 145

二、创造性与人才 147

三、道德建设与人才 148

第二篇:品德素质教育的历史反思 153

第十一章 国土、语言和人民:威尔士基督教文化的来龙去脉 153

英国威尔士大学兰姆彼特分校副校长、教授、博士 德·彼·戴维斯 153

一、威尔士国土的源流 154

二、威尔士语言与基督教文化 157

三、威尔士语言与威尔士人民的信仰 161

第十二章 奥德修斯之床:道德教育、技能和文化英国杜伦大学 178

高级讲师、博士 理查德·史密斯 178

一、抓住道德原则的本质 178

二、《奥德赛》对技能的本质和作用的揭示 182

第十三章 品德教育的历史复兴中国中山大学理论部主任、教授、博士 李萍 207

中国中山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夏纪梅 207

一、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提出的问题 207

二、道德教育的缺憾与反省 209

三、品德教育复兴的意义及定位 211

一、青少年的人格质量将支撑起未来现代化建设的高度 214

第十四章 青少年道德品质培养的一些问题 214

中国苏州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李兰芬 214

二、学校教育现状与青少年人格培养的背离 216

三、培养青少年人格能力的学校教育原则 218

第十五章 从孝的演变看道德观的历史性 222

中国山东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 齐涛 222

一、父权与孝的原初意义 222

二、孝的理论扩展 223

三、孝的法律延伸 223

四、孝的回归历程 224

五、关于孝的几点思考 225

第十六章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小学品德教育 226

中国教育部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 史习江 226

一、新时期品德教育的改革与探索 227

二、有中国特色的中小学校德育体系 231

三、品德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234

第十八章 道德教育和文化传承 239

第三篇:传统文化对品德素质培养的作用 239

一、学校德育的新定位 239

第十七章 中国学校道德教育的新走向中国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所长、教授 王殿卿 239

二、传统美德教育的新定位 241

三、正在进行的传统美德教育实验 243

英国威尔士大学兰姆彼特分校哲学系主任、高级讲师、博士 大卫·考克本 247

一、同样的道德文化造就同样的道德观念 247

二、继承一种文化就是继承一种感情和态度 249

三、如何评价继承下来的感情和态度 251

四、道德教育使人具有道德自我意识 253

第十九章 21世纪的人品教育和传统文化的作用 272

日本国社团法人伦理研究所理事长、博士丸山敏秋 272

一、超越现代文明 272

二、“地球伦理”的理念 274

三、人品教育的根本课题 276

四、发挥日本传统精神的作用 278

第二十章 中国传统文化与21世纪人才培养 281

中国人民大学道德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伦理学学会会长、教授 罗国杰 287

一、传统文化与人才培养 287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 288

三、传统文化与培养高素质人才 295

第二十一章 中国传统义利观与21世纪人的价值 297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 吴潜涛 297

一、现代文明的弊端与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困境 297

二、21世纪人的价值走向与中国传统义利观的作用 300

第二十二章 中国传统理欲观与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伦理学研究室主任、中国伦理学学会副会长、研究员 陈瑛 303

一、中国古代“理”、“欲”概念辨析 304

二、中国古代理欲观的主要内涵 306

三、中国古代理欲观的主要优点 313

第二十三章 孝伦理与人的素质 315

中国人民大学道德科学研究院副教授、博士 龚群 315

一、孝与道德养成 315

二、孝的生成机制和意蕴扩充 316

三、孝和现代人的道德养成 318

第二十四章 儒家的道德遗产及其现代相关性 319

英国威尔士大学兰姆彼特分校高级讲师、博士 姚新中 319

一、儒家思想的现代相关性 320

二、责任的伦理观 322

三、对教育的全面理解 323

四、生命的人本主义意义 328

第二十五章 先秦儒家的人生学说及其现代价值 348

中国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陈谷嘉 348

一、人的本质:“仁者人也” 349

二、人生的价值:“仁者爱人” 351

三、人生辉煌的途径:修身与德教 355

中国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温克勤 357

一、孔子人格思想的内涵 357

第二十六章 孔子的人格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357

二、孔子人格思想的特点 360

三、孔子人格思想的现代价值 362

四、对待孔子人格思想应有的正确态度 363

第二十七章 荀子的“隆礼重法”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366

中国教育部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硕士王群瑛 366

一、荀子学术生平简介 366

二、荀子论礼法的起源 368

三、荀子论礼法的作用 369

四、荀子隆礼重法思想的现代价值 371

一、墨子的生平事迹 376

第二十八章 墨子的节俭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376

中国教育部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编审、博士 夏伟东 376

二、墨子与节俭相连的有关思想综述 379

三、墨子的节俭思想 382

四、墨子节俭思想的现代价值 386

第二十九章 道家人论及其现代价值 392

中国人民大学道德科学研究院秘书长、教授、博士 焦国成 392

一、道家思想宗旨 392

二、道家人论要义 394

三、道家人论的现代价值 397

中国教育部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前主任、《高校理论战线》杂志总编辑、教授 武兆令 402

附录一 在“传统文化与青少年品德教育”中英国际学术交流 402

开幕式上的致辞 402

附录二 为人类道德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而努力 404

中国人民大学道德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总编辑 徐惟诚 404

安德勒斯·普伦戴尔博士 407

附录四 面向21世纪的人才的品德培养——中英国际学术交流述评 407

附录三 多元文化组织中的领导机制 410

英国伦敦格雷沙姆学院院长 410

中国教育部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 410

樊建新 杨宗元 王群瑛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