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章 辐射平衡 5
一、辐射物理概要 5
二、地球表面接受的太阳能——量的效应 11
三、地球表面接受的太阳能——质的效应 25
四、天空辐射(漫射) 29
五、短波反射(反射率) 29
六、热辐射和长波交换 34
七、净辐射 36
八、净辐射和太阳辐射的关系 40
九、地球的辐射平衡 42
十、进入植冠和水体内部的光线 44
十一、仪器 48
第二章 土壤热通量和土壤温度 68
一、引言 68
二、热传导定律和土壤的热性质 68
三、热量向地下的渗透 72
四、日和季的土壤温度型 72
五、土壤温度廓线 74
六、结构对土壤热通量和温度的影响 75
七、土壤热通量和土壤水分的关系 76
八、土壤热量和土壤呼吸 77
九、仪器 79
二、自由对流和强迫对流 83
三、片流副层 83
第三章 感热通量、地面温度和空气温度 83
一、引言 83
四、地面对空气的热量输送 84
五、片流副层上面的感热输送 85
六、小物体和植物叶子上的热量输送 87
七、温度廓线(理论值) 90
八、热稳定度的概念 91
九、湿绝热递减率 93
十、自然表面上的温度廓线 94
十一、植冠内的温度廓线 96
十二、温度的日波动和年波动 97
十三、高度对空气温度型式的影响 99
十四、测量气温的仪器 100
十五、测量表面温度的仪器 103
二、外边界层和内边界层 107
第四章 风和湍流输送 107
一、边界层概论 107
三、风速对数廓线 109
四、廓线参数Z0和d 111
五、大气稳定度和理查孙数 114
六、雷诺相似原理 115
七、非中性稳定时通量廓线关系 116
八、风速廓线参数的测量 119
九、植冠内部的内速 120
十、开阔水面上的风 121
十一、风的日变化型式 122
十二、风向和风速的季节变化型式 123
十三、风速仪器 127
一、引言 137
二、物理概念 137
第五章 大气湿度 137
三、饱和的概念 140
四、以饱和为基础的湿度度量法 141
五、空气的湿度结构 142
六、水汽压的廓线 144
七、水汽由蒸发表面向空气中的输送 145
八、露 147
九、测量湿度的仪器 150
十、露量器 155
第六章 土壤温度状况的变更 157
一、引言 157
二、坡度和方位 157
三、覆盖 162
四、人工加热土壤 168
五、热水灌溉或冷水灌溉 169
第七章 蒸散 172
一、引言 172
二、估计蒸散的水文学方法 174
三、估计蒸散的微气象学方法 175
四、可能蒸散的概念 186
五、感热平流的概念 194
六、估计蒸散的经验方法和组合方法 203
七、用于土壤水分管理的簿记法 209
八、测量蒸散的仪器 211
第八章 光合作用 224
一、引言 224
二、二氧化碳的净同化作用 224
三、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子 228
四、应用于光合作用的阻力概念 231
五、光能转化和光合效率 232
六、光合作用和水分利用率 234
七、光合作用的田间测量 235
第九章 二氧化碳平衡 243
一、引言 243
二、二氧化碳浓度的类型 244
三、作物生长时的二氧化碳平衡 255
第十章 风障和护田林效应 259
一、引言 259
二、护田林带的风、水分保持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261
三、护田林带内的风速与湍流 263
四、护田林带内的小气候 267
五、植物对护田林的生理反应 273
六、护田林内可能的和实际的水分利用 276
七、用模式来预告护田林对蒸散的影响 281
八、护田林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283
九、护田林对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285
第十一章 霜冻与防霜 289
一、引言 289
二、霜冻的类型 289
三、典型的辐射霜冻 292
四、霜冻发生的气候学 294
五、防霜方法 295
第十二章 提高水分利用率的一些新方法 308
一、引言 308
二、抗蒸腾 308
三、反射材料 311
四、富集二氧化碳 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