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分配的三要素 2
二、广义分配和狭义分配 7
三、宏观分配与微观分配 10
四、经济运行中的分配总格局 13
五、关于方法论的说明 16
第一篇 分配的基础与特征 19
第一章 约束分配的经济条件 21
第一节 生产力发展与社会分配方式转换 21
第二节 我国现阶段经济状况对分配的影响 29
第三节 合理分配的经济推动作用 37
第二章 制约分配的体制因素 43
第一节 分配与所有制 44
第二节 分配与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 52
第三节 分配与宏观调控体系 56
第四节 分配与企业经营方式 64
第三章 社会主义分配的基本特征 71
第一节 目标协同性: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72
第二节 机制相融性;计划分配与市场分配相结合 92
第三节 规则多样性: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规则并存 97
第二篇 宏观考察:国民收入分配 101
第四章 宏观分配对象:国民收入 103
第一节 国民收入范畴 103
第二节 国民收入创造 105
第三节 怎样把“蛋糕”做得更大 112
第四节 两种核算体系中的国民收入比较 118
第五章 国民收入分配的总过程 123
第一节 可分配国民收入的合理界定 123
第二节 生产领域中的初次分配 127
第三节 全社会范围内的再分配 129
第四节 国际收支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作用 136
第六章 国民收入分配结构 139
第一节 国民收入分配的结构层次 139
第二节 积累与消费比例关系的最优化问题 144
第三节 积累基金分配与投资结构 152
第四节 消费基金分配与消费结构 160
第七章 国民收入分配的均衡与非均衡 164
第一节 国民收入总量分配的均衡态 164
第二节 总量非均衡分配:国民收入超分配 167
第三节 分配失衡与经济波动 174
第四节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合理化 179
第八章 国民收入分配的调控机制和政策 189
第一节 国民收入分配的调控机制与政策体系 189
第二节 分配调控机制的整体功能 196
第三节 分配调控机制的具体作用形式 200
第四节 建立和完善分配调控机制作用的微观基础和市场环境 214
第三篇 微观分析:个人收入分配 219
第九章 个人收入分配的理论前提 221
第一节按劳分配理论溯源 221
第二节 马克思按劳分配学说的精华 235
第三节 马克思分配模式构想的缺陷 242
第四节 按劳分配的最初实践 247
第五节 传统分配模式剖析 258
第十章 按劳分配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关系 263
第一节 来自商品经济实践的质疑 263
第二节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按劳分配的相容性 265
第二节 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实现过程 271
第四节 按劳分配在欠发达商品经济阶段的特点 277
第十一章 按劳分配中的劳动计量 281
第一节 劳动计量的客观性:“劳”的本质 281
第二节 劳动计量的现实性:两种尺度的转换 284
第三节 劳动计量的可行性:劳动比较和换算 290
第十二章 工资制度及其改革的目标模式 294
第一节 工资本质的双重体现 294
第二节 工资改革的基本方向 299
第三节 竞争性企业的工资改革模式 307
第四节 非竞争性企业的工资改革模式 311
第五节 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的工资改革模式 313
第十三章 个人收入分配形式的多元化 318
第一节 分配形式多元化是商品经济条件下分配结构的长期趋势 318
第二节 按能分配 320
第三节 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323
第四节 按资分配与财产收益 325
第五节 按需分配 329
第六节 多种分配形式的相互调适 332
第十四章 个人收入分配的社会调控 336
第一节 公平——适度分配:个人收入分配调控的基本目标 336
第二节 双向调控:公平分配的实现途径 341
第三节 增量调控;适度分配的对策选择 347
第四节 结构调控:个人收入的流转导向 350
第五节 综合调控:调控机制与政策的大配套 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