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总论 1
目录 1
第一章 绪论 3
第一节 植被研究的理论和生产意义 3
第二节 中国植被研究简史 4
第三节 建国以来植被研究的主要成就 10
第二章 影响中国植被分布的自然条件 19
第一节 地貌 19
第二节 气候 27
第三节 土壤 51
第三章 中国新生代植被的发展和演变 61
第一节 中国新生代自然地理概况 61
第二节 中国新生代的植被 65
第一节 植物区系的基本特点 82
第四章 组成中国植被的植物区系特征 82
第二节 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和起源 86
第三节 主要建群植物的区系特性和地理分布 114
第二篇 中国的主要植被类型 143
第五章 中国植被分类的原则、单位及系统 143
第一节 植被分类的原则 144
第二节 植被分类的单位和系统 149
第六章 针叶林 157
第一节 寒温性针叶林 159
第二节 温性针叶林 211
第三节 温性针阔叶混交林 219
第四节 暖性针叶林 230
第五节 热性针叶林 247
第七章 阔叶林 250
第一节 落叶阔叶林 252
第二节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279
第三节 常绿阔叶林 306
第四节 硬叶常绿阔叶林 356
第五节 季雨林 363
第六节 雨林 379
第七节 珊瑚岛常绿林 397
第八节 红树林 402
第八章 竹林 411
第一节 概论 411
第二节 中国竹林的主要类型 417
第九章 灌丛和灌草丛 430
第一节 常绿针叶灌丛 436
第二节 常绿革叶灌丛 438
第三节 落叶阔叶灌丛 446
第四节 常绿阔叶灌丛 485
第五节 灌草丛 494
第十章 草原与稀树草原 505
第一节 草原 505
第二节 稀树草原 578
第十一章 荒漠(包括肉质刺灌丛) 583
第一节 荒漠 585
第二节 肉质刺灌丛 611
第十二章 冻原和高山植被 613
第一节 高山冻原 617
第二节 高山垫状植被 620
第三节 高山流石滩植被 625
第十三章 草甸 628
第一节 典型草甸 633
第二节 高寒草甸 642
第三节 沼泽化草甸 653
第四节 盐生草甸 658
第十四章 沼泽和水生植被 666
第一节 沼泽 666
第二节 水生植被 682
第十五章 栽培植被 698
第一节 栽培植被及其分类原则和系统 698
第二节 栽培植被类型概述 701
第三节 栽培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 726
第十六章 中国植被地理分布的规律性 731
第一节 中国植被的水平分布规律 731
第二节 中国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的规律性 738
第一节 中国植被区划的原则和依据 749
第三篇 中国植被区划 749
第十七章 中国植被区划的原则、单位和系统 749
第二节 中国植被区划的单位 754
第三节 中国植被区划系统 758
第十八章 寒温带针叶林区域 760
第一节 区域概况 760
第二节 植被分区各论 764
第十九章 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域 772
第一节 区域概况 772
第二节 植被分区各论 777
第二十章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 788
第一节 区域概况 788
第二节 植被分区各论 799
第一节 区域概况 823
第二十一章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 823
第二节 植被分区各论 836
第二十二章 热带季雨林、雨林区域 889
第一节 区域概况 889
第二节 植被分区各论 896
第二十三章 温带草原区域 917
第一节 区域概况 917
第二节 植被分区各论 930
第二十四章 温带荒漠区域 956
第一节 区域概况 956
第二节 植被分区各论 979
第二十五章 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域 1022
第一节 区域概况 1022
第二节 植被分区各论 1037
第二十六章 森林植被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恢复 1072
第四篇 植被的利用、保护和改造 1072
第二十七章 草场植被的合理利用与草场生态系统的管理 1080
第二十八章 荒漠植被的合理利用和绿洲生态系统的建立 1095
第二十九章 沼泽植被资源的利用和改造 1104
第三十章 作物群落的高产组合问题 1107
第三十一章 植被与水土保持 1114
第三十二章 利用植被改造农区自然环境——大地园林化 1122
第三十三章 植被在围海垦涂中的作用 1126
第三十四章 热带-亚热带经济植物引种中的生态学问题 1131
第三十五章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与陆地生态系统的保护 1139
植物中名、拉丁名对照表 1145
植物拉丁名、中名对照表 1249
参考文献 1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