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总论 3
第一章 概况 3
第一节 地理概况 3
第二节 勘探概况 6
第二章 勘探历程 15
第一节 全面石油地质调查和初探阶段(1954~1962年) 15
第二节 勘探调整阶段(1963~1969年) 19
第三节 勘探恢复和发展阶段(1970~1984年) 20
第四节 集中勘探百色盆地阶段(1985~1989年) 25
第一节 震旦系至志留系 27
第三章 区域地层 27
第二节 泥盆系至中三叠统 34
第三节 上三叠统、侏罗系及白垩系 42
第四节 第三系和第四系 47
第四章 区域构造 49
第一节 基底特征 49
第二节 盖层构造发育历史 52
第三节 区域构造发育特点 58
第四节 构造单元划分 60
第五节 地表构造特征及局部构造类型 67
参考文献 78
第一节 沉积相模式 81
第二节 晚震旦世沉积相 81
第一章 沉积相 81
第二篇 上震旦统至中三叠统海相地层勘探区 81
第三节 寒武纪沉积相 88
第四节 奥陶纪沉积相 91
第五节 志留纪沉积相 95
第六节 泥盆纪沉积相 98
第七节 石炭纪沉积相 104
第八节 二叠纪沉积相 108
第九节 早、中三叠世沉积相 116
第二章 生油层、储集层及盖层 123
第一节 油气苗及沥青显示 123
第二节 生油层 125
第三节 储集层 145
第四节 盖层 149
第五节 储盖组合 151
第三章 水文地质概况 156
第一节 各类岩石的含水性 156
第二节 构造特征对地下水的影响 157
第三节 地下水分带与油气藏保存 159
第四章 重点区块含油气性评价与概述 166
第一节 含油气评价 166
第二节 黔南坳陷含油气性简述 172
第三节 南盘江坳陷含油气性简述 190
第四节 桂中坳陷含油气性简述 202
参考文献 212
第一节 概况 218
第一章 赤水地区 218
第二节 地层和构造 218
第三节 石油地质特征 222
第四节 太和、旺隆气田地质 224
第五节 气田开发简况 230
第二章 绥江地区 231
第一节 概况 231
第二节 地层与构造 232
第三节 石油地质特征 237
第四节 勘探前景 239
第一节 概况 240
第三章 楚雄盆地 240
第二节 地层 241
第三节 构造 247
第四节 石油地质基本特征 252
第五节 评价 258
第四章 十万大山盆地 260
第一节 概况 260
第二节 地层与岩浆岩 261
第三节 沉积相 265
第四节 构造 270
第三篇 中生代沉积盆地 275
概述 275
第五节 生油层 276
第六节 储盖组合及圈闭 283
第七节 勘探前景 290
第二节 地层 291
第五章 桂平盆地 291
第三节 构造 293
第四节 石油地质基本特征 296
第一节 概况 297
第六章 兰坪思茅盆地简况 299
参考文献 303
第四篇 新生代沉积 307
概述 307
第一章 百色盆地 312
第一节 概况 312
第二节 地层 313
第三节 构造 320
第四节 生油层 331
第五节 储集层及储盖组合 342
第六节 油气田及含油气构造各论 343
第七节 油气藏分布特征 352
第八节 勘探前景 356
第二章 合浦盆地 357
第一节 概况 357
第二节 地层 358
第三节 构造 360
第四节 生油岩及储盖组合 363
第五节 圈闭类型预测 365
第三章 景谷盆地 367
第一节 概况 367
第二节 地层 368
第三节 构造 369
第四节 石油地质特征 372
第五节 勘探前景 375
第一节 概况 376
第二节 地层 376
第四章 宁明及上思盆地 376
第三节 构造 378
第四节 石油地质特征 379
第五章 南宁盆地 381
第一节 概况 381
第二节 地层 381
第三节 构造 382
第四节 石油地质特征 384
第五节 勘探前景 386
第六章 昆明盆地 387
第一节 概况 387
第二节 地层 387
第三节 构造 390
第四节 石油地质特征 392
第五节 勘探前景 396
结束语 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