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耳穴治疗疾病的机理 5
一、中医学机理的探讨 5
二、现代医学机理的探讨 6
(一)神经、体液学说 6
(二)全息生物学说 10
第二章 耳廓的结构及形态 12
一、耳廓的结构 12
二、耳廓的前面形态 12
三、耳廓的背面形态 14
第三章 耳穴 17
一、耳穴的定义及分布规律 17
二、耳穴的命名及涵义 18
(一)以人体解剖名称命名 18
(二)以中医藏象名称命名 18
(四)以功能作用命名 19
(三)以在耳廓上的部位和形象命名 19
(五)以排列顺序兼用数字命名 20
三、耳穴的定位、主治及功能分类 21
(一)耳穴标准化方案 21
(二)标准化方案常用穴位功能发挥 23
(三)主要参考穴 41
(四)耳穴功能分类归纳 54
第四章 常用耳穴疗法 58
一、针刺法 58
(一)针具 58
(二)操作方法 59
(三)疗程 60
附:电针疗法和脉冲电疗法 60
二、压丸法 62
(一)材料准备 62
(三)注意事项 63
(二)操作方法 63
三、埋针法 64
(一)材料准备 64
(二)操作方法 64
(三)注意事项 65
四、放血法 65
(一)材料准备 66
(二)操作方法 66
(三)注意事项 66
五、灸法 67
(一)药线点灸 67
(二)线香灸 69
(三)艾灸 69
(四)灯心草灸 70
(五)管器灸 70
(一)操作方法 71
六、按摩法 71
(二)注意事项 72
七、药物注射法 72
(一)常用药物 72
(二)注射方法 72
(三)注意事项 73
八、贴磁法 73
(二)操作方法 74
(一)材料准备 74
(三)注意事项 75
九、梅花针法 75
(一)材料准备 75
(二)操作方法 75
(三)注意事项 76
十、耳夹法 76
(一)材料准备及操作方法 76
(二)耳夹适用部位及治疗时间 76
(二)操作方法 77
(一)材料准备 77
十一、贴膏法 77
第五章 耳穴治疗的常见反应和注意事项及异常情况的处理 78
一、耳穴治疗的常见反应 78
二、耳穴治疗的注意事项 80
三、耳穴治疗的异常情况处理 80
(一)晕针的处理 81
(二)异常感觉的处理 81
(三)耳廓感染的处理 81
第六章 耳穴治疗的取穴原则及提高疗效的几个基本因素 83
一、耳穴治疗的取穴原则 83
(一)相应部位取穴 83
(二)按藏象学说理论取穴 85
(三)按经络学说理论取穴 86
(四)按现代医学理论取穴 88
(五)按临床经验取穴 89
(一)配方好 90
二、提高耳穴疗效的几个基本要素 90
(二)穴位准 92
(三)刺激方法对 93
第七章 常见病症的耳穴治疗 95
一、内、儿科病症 95
(一)急症 95
昏厥(附休克) 95
高热症 96
惊厥 97
新生儿窒息 98
咯血 98
(二)传染病 99
感冒 99
百日咳 99
流行性腮腺炎 100
病毒性肝炎 100
疟疾 102
细菌性痢疾 102
肺结核 103
(三)呼吸系统病症 104
支气管炎 104
支气管哮喘 105
肺炎 106
(四)循环系统病症 106
高血压 106
低血压症 107
无脉症 108
雷诺氏病 108
脉管炎 109
红斑性肢痛症 109
慢性心肌炎 110
风湿性心脏病 110
冠心病 111
呃逆 112
心律失常 112
(五)消化系统病症 112
恶心呕吐 113
胃炎 113
溃疡病 114
胃下垂 115
骨神经官能症 115
急性腹泻 116
慢性腹泻 116
便秘 117
小儿疳积 118
肠道蛔虫症 118
急、慢性单纯性阑尾炎 119
胆囊炎 120
胆石病 120
胆道蛔虫症 122
肾小球肾炎 123
(六)泌尿、生殖系统病症 123
尿路感染 124
尿石症 125
尿潴留 126
尿失禁 126
神经性尿频 126
遗尿 127
遗精 127
阳萎、早泄 128
精索静脉曲张症 128
前列腺炎、精囊炎 129
睾丸炎、附?炎 129
(七)神经系统病症 130
神经痛 130
头痛 133
幻肢痛症 135
多发性神经炎 135
面神经麻痹 136
面肌痉挛症 137
神经衰弱 137
竞技综合症 138
癔病 139
脑震荡后遗症 139
脑炎后遗症 140
脑中风后遗症 140
癫痫 141
精神病 141
眩晕 142
儿童多动症 143
弱智儿 144
多汗、盗汗症 145
无汗症 145
重症肌无力 145
小儿夜啼 146
周期性麻痹 146
疲劳综合症 147
食后困顿症 147
(八)内分泌系统病症 147
乳腺小叶增生症 147
更年期综合症 148
尿崩症 148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149
成人继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 149
(九)造血系统病症 150
白细胞减少症 150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50
过敏性紫癜 151
(十)胶原性病症 151
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151
高脂血症 152
(十一)新陈代谢病症 152
糖尿病 153
肥胖症 153
(十二)物理、化学因素疾病 155
中暑 155
慢性外照射性放射病及化疗后的反应 155
疮疡疖肿 156
跌打、挤压、闪挫伤 156
二、外伤科病症 156
落枕 157
颈椎病 158
肩关节周围炎 158
腰背痛 159
急性乳腺炎 159
痔疮 160
脱肛 160
冻疮 160
癌肿疼痛 161
小面积烧、烫伤 161
三、妇产科病症 162
痛经 162
月经不调 163
闭经 163
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 164
白带过多 165
子宫脱垂 165
胎位不正 166
不孕症 166
盆腔炎 167
产后缺乳 168
难产 168
产后恶露不净 169
产后腹痛 169
同房阴道痉挛症 170
扩宫、止痛、预防入流综合征 170
中耳炎 171
四、五官科病症 171
耳鸣、耳聋 171
急、(慢)性鼻炎、鼻窦炎 172
鼻衄 173
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 174
失音 175
牙痛 175
地图舌 176
口腔粘膜溃疡 176
多涎症 177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 177
近视眼 178
老年性白内障 179
麦粒胪 180
霰粒种 180
结膜炎 181
睑缘炎 181
电光性眼炎 182
角膜炎 182
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 183
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 183
原发性青光眼 184
色盲、色弱 184
五、皮肤科病症 185
荨麻疹 185
神经性皮炎、银屑病 185
湿疹 187
痤疮 187
白癜风 188
扁平疣 189
带状疱疹 189
稻田性皮炎 190
单纯性疱疹 190
脓疱疮 191
丹毒 191
瘙痒症 192
斑秃 192
黄褐斑 193
外阴白斑 193
六、其他 194
戒烟 194
戒酒 195
防治输液(血)反应 195
耳穴麻醉施行纤维内窥镜检查 196
七、耳穴保健按摩法 197
(一)耳穴痛点和病痛相对应穴区按摩 197
(二)耳廓分区按摩(常规用搓摩法) 197
(三)全耳按摩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