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2
目录 6
译序 6
第一部份 文化发展与对技术的偏向 1750-1939 7
第一章 文化的转变:新古典主义建筑 1750-1900 8
第二章 地区的转变:都市发展 1800-1909 22
第三章 技术的转变:结构工程 1775-1939 36
第二部份 批评的历史 1836-1967 58
第一章 信息突忽而来:英国 1836-1924 59
第二章 爱特罗与莎利文:集会堂与高层建筑 1886-95 76
第三章 佛兰克·罗·莱特与草原的神话 1890-1916 87
第四章 结构理性主义与?维勒都的影响:高廸,荷塔,桂玛,柏莱奇 1880-1910 100
第五章 马肯塔希与格拉斯哥学派 1896-1916 116
第六章 可敬的出发:华格纳,奥布雷克,霍夫曼 1886-1912 122
第七章 安东尼·圣伊利亚与未来主义建筑 1909-14 134
第八章 阿道夫·路斯与文化的转捩点 1896-1931 144
第九章 梵·德·维尔特与神会的抽象观念 1895-1914 158
第十章 汤尼·甘尼尔与工业城市 1899-1918 160
第十一章 奥古斯都·浦雷:古典理性主义的演进 1899-1925 167
第十二章 德国艺工联盟 1898-1927 176
第十三章 「玻璃炼」:欧洲的表现主义 1910-25 187
第十四章 包浩斯:思想的演进 1919-32 201
第十五章 新实在精神:德国,荷兰,瑞士 1923-33 212
第十六章 格式学派:新塑造主义的演进和分裂 1917-31 230
第十七章 柯布意与「新精神」 1907-31 244
第十八章 密斯·梵德罗和事实的新意 1921-33 267
第十九章 新集体主义:苏俄的艺术与建筑 1918-32 279
第二十章 柯布意与「光辉的城市」 1928-46 296
第廿一章 佛兰克·罗·莱特及其「看不见的城市」 1929-63 312
第廿二章 阿尔伐·阿尔托和北欧的传统:民族浪漫主义和多雷斯感受 1895-1957 324
第廿三章 瑰瑟浦·特朗尼与意大利理性主义的建筑 1926-43 349
第廿四章 建筑与国族:意识形态与表现 1914-43 360
第廿五章 柯布意与乡土的不朽 1930-60 384
第廿六章 密斯·梵德罗与新技术的不朽 1933-67 400
第廿七章 美国新政的晦暗:佛勒,强生与路易士康 1934-64 413
第三部份 批评的延伸 1925-78 433
第一章 国际式:主题与变化 1925-65 434
第二章 新横蛮主义和福利国家的建筑:英国 1949-59 459
第三章 意识形态的变迁:CIAM和十人小组,批评与反批评 1928-68 472
第四章 场所、生产和建筑批评理论之路 490
重要建筑学者及建筑师生卒年表 522
注解 524
索引 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