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石油的性质 1
一、油气田 1
1.油气田的大小 5
2.油气田的寿命 6
二、储集层中的流体 8
1.原油 8
2.天然气 11
3.油田水 16
三、原油开采的历史 18
四、石油地质学的进展 23
主要参考文献 26
补充参考文献 26
附录 测量单位 27
第二章 石油的成因 28
一、沉积物中的有机质 28
二、近代研究结果 34
三、石油组分的生成 38
2.放射性作用 39
3.热力作用 39
1.细菌作用 39
4.催化作用 41
5.其它实验工作 41
6.石油的进一步变化 42
四、生油岩的潜在生油量 44
五、酐酪根的成分与转化作用 46
六、绿河页岩的转化作用 49
主要参考文献 51
补充参考文献 53
一、一般原理 54
第三章 石油的运移 54
1.石油以水溶形式的运移 59
2.压实效应 59
3.泥岩压实的不同习性 61
4.孔隙压力与水流方向 62
5.通过固体有机质或微裂隙的初次运移 64
二、二次运移 65
1.由毛管现象决定的聚集特征 67
2.差异圈闭作用 68
三、储集岩 69
1.砂岩储集层 70
2.其它硅质岩储集层 71
3.碳酸盐岩储集层 72
4.从母岩排出石油的比例 74
主要参考文献 74
补充参考文献 75
第四章 石油的聚集 76
一、构造圈闭 78
1.背斜圈闭 78
2.断层圈闭 84
二、盐丘构造 88
2.砂坝 93
三、礁石灰岩 94
四、砂岩体 96
1.砂丘及席状砂 98
3.河床砂岩体 99
4.浊流沉积 100
五、不整合 100
六、水动力的影响 101
七、油气聚集的保存 104
八、空的或只含气的圈闭 105
主要参考文献 107
补充参考文献 108
第五章 石油的地面勘探 109
一、地表石油 109
1.地表气苗 109
2.地表油苗 111
3.石油浸染 112
4.沥青脉 113
5.矿蜡 114
6.焦油砂 114
7.地沥青“湖” 116
二、地质测量 117
1.仪器 118
2.视距测量原理 120
3.野外工作方法 121
三、航空摄影和“遥感” 123
主要参考文献 129
补充参考文献 130
第六章 石油的地下勘探——地球物理勘探法 131
一、重力勘探 131
2.摆勘探 132
3.重力仪 132
1.扭称 132
4.海洋重力勘探 134
5.重力勘探结果的解释 134
二、磁法勘探 135
三、地震勘探 137
1.地震勘探的最新进展 141
2.海上地震勘探 142
四、电法勘探 143
3.瞬变式电法(爱尔特兰“Eltran”过渡场法) 144
4.无线电波勘探 144
2.感应法 144
1.电导法 144
5.大地电流勘探 145
五、地热勘探 145
六、地球化学勘探 145
七、放射性勘探 148
主要参考文献 149
补充参考文献 150
一、井下样品 151
1.钻井液 151
第七章 地层评价 151
2.岩屑 154
3.钻时记录 155
4.岩芯分析 156
5.流体样品 160
二、仪器(“电缆”)测井 161
1.电测井 161
2.核测井 167
3.声速(“声波”)测井 169
4.热测井 169
6.结束语 170
5.其它测井方法 170
主要参考文献 172
补充参考文献 173
第八章 储集层研究 174
一、对比原则 174
二、古生物与微古生物 176
三、孢粉学 178
四、重矿物分析 179
五、储集层压力及液面 182
1.储集层压力数据的应用 186
2.流体界面 187
六、地下地质图件 188
七、沉积物的地史 192
八、圈闭能力 196
九、石油远景分级 196
十、评价和风险分析 196
主要参考文献 199
补充参考文献 199
第九章 石油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 200
一、地球的结构 200
2.活动区 201
1.稳定区 201
二、盆地的分类 203
三、现代的构造学说 208
1.板块运动的机理 210
2.板块运动和石油的关系 212
3.磁极反向 213
四、石油在时间上的分布 215
1.前寒武系 216
2.古生界 217
3.中生界 217
4.第三系 218
5.第四系 219
五、石油在空间上的分布 220
主要参考文献 226
补充参考文献 226
第十章 石油开采与储量 230
一、油气开采机理 230
1.一次采油机理 230
2.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EOR”) 233
二、油气储量估算 236
2.生产动态法 237
1.体积法 237
3.物质平衡法的研究 238
三、石油储量 241
1.世界各国的石油储量 243
2.最终资源与能量需要 243
3.天然气储量 247
4.页岩油 252
主要参考文献 253
补充参考文献 254
时间—地层单元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