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辑手记》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范敬宜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800029271
  • 页数:507 页
图书介绍:

目 录 1

自 序 1

一、提高把握大局能力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3

提高把握全局的能力 3

分析丑恶现象要从实际出发 4

紧密结合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5

地方记者要有全局观念 6

不要把不良现象笼统归因于市场经济 7

广告也要从政治着眼 9

文学作品要从政治上严格把关 10

时时不忘考虑大局 11

“预则立,不预则废” 12

抓住带全局性的问题大做文章 13

加强与领导部门的联系 15

文艺部的眼光要超越副刊 17

加强正面报道力度 18

不能把市场经济当成筐 19

多一些切中时弊的文章 20

为保护和发展民族工业大声疾呼 21

把有利因素说透,把不利因素说够 22

现代化建设成就的报道是党报的宣传重点 23

要研究“重磅炸弹” 25

胸中没有大局就做不出大文章 27

抓好带全局性的重大报道 29

把握发稿的时机 30

认真研究一下新华社的两篇述评 32

多一些短兵相接的文章 34

应该经常研究各条战线的重大问题 35

一个撰写述评的好办法 36

抓住了关系广大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 37

高屋建瓴,先声夺人 38

香港回归宣传报道臻于上乘 39

编辑的大局意识十分重要 41

会议消息大有写头 43

集中版面,为十五大创造舆论氛围 45

站在全局高度的好文章 46

以最快速度传达中央最新精神 48

二、树立精品意识 53

树立“精品意识” 53

业务民主是出精品的一种保证 54

抓精品首先要抓住“新” 55

“在一亩三分地上精耕细作” 57

“精品年”活动开始显露成效 59

精益求精的佳作 61

三、以思想深度取胜 65

在研究问题上下功夫 65

在反映矛盾的同时给人以光明、希望和办法 66

积极回答热点难点问题 67

只要找准基调,再难的题目也能做出好文章 69

正面报道热点问题 70

一篇有深度的报道 71

以高度的责任感搞好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的报道 73

着重反映精神,不报道具体灾情 75

报道吴天祥的独家新闻 76

要浓缩,不要风干 77

多一点哲学思考 78

经济报道要把重点放在两头 80

报道了希望所在出路所在 82

写出了运动健儿的精神风格 84

新闻报道要有“意蕴” 85

一篇特别感人的好通讯 86

增强报纸的科学性 87

一篇值得细读的好文章 88

理论宣传是人民日报的优势 89

“小将们向我们挑战了” 91

有思想深度,有辩证色彩 92

抓住热点问题,提高人民日报的权威性 93

高层不觉其浅,基层不嫌其深 94

有深度的经济评论 95

加强批评报道的“建设意识” 96

四、以独特视角取胜 99

寻找最带有共性的话题,最能引起共鸣的角度, 99

最能动情的切入口 99

着眼于静悄悄发生的变化 101

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和现实紧密结合 102

记者要有主动精神 103

一个好点子 104

把埋在饭碗里的肉挑出来 105

着重写气象风貌的变化 106

会议是十分丰富的新闻源 108

多写身边发生的变化 109

截取最有特色的角度 110

选取新闻性最强的部分 111

抓住社会治安报道新角度 112

大主题,小切口,深开掘 113

从微观入手反映宏观问题 114

令人耳目一新的科技版 115

抓住传神的细节 117

五、以快速反应取胜 121

要有“抢制高点”的观念 121

多写当天采访的鲜亮新闻 123

压力出积极性出高效率 125

记者需要雷厉风行的作风 126

做新闻工作就是要有“抢”的意识 127

好稿是压不住的 129

分秒必争抢新闻 131

“高出一筹”还要“先走一步” 132

新闻工作要有点“压”“逼”“榨” 133

再谈“快速反应” 135

提高应变能力 137

注意抓住会议上鲜活的东西 139

敏感,静气,激情 140

菜篮里一定要有鲜菜活鱼 142

先声夺人,宁粗勿迟 143

部主任应是好“主妇” 144

没有“鲜菜活鱼”不给付印 146

新闻工作要有抢和拼的意识 147

要善于借“题”发挥 148

新闻记者要有主动的工作精神 149

争分夺秒写评论 151

未闻风先动,好! 152

六、以出奇制胜取胜 155

对重大报道要“相机造势”“出奇制胜” 155

用谈心的方式宣传政策 157

把会议新闻写活 159

创造一些自己的特色 160

新事,新话,新意,新面目 162

新闻要会“抢”也要会“压” 163

人物报道天地非常广阔 164

关注空白点,扩大报道面 165

善于发现默默无闻的领域 167

七、精心筹划报道是部门领导最主要的业务 171

筹划报道是部门领导最主要的业务 171

让更多的“孺子牛”见报 172

拓宽报道领域,丰富报道内容 173

一次成功的集体创作 174

关键在于精心组织 176

到深水里去捉大鱼 177

组织好孔繁森报道的后续反应 179

加强报道计划,做到忙而不乱 180

学习国际部组织报道的经验 181

做好总体设计 182

这组系列报道设计得好 183

把“体验三百六十行”坚持下去 184

这个栏目开得好 186

宣传报道还需加强筹划 187

八、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191

坚持“三贴近”的办报思想 191

党报应该贴近群众 193

从距离群众最近的角度来报道经济工作 194

高科技报道也能写得深入浅出 196

一个贴近群众的好点子 197

找到最贴近群众的那个“点” 198

心中时刻想着读者 199

多反映在平凡岗位上辛勤耕耘的人们 200

新闻要“以实动人” 202

增加可读性是群众观点问题 204

深入浅出地介绍科技理论 206

抓住群众关注的问题 207

经济宣传可以做到有声有色 209

多从群众角度写建设成就 210

“高”与“低”的辩证法 211

有一分深入便有一分收获 215

九、一分深入一分收获 215

提倡“顺手牵羊” 217

天涯何处无芳草 219

陌生地方新闻多 221

到记者罕至、读者罕知又有特色的地方去 222

提倡独家采访 223

眼中时时有新闻 224

“浅入”一下,也有收获 225

一个深入采访的好办法 226

学习冯骥才的提问方式 227

深入采访的精彩报道 228

以飘逸潇洒之笔,论经文纬武之事 231

十、以飘逸潇洒之笔论经文纬武之事 231

谁是新闻主体? 232

多写有生活气息的短通讯 233

多写“活蹦乱跳的新闻” 234

头脑要冷静,行文宜平实 235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236

切不可忘了新闻主体 238

鼓励记者形成自己的风格 239

宁可说得不足,不要说得太满 241

“通”然后才能“俗” 242

新闻应该具体 243

“闲笔”不闲 245

《为国旗卫士壮行》写得好 246

惜墨如金的上乘之作 247

久违了,这样的短新闻 248

虚与实要结合好 249

这篇通讯也写得“分外亲” 250

宣传先进人物要合情合理 251

要有一两处传神之笔 252

提倡用消息的形式来报道经验 254

系统地介绍科技知识 255

建议试试白描手法 256

少写“全景”多写“细部” 257

《省区市的“得意之笔”》应该是记者的“得意之作” 258

写好建设成就的报道 259

把工作经验作为“暗场”来处理 260

思想要严谨,文笔要灵动 261

集中精力写好单篇报道 262

以实实在在的事迹感动读者 264

千万不要重复套语 265

十一、编辑工作大有可为 269

抓精品编辑工作大有可为 269

夜班不是单纯的组装 270

编辑工作大有学问 271

安排稿件注意前后左右呼应 272

巧串散珠,形成气候 273

党报编辑就是要认真负责 274

换个思路选头条 275

硬软搭配,长短结合 276

向编辑同志致敬! 277

好编辑手下无废稿 279

注意报道的连贯性 280

“配菜师”与“大师傅”不能脱节 281

偶然与必然 282

这篇文章编得好 284

十二、画龙点睛提高报纸的“精、气、神” 287

把“精、气、神”提高一个档次 287

鼓励培养知名评论员 289

令人扬眉吐气的好文章 290

画龙点睛的“编者的话” 291

“人民论坛”大有看头 292

文章得失自有公论 294

提高评论的针对性 296

由小见大,由浅入深,含而不露,意蕴无穷 298

短评应该点出读者没有想到的意思 299

“人民论坛”的选题、立意、风格 301

“今日谈”最好谈“今日”事 303

评论一要短二要有新鲜见解 304

“拆坟还耕”的系列评论不错 305

文章要有一点“亮色” 306

有新意有风格的好言论 307

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发现评论人才 309

重要社论也完全可以写得很短 310

把“应景”文章做成“应需”文章 311

餐桌上得来的评论题目 312

坚持改进评论的好势头 314

加强评论的针对性 316

言之有物的评论 317

评论三要素:思想激情文采 318

多讲公道话 319

把“题眼”拎出来 323

十三、把“题眼”拎出来 323

好标题可以反副为主 324

几个形象生动鲜明的好标题 325

“高出一筹”就在一点一滴的努力之中 327

人物典型报道力争在标题上出名字 329

标题要有一些不常见的词汇 330

抓精品从标题抓起 331

让标题“跳”出来 332

三个好标题 334

一个好标题可以代表一张报纸 335

版面编排要敢于创新 339

十四、版面编排要敢于创新 339

一块夺目可使整版生辉 341

坚持下去不断进步 342

“不可变”与“不可不变” 344

组织版面要体现“两手抓”的思想 345

规格风格与求新求变 346

版面安排也有“文武之道” 347

版面的视觉效果值得研究 348

对重点报道要不惜篇幅 349

注意版面的细节处理 350

版面的“常格”与“破格” 351

从政治从大局出发想问题 353

好报道要敢于上一版头条 354

写一本版面编排《100个怎么办?》 355

善妆者只在一点小小的变化 356

版面可以有不同的个性 358

办报就是要有创造性 360

学会把“别格”的东西放头条 361

集中版面以少胜多 363

让每条新闻都能跳入眼帘 365

脂粉一定要擦在脸上 367

想方设法保留一点“绿地” 368

版面编辑要有政治敏感和新闻敏感 369

保持处理重大新闻的传统特色 370

政治上妥当,版面上得体 371

头条为何不突出 372

版面要有现代意识 373

制定新的版面规范 375

包装本身也是一种质量 377

版面:多就是少 378

要敢于“破格” 379

贵在探索不断求新 381

用好一点,全盘皆活 382

好文章要敢于突出处理 383

版面本身也是一种质量 385

好编辑能够化平淡为神奇 386

既照顾全局又非常妥贴 387

十五、图文并重两翼齐飞 391

把照片放到与文字并重的地位 391

记者要有图片意识 392

重大建设成就的新闻要尽可能配图片 393

文字记者要学会摄影 395

力争让好新闻摄影上头条 397

时刻处于采访状态之中 399

摄影记者要随机应变 400

图片质量亟待提高 401

解放思想,再接再厉,大胆而坚定地走下去 402

“千年文书好合药” 404

推陈出新,化陈为新 406

好照片要不惜版面 407

增强新闻性,扩大报道面,加浓生活气 408

多利用新闻图片报道成就 409

重视运用图像说话 410

新闻工作应该勇于创新 412

新闻照片要注意时效性 413

转变观念选来稿,满腔热情编来稿 414

含蓄的语言比直露的口号更有力量 416

这张图片用得好! 417

增强国际意识 421

十六、增强国际意识 421

把精力用在独家新闻上 422

国际报道要抓群众关注的问题 423

养成业务上的进取精神 424

多利用外国人的言论 425

重大国际新闻要力争上一版 426

有“轻骑兵”又有“大兵团” 427

还应增强国际意识 428

国际漫画要有新手法 429

请注意采访拉贝墓碑 430

副刊应该成为团结作家的阵地 433

十七、副刊应该成为团结作家的阵地 433

尽量减少一般化的作品 434

副刊应该经常有名家的作品 435

多登弘扬主旋律的好诗 436

刊登书画作品要有一定之规 437

十八、十分珍惜群众来信来稿 441

群众来稿来信中有许多珠玑 441

更多地利用群众来信 442

把心交给读者 443

群众中蕴藏着大批诸葛亮 444

要十分珍惜基层读者作者感情 445

读者来信上一版头条,很好! 447

沙里淘金选来稿 449

争取每个月有一篇读者来信上一版头条 450

应该更多地发现这样的作者 451

十分珍惜群众来稿 452

把用好群众来稿和组织专业人员 453

写稿结合起来 453

十九、加强知识和语言文字修养 457

不要以贬为褒 457

用语要准确 458

语言要“活”不要“油” 459

注意语病 460

学一点古诗词常识 462

编辑要有科学知识 463

怎样理解“著书只为稻粱谋” 465

涉及民族风俗要特别注意 467

引文必须认真核对 469

“红杏出墙”不可随便使用 470

“不耻”与“不齿” 471

这首《满江红》出了笑话 472

注意常识性差错 473

先秦没有“得意忘形”之说 474

“漫道”并非“险道” 475

记者编辑一定要有数字概念 476

防止常识性错误 477

“长歌当哭”用法不妥 478

“徵波”不能简化为“征波” 479

“老辣纷披”应为“老笔纷披” 480

“异地”与“易地”有别 481

“谈笑”如何闻“风声” 482

二十、其他 485

人民日报要集各家之长 485

注意内外有别 486

人民日报同志潜力很大 487

要有大家风范 488

对张爱玲的评价要恰如其分 489

编辑部与记者要加强交流 490

要有“一版意识” 491

记者的“戏路子”要宽 492

用新华社的好稿要有气度 494

研究海外读者的“认同因素” 496

“老板”并不一定是资本家 497

别用“文革”时期用过的口号 499

谨防“工程”泛滥 500

《华南新闻》势头不错 501

华南版有三个特点:权威性、新闻性、 502

形象性 502

重视“家门口”的经验 503

西方的“新闻自由”是“残酷的自由” 505

编辑后记 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