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一、牵动全局的“民工潮” 5
1.涌动的大潮 5
1.1 就业冲击 6
1.2 制度性的碰撞 7
1.3 意识形态的大调合 11
1.4 结构性的“马太效应” 14
2.繁荣的开拓者 16
2.1 “干活靠阿乡” 17
2.2 新的“白领阶层” 19
2.3 “遍地老板” 21
2.4 出国赚洋钱 22
3.“潮”起何方? 24
3.1 古代的移民 24
3.2 不堪重负的土地 27
3.3 超平面垦植与利益级差 29
3.4 需求拉动 32
二、就业: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 37
1.世界性的“失业病” 37
2.“不尽长江滚滚来” 42
3.1 主动和被动 47
3.跨时空的比较 47
3.2 逆向和顺向 50
3.3 要不要“蓄水池” 53
4.还是要在农村做文章 55
4.1 羊楼洞效应 56
4.2 平地盖新城 58
5.艰难的抉择 61
三、逆潮效应 66
1.2000亿元是这样注入的 66
2.1 “家”的召唤 72
2.回归动因 72
2.2 创业冲动 74
3.螺旋循环式 78
3.1 单个循环 78
3.2 多重循环 81
4.刘易斯理论碰南墙 84
4.1 双向流动 86
4.2 余量返还 89
4.3 结构转换 90
四、这里也要有平等竞争 93
1.“自由进入”何时有 93
1.1 户籍藩篱 95
1.2 信息和技能 98
1.3 城市职业的“准垄断” 100
2.劳动保护呼唤公平 101
2.1 八小时工作制 101
2.2 劳动保护 105
2.3 工伤事故赔偿 106
2.4 民工劳动保险 108
3.整合:一体化市场 109
3.1 “角色定位” 110
3.2 法制建设 113
3.3 “岗位创造” 115
4.自由+有序 117
4.1 自由的流转 119
4.2 有序的调控 121
五、“重返伊甸园” 123
1.“土地上应刨得起楼房” 123
1.1 粮棉致富 124
1.2 “一村一品” 128
2.“重整河山” 131
2.1 “治穷先治愚” 133
2.2 开发性扶贫 136
1.关键是生产方式 138
3.向自然界要职业 139
3.1 “向食物链要职业” 140
3.2 “向立体农业要职业” 143
3.3 “向国土整治要职业” 144
4.掀起造城运动 148
4.1 五种来源的农民城 149
4.2 创造工业小区 151
4.3 无户籍城市 154
六、“两化”新道路 157
2.2 全方位开放的市场 163
2.现代农场体制 164
2.1 二位一体的结构 166
3.实践方案 171
3.1 两田制与“改土归流” 171
3.2 建立土地出租公司 172
3.3 逐步逼近目标 173
4.通向未来的金桥 178
4.1 “无身份社会”的出现 178
4.2 巨大的谋利空间 180
4.3 呼唤中国的“西进运动” 184
4.4 人口膨胀的釜底抽薪 188
结语 治大国若烹小鲜? 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