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大地测量折射研究概述 1
(作者:F.K.Brunner) 1
1 引言 1
2 我们面临的问题 2
3 内容编排 5
第二章 双波长角折射测量 9
(作者:D.C.Williams和H.Kahmen) 9
1 引言 9
2 方法的理论 10
2.1 折射的积分 11
2.2 折射的大小 13
2.3 双波长的关系 14
2.4 水汽的考虑 16
3 仪器的方法 18
3.1 仪器方法的探讨 19
3.2 Khvostikov 20
3.3 Tengstr?m 21
3.4 Vshivkov及Shilkin 23
3.5 Startsev及Tukh 24
3.6 Brein及Glissmann 25
3.7 Dyson及Williams 27
3.8 Astheimer及McHenry 28
3.9 Mikhailov 29
4 结论 31
4.1 未来展望 31
4.2 折射的消除 32
2.1 总论 38
2 信噪比 38
1 引言 38
和A.S.Medovikor) 38
归算方法(作者:M.T.Prilepin和 38
第三章 大气湍流对大地测量干涉观测的影响: 38
2.2 在双光束中具有相似与完全相关起伏 40
的对称干涉仪 40
2.3 具有相似但仅部份相关起伏的对称干 40
涉仪 40
2.4 具有无起伏参考臂的干涉仪 41
2.5 讨论 41
3 到达角的起伏:影响的估算 43
4 线性干涉测量:起伏影响及其归算 45
第四章 多波长电磁波测距(作者:J.Levine) 51
1 引言 51
2 仪器设计(一般原理) 52
3 仪器设计(技术上的权衡协调) 53
4 提出的仪器设计 57
5 现行的仪器 58
第五章 用于大地测量中的水汽辐射测量 60
(作者:G.M.Resch) 60
1 引言 60
2 问题 60
3 计算公式 63
4 算法中“常数”的确定 67
5 仪表 78
6 水汽对于基线测定的影响 87
7 摘要与结论 97
第六章 低层大气中的温度和湿度结构 102
(作者:E.K.Webb) 102
1 引言 102
2 总的情况 103
3 近地面大气层 104
3.1 湍流交换关系 104
3.2 非绝热平均廓线形式 113
3.3 温度和湿度的波动特征 121
3.4 温度和湿度的波动幅度 126
3.5 谱和结构函数 128
4 大气边界层 143
4.1 主要特征 143
4.2 对流边界层 144
4.3 稳定边界层 154
5 表面影响的复杂性 162
5.1 引言 162
5.2 小尺度调整或“局地平流” 163
5.3 海风 163
5.4 山谷效应 164
(作者:F.K.Brunner) 177
1 引言 177
第七章 大气对大地测量观测影响的模拟 177
2 模拟的概念 179
3 大气湍流模型 182
4 ?的整体模型 186
4.1 概述 186
4.2 矫正模型 188
4.3 运算模型 192
4.4 讨论 193
5 模型的评定 193
6 讨论 196
第八章 精密水准测量的折光问题 202
(作者:P.V.Angus-Leppan) 202
1 引言 202
2 库卡梅基的折光研究 204
3 水准折光的通用方程 207
4 大气边界层的温度梯度 209
5 Holdahl的水准折光改正模型 211
6 美国国家大地测量局的试验结果 213
7 Angus-Leppan公式的应用研究 214
8 统计分析 217
9 系统性和偶然性影响 221
10 结论 222
第九章 用经典方法进行时间和纬度观测时大气 229
折射的影响(作者:I Naito和 229
C.Sugawa) 229
1 引言 229
2 天文折射的改正公式 230
3 VZT、PZT和等高仪观测中的折射问题 231
4 实际的大气结构 233
5 折射影响及消弱其影响的若干气象学措施 234
6 结论 236
1 引言 238
方程(作者:E.W.Grafarend) 238
第十章 随地球旋转的折射介质中电磁波的传播 238
2 变分问题 239
2.1 欧拉-拉格朗日方程 239
2.2 哈密顿复合式 240
2.3 不变性公理 241
2.4 实例 242
3 电磁介质中波动方程的变分原理 246
3.1 法拉第-麦克斯韦张量 246
3.2 线性本构方程 249
3.3 波动方程的变分原理 251
4 对地固坐标系中波动方程的讨论 252
4.1 在惯性坐标系内静止介质中的波动方 252
程组 252
4.2 随地球旋转的介质中的波动方程组 255
4.3 举例 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