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总论——横向比较 1
第一编 大国的过去(二次世界大战以前) 3
第一章 各国经济发展概况 3
第一节 人口 3
第二节 材料 4
第三节 能源 5
第四节 交通运输 7
第五节 生产力水平 7
第二章 社会政治经济体制变革 10
第一节 社会政治体制变革 10
第二节 工业管理体制比较 11
第三节 农业发展体制比较 13
第三章 科学技术发展概况 15
第一节 古代科学技术时期 16
第二节 近代科学技术时期 17
第三节 不同时期各国科技发展简况 17
第四章 战时世界经济格局 18
第一节 美国经济进一步暴发 19
第二节 德意日经济崩溃 19
第三节 各国战时概况 20
第二编 大国的现在(1946~1985年) 22
第五章 各国经济体制的演变 22
第一节 比较经济体制概论 22
第二节 两种理论模式 23
第三节 经济体制的演变 24
第六章 综合技术经济比较 26
第一节 可比国民生产总值比较 27
第二节 人均可比国民生产总值比较 29
第三节 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比较 32
第四节 资源储量比较 32
第五节 技术力量比较 34
第六节 竞争优势点比较 35
第七章 农业发展比较 36
第一节 基本条件 37
第二节 主要农产品产量比较 39
第三节 农业劳动生产率比较 44
第八章 原材料工业比较 45
第一节 钢铁 45
第二节 水泥 49
第三节 木材 52
第四节 化学材料 53
第五节 有色金属 55
第九章 能源工业比较 56
第一节 综述 57
第二节 石油 61
第三节 煤炭 65
第四节 天然气 68
第五节 电力 70
第十章 制造业比较 71
第一节 制造业综合比较 72
第二节 机械工业 73
第三节 电子工业 76
第四节 建筑业 77
第十一章 交通运输业比较 78
第一节 铁路运输 79
第二节 公路运输 81
第三节 水路运输 82
第四节 民航运输 84
第五节 邮电通信 84
第一节 外贸额综合比较 86
第十二章 对外贸易比较 86
第二节 外贸商品结构比较 89
第三节 外贸发展趋势 91
第十三章 产业结构比较 92
第一节 产业结构概述 92
第二节 产业结构现状比较 93
第三节 产业结构发展趋势 94
第十四章 其他社会发展情况比较 96
第一节 政府财政收支比较 96
第二节 消费物价指数比较 98
第三节 在校师生人数比较 99
第四节 医疗保健水平比较 100
第一节 巴西工业化发展道路 1002
第四章 一个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崛起 1002
第二节 工业结构改造与完整工业体系的建立 1004
第三节 工业发展水平及二元结构特征 1006
第五章 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农业 1008
第一节 农业置于国民经济发展的“优先地位” 1008
第五节 人口与就业比较 101
第二节 农业生产结构及变革趋势 1010
第三节 农业技术装备水平 1013
第六章 蓬勃发展的交通运输和通讯事业 1015
第一节 克服“瓶颈”现象和发挥“先行作用” 1015
第二节 交通运输内部结构及其技术水平 1016
第三节 迅速发展的现代通讯事业 1019
第一节 “出口即出路”的贸易战略意识 1020
第七章 富有活力的对外贸易 1020
第二节 进出口商品结构演变 1021
第三节 贸易地区多边化 1023
第一节 未来的艰难起点 1024
第八章 巴西能成为第二个日本吗? 1024
第二节 2000—2050年的巴西 1026
第三节 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1027
第三编 大国的未来(1986—2000—2050年) 103
第十五章 未来世界轮廓 103
第一节 概述 103
第四节 2000—2050年的巴西及其国际地位比较 1030
第十编 印度 1035
第一章 独立前的印度经济 1035
第一节 经济的殖民地化 1035
第二节 农村阶级分化加剧与农业衰退 1037
第三节 民族工业发展与垄断组织形成 1038
第二章 社会经济环境 1039
第一节 自然条件 1040
第二节 社会环境 1040
第三节 人口问题 1041
第一节 主要经济成分 1042
第三章 印度的经济体制 1042
第二节 经济管理体制 1044
第四章 印度的经济发展与问题 1047
第一节 经济发展的四个时期 1047
第二节 突出的经济成就与问题 1050
第五章 印度的农业 1053
第一节 农业发展战略及其成效 1054
第二节 种植业 1056
第三节 畜牧业、渔业和林业 1058
第六章 印度的工业 1059
第一节 工业政策的演变和含义 1059
第二节 未来的劳动 106
第二节 工业发展的成就和代价 1060
第七章 印度的交通运输与通信业 1062
第一节 交通运输业 1063
第二节 邮电通信业 1065
第八章 印度的产业结构 1067
第一节 产业结构的演变 1067
第二节 产业政策 1069
第三节 未来的消费 107
第一节 发展科技的战略决策 1071
第九章 印度的科学技术 1071
第二节 科技发展水平 1073
第十章 对外经济关系 1076
第一节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原则 1076
第二节 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 1077
第十一章 印度的未来 1079
第一节 2000年的资源 1079
第四节 未来的家庭 108
第二节 2000年的人口 1082
第三节 2000年的农业和工业 1083
第四节 社会经济生活 1084
后记 1086
第五节 未来的国际关系 109
第十六章 未来的科学技术 110
第一节 概述 110
第二节 传统技术的发展 112
第三节 新技术的展望 113
第四节 技术竞争与联合 116
第十七章 未来的人口 117
第一节 概述 117
第二节 地球上的人口极限 119
第三节 各国人口发展预测 122
第十八章 未来的农业 124
第一节 概述 125
第二节 各国传统食品需求量预测 127
第三节 农业增产途径 131
第四节 未来人类食品结构变化 133
第三节 人类对环境的责任 133
第十九章 未来的原材料 134
第一节 概述 135
第二节 各国传统材料需求量预测 136
第四章 二次大战前的美国劳务业和对外贸易 137
第一节 美国劳务业发展的历史回顾 138
第三节 新型材料展望 141
第四节 人类面临的材料挑战 144
第二十章 未来的制造业 145
第一节 概述 145
第二节 各国未来制造业发展预测 146
第三节 新型工厂的面貌 151
第四节 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各种新产品 152
第二十一章 未来的能源 154
第一节 概述 154
第二节 各国传统能源需求量预测 156
第二节 新能源展望 160
第四节 人类面临的能源挑战及其对策 163
第二十二章 未来的交通运输 164
第一节 概述 164
第二节 各国常规交通运输发展预测 166
第三节 新型运输通信展望 170
第二十三章 未来的对外贸易 171
第一节 概述 172
第二节 各国对外贸易额发展预测 174
第三节 未来的外贸结构变化 175
第二十四章 未来的自然环境 178
第一节 概述 178
第二节 未来自然环境预测 181
第二十五章 大国的未来发展比较 184
第一节 可比国民生产总值比较 185
第二节 2000年大国的综合国力预测与比较 186
第三节 2050年大国的综合国力预测与比较 189
第二部分 分论——纵向比较 191
第一编 中国 191
第一章 旧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191
第一节 旧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 191
第二节 旧中国的阶级与政党 194
第三节 旧中国的人口 196
第四节 旧中国的人民生活 198
第五节 旧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199
第六节 旧中国经济同经济发达国家的差距 204
第二章 旧中国的科学技术 207
第一节 旧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 208
第二节 旧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 210
第三节 旧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缓慢的历史原因 213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215
第三章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215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 218
第一节 中国原有经济体制的初成与主要弊端 219
第四章 中国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 219
第二节 中国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方向 220
第三节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 221
第五章 中国的人口 224
第一节 中国人口的发展过程 224
第二节 中国人口的构成 226
第三节 中国人口分布 229
第六章 中国的经济布局 231
第一节 概述 231
第二节 东部地带的经济布局 234
第三节 中部地带的经济布局 236
第四节 西部地带的经济布局 237
第七章 中国的农业 239
第一节 中国的种植业 239
第二节 中国的林业 241
第四节 中国的渔业 242
第三节 中国的畜牧业 242
第五节 中国的气象事业 243
第八章 中国的工业 244
第一节 中国工业发展概述 244
第二节 中国的能源工业 248
第三节 中国的冶金工业 250
第四节 中国的化学工业 252
第五节 中国的机械工业 253
第六节 中国的电子工业 256
第七节 中国的建材工业 258
第八节 中国的森林工业 260
第九节 中国的轻工业 261
第十节 中国的纺织工业 263
第十一节 中国食品工业 265
第九章 中国的第三产业 267
第一节 概述 267
第二节 中国的交通运输 269
第三节 中国的商业、服务业 271
第四节 中国的生产资料供销业 273
第五节 中国的旅游业 276
第六节 中国的金融业 278
第七节 中国的信息咨询业 281
第八节 中国的文化事业 284
第九节 中国的教育事业 287
第十节 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 289
第十一节 中国的卫生事业 292
第十二节 中国的体育事业 294
第一节 中国的对外贸易 295
第十章 中国的对外经济贸易 295
第二节 中国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297
第三节 中国的对外经济贸易战略 299
第四节 中国的对外经济贸易管理体制 301
第十一章 中国的农村经济 303
第一节 概述 303
第二节 中国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304
第三节 中国的乡镇企业 305
第四节 中国农村的分户经营与联合经营 306
第十二章 中国的城市经济 307
第一节 中国城市的发展 307
第二节 中国小城镇的发展 311
第三节 中国城镇分布 312
第四节 中国沿海开放城市 314
第一节 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317
第十三章 中国的环境保护 317
第二节 中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 320
第三节 中国环境保护技术水平 321
第四节 中国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323
第十四章 未来中国的社会经济 325
第一节 未来的中国社会结构 325
第二节 未来中国经济的预测 328
第三节 未来中国的居民生活 330
第十五章 未来中国的科学技术 333
第一节 传统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333
第二节 新技术发展展望 335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综合实力 336
第十六章 未来中国的资源 337
第一节 自然资源状况 337
第二节 资金资源 339
第三节 劳动力资源 340
第四节 自然生态与环境资源 342
第十七章 未来中国的农业 344
第一节 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 344
第二节 食物结构及对粮食的需求 345
第三节 农业生产结构 347
第四节 提高单产的前景 349
第十八章 未来中国的工业 351
第一节 工业生产结构 351
第二节 未来的传统工业 353
第三节 新兴工业 355
第四节 工业管理与效益 356
第十九章 未来中国的第三产业 358
第一节 第三产业的结构 358
第二节 未来中国的交通运输业 359
第三节 未来中国的金融业 361
第四节 旅游业的发展 362
第五节 信息产业的发展 364
第二十章 未来中国的对外经贸关系 365
第一节 未来中国的国际环境 365
第二节 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367
第三节 对外贸易的发展前景 368
第四节 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370
附录:中国部分大中型企业(公司)介绍 372
1.交通部第二公路工程局 372
2.武汉钢铁公司 374
3.冶金部第二十二冶金建设公司 376
4.大庆石油管理局油田建设公司 378
5.大庆试油试采公司 380
6.西北铜加工厂 382
7.北京市昌平县玻璃工业公司 384
8.南宁发电设备总厂 386
9.南通机床厂 388
10.大连显象管厂 390
11.浙江省玉环县净水设备厂 392
12.四川自贡墙地砖厂 394
第二编 美国 396
第一章 美国经济的历史发展过程 397
第一节 从独立到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 397
第二节 工业化加速时期的美国经济 400
第三节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经济 405
第二章 战前美国的科学技术和教育 411
第一节 美国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历程 411
第二节 科学技术进步在战前美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417
第一节 战前美国产业结构的变化 420
第三章 美国产业结构的历史演变 420
第二节 二次大战前美国农业的发展 422
第三节 战前的美国交通运输业 426
第四节 美国工业的历史发展过程 432
第二节 对美国劳务业发展问题的看法和劳务业的历史作用 444
第三节 二次大战前的美国对外贸易 445
第五章 战前美国的经济立法和经济政策 450
第一节 美国的农业政策 452
第二节 战前的货币金融政策和立法 454
第三节 有关市场秩序的立法和政策 456
第六章 二次大战后的美国经济和经济政策 459
第一节 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过程和政府经济政策的演变 459
第二节 美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 469
第七章 战后美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471
第一节 美国科学技术发展概况 472
第二节 战后美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因 477
第三节 美国科技发展的特点 481
第四节 战后美国科技发展对经济的影响 484
第八章 战后美国产业结构的变化 487
第一节 美国产业部门的划分 487
第二节 美国产业部门结构的演变和特点 489
第三节 战后美国产业的企业规模结构问题 494
第九章 美国的农业 498
第一节 美国农业的生产结构和劳动力结构 499
第二节 战后美国农业发展迅速的原因分析 506
第十章 美国的工业和能源 511
第一节 战后美国工业的结构变化 512
第二节 美国时采掘业 516
第三节 战后美国制造业的发展 517
第四节 美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 525
第十一章 美国的劳务业和对外贸易 528
第一节 战后美国的交通运输业 531
第二节 美国的商业 533
第三节 美国就业人数最多的部门——服务业 535
第四节 美国的对外贸易 538
第十二章 90年代的美国经济 542
第一节 进入90年代的美国经济 542
第二节 影响未来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543
第三节 90年代美国经济展望 547
第十三章 未来美国的科学技术 551
第一节 对美国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预测 551
第二节 影响美国未来技术进步的不利因素及可能采取的对策探讨 555
第三节 对21世纪美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估计 560
第一节 下一世纪初p的美国经济和发展趋势 561
第十四章 21世纪的美国经济 561
第二节 21世纪美国经济展望 565
第三编 苏联 568
第一章 战前苏联经济技术发展概况 568
第一节 苏联的地理自然条件 568
第二节 苏维埃初期的技术经济水平 570
第三节 战前三个五年计划的发展水平 572
第二章 战前苏联经济管理体制的演变 576
第一节 苏维埃政权初期的经济体制 576
第二节 战时共产主义体制 578
第三节 新经济政策体制 580
第四节 列宁逝世后经济体制上的变化 583
第三章 战后苏联经济及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586
第一节 战后苏联经济战略的演变 587
第二节 战后苏联经济技术综合实力 589
第三节 苏联经济与世界主要国家的比较 594
第四章 战后苏联经济体制改革 604
第一节 苏联经济改革的背景和原因 604
第二节 经济改革的主要方向和措施 605
第三节 几次经济改革的特点 609
第四节 经济改革成效的评价 613
第一节 概述 615
第五章 苏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技政策 615
第二节 科技人员和科研生产的物质技术装备 616
第三节 苏联科技的发展水平 622
第四节 苏联加速科技进步的战略和政策 625
第五节 苏联科技体制的改革 627
第六章 苏联主要工业部门发展现状 630
第一节 概述 630
第二节 黑色冶金工业 632
第三节 化学和石油化学工业 635
第四节 燃料和电力工业 638
第五节 机器制造工业 641
第六节 轻工业和食品工业 644
第七章 苏联农业 646
第一节 农业的技术装备水平 647
第一节 种植业 649
第三节 畜牲业 652
第四节 农业中科技的应用 653
第五节 农业改革和农业的潜力 656
第八章 苏联的建筑业 659
第一节 建筑业发展概况 659
第二节 建筑业的科技发展水平 663
第三节 建筑业发展的基本方向 665
第九章 苏联的交通运输业 668
第一节 苏联统一运输网的综合发展和问题 668
第二节 铁路运输 670
第三节 公路运输 673
第四节 内河运输 675
第五节 航空运输 677
第六节 管道运输 678
第十章 苏联的对外贸易 679
第一节 苏联的外贸及其在世界中的地位 679
第二节 苏联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发展 682
第三节 进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 687
第四节 对外贸易发展趋势 688
第一节 加速科技进步的措施 691
第十一章 苏联至2000年科技的发展 691
第二节 至2000年的科技发展纲要 692
第三节 经济效益 697
第十二章 苏联未来工农业发展预测 701
第一节 未来的工业生产 702
第二节 未来的农业生产 709
第十三章 对苏联科技经济的综合预测 712
第一节 未来经济的增长预测 713
第二节 未来科技的发展预测 715
第二节 未来经济结构的变化 718
第四编 日本 721
第一章 战前日本社会经济发展简况 721
第一节 封建制度解体和明治维新 721
第二节 战前日本经济技术发展水平 723
第三节 垄断资本的形成及其特点 724
第四节 军事经济的特征 726
第五节 军国主义经济的崩溃 727
第二章 战后日本政治经济体制的演变 728
第一节 社会政治体制变革 728
第二节 经济体制变革 729
第三节 现行体制的特点 730
第一节 初期经济崩溃简况 734
第三章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概况 734
第二节 艰苦奋斗恢复经济 736
第三节 经济起飞 737
第四节 进入经济强国之林 738
第一节 电力工业 739
第四章 日本的能源工业 739
第三节 石油工业 741
第三节 煤炭工业 742
第五章 日本的原材料工业 743
第一节 冶金工业 743
第二节 化学工业 746
第三节 水泥工业 748
第四节 木材工业 749
第六章 日本的制造工业 749
第一节 汽车工业 749
第二节 造船工业 752
第三节 机械电子工业 754
第四节 纺织工业 756
第七章 日本的交通运输业 757
第一节 海上运输 758
第二节 公路运输 759
第三节 铁路运输 760
第四节 航空运输 761
第八章 日本的农业 762
第一节 概况 762
第二节 存在的问题 765
第三节 发展趋势 766
第九章 日本的科学技术 768
第一节 科技发展历程 768
第二节 目前的科技水平 770
第三节 现行科研体制 771
第四节 向“技术立国”发展 772
第十章 日本的对外贸易 773
第一节 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773
第二节 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 774
第三节 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化 775
第四节 发展外贸的独特经验 776
第十一章 未来的日本轮廓 778
第一节 进入世界强国之林 779
第二节 福利国家的色彩更浓 780
第三节 社会进一步西化 782
第十二章 未来的日本产业结构 783
第一节 重化工业比重下降 783
第二节 新兴技术产业比重上升 784
第三节 其他产业结构变化 785
第四节 2000年产业结构展望 786
第十三章 未来的日本对外贸易 787
第一节 缩小外贸顺差 787
第二节 外贸商品结构高级化 788
第三节 海外投资扩大 788
第一节 超级电子计算机 789
第十四章 未来的日本科学技术 789
第二节 空间技术 790
第三节 新材料技术 791
第四节 新能源技术 792
第五节 海洋开发技术 793
第五编 联邦德国 795
第一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德国经济 795
第一节 德国的工业革命 795
第二节 两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德国经济 797
第三节 二次世界大战前德国迅速工业化的原因 800
第二章 崛起的经济巨人 802
第一节 经济恢复的基础 803
第二节 货币改革与社会市场经济的选择 804
第三节 刺激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 806
第四节 崛起的经济巨人 810
第五节 联邦德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818
第三章 联邦德国的工业 821
第一节 传统工业区的发展和新兴工业区的兴起 821
第二节 具有竞争优势的传统工业 824
第三节 联邦德国工业结构的变化 827
第四章 联邦德国的科学技术 829
第一节 雄厚的科学技术基础 829
第三节 联邦德国的科研体系 833
第四节 联邦德国的技术引进 835
第五章 联邦德国未来的经济与技术发展 837
第一节 经济调整和增长的契机 837
第二节 从相对繁荣向稳定发展过渡 839
第三节 影响联邦德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839
第一章 法国资本主义的垄断经济 841
第四节 未来的科学技术发展 841
第五节 21世纪是经济稳定发展的时代 842
第六编 法国 844
第一节 法国走向垄断时期的经济特征 844
第二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法西斯占领下的法国经济 846
第二章 法国的工业 848
第一节 战后法国工业概况 848
第二节 法国工业的主要部门 849
第三节 法国工业发展中的主要措施 852
第三章 法国的农业 853
第一节 法国农业生产的现状 853
第二节 法国农业结构的新格局 854
第三节 法国的农业政策 855
第四节 法国农业发展中的难题 857
第四章 法国的金融业 859
第一节 法国银行体制的改革措施 859
第二节 法国的银行及其职能 860
第三节 法国的金融市场 861
第五章 法国的对外贸易及其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 862
第一节 法国对外贸易的优势 862
第二节 法国对外贸易的劣势 863
第三节 法国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864
第六章 法国80年代的经济整顿 865
第一节 法国经济面临的主要困境 865
第二节 经济整顿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866
第七章 法国未来的科学技术 867
第一节 概述 867
第二节 新技术发展展望 869
第三节 传统技术的发展 871
第八章 法国未来的农业 871
第一节 概述 871
第二节 农业生产预测 872
第四节 未来法国农业发展趋势 873
第三节 食品工业与未来食品结构变化 873
第七编 英国 875
第一章 英国概况 875
第一节 英国的地理及自然条件 875
第二节 英国的人口及文化教育 877
第三节 英格兰等四个地区的经济概述 879
第二章 英国的强大和没落 881
第一节 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881
第二节 联邦德国的科技政策 881
第二节 十九世纪后期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884
第三节 一次大战中经济实力的削弱 889
第四节 二次大战中经济的衰落及英帝国的没落 890
第三章 战后英国经济、产业结构及政策演变 891
第一节 战后英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891
第二节 “撒切尔主义”带来的变革 894
第三节 战后英国产业结构及政策演变 895
第四章 英国的工业 899
第一节 战后英国工业概述 899
第二节 英国的能源工业 907
第三节 英国的高技术工业 909
第四节 英国的汽车工业 910
第五节 英国的钢铁工业 911
第六节 英国的造船工业 913
第五章 英国的农业 915
第一节 战后英国农业概述 915
第二节 英国的畜牧业 916
第三节 英国的种植业 917
第四节 英国的渔业 917
第五节 英国的林业 918
第二节 英国的运输业 919
第六章 英国的运输和邮电业 919
第一节 战后英国的运输和邮电业概况 919
第三节 英国的邮电业 921
第七章 英国的对外贸易和商业 923
第一节 英国的对外贸易 923
第二节 英国的商业 924
第八章 英国2000年发展预测和2050年展望 925
第一节 缓慢增长的人口和逐步老龄化的社会 925
第二节 维护未来的大国地位 927
第三节 三等经济大国一流生活水准 932
第一章 战前意大利社会经济概况 936
第一节 历史大变迁 936
第八编 意大利 936
第二节 资本主义的缓慢发展 937
第三节 法西斯专制王朝 939
第二章 战后意大利社会经济的演变 942
第一节 走出战争废墟:发展的新起点 942
第三节 经济开放程度迅速提高 945
第四节 资本的双向流动 946
第三章 意大利的支柱产业 948
第一节 意大利工业的特点 948
第二节 振兴之路:从封闭走向开放 949
第二节 机械工业 950
第三节 汽车工业 951
第四节 纺织服装工业 955
第五节 钢铁工业 957
第四章 意大利的经济结构 958
第一节 私人垄断资本:经济的主宰 958
第二节 公有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 959
第三节 合作经济:第三大经济力量 962
第四节 中小企业和地下经济:经济运行中的弹性因素 965
第五章 意大利的产业结构 969
第一节 三大产业结构的演变 969
第二节 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 971
第三节 农业劳动力的转移 972
第四节 非农产业新兴部门的崛起 975
第五节 战后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 975
第一节 生存之路:结构大调整 976
第六章 意大利未来经济社会轮廓 976
第二节 未来的兰图:建设中的“技术城” 978
第三节 意大利未来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 979
第四节 沉重的负担:老人社会 981
第九编 巴西 983
第一章 巴西社会经济体制演变 983
第一节 “30年革命”与瓦加斯体制的建立 984
第二节 军人政权及其发展模式 985
第三节 文官政权的建立及其面临的挑战 986
第一节 落后的农业国 987
第二章 巴西战前经济发展及其差距 987
第二节 早期工业的建立与发展 989
第三节 战前经济发展及其差距 991
第三章 战后经济发展模式转换和经济“腾飞” 993
第一节 内向型进口替代工业发展及其局限性 995
第二节 外向型经济模式与“经济奇迹”的出现 996
第三节 经济结构的巨变和实力地位的跨跃 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