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酒楼食肆的掌故 1
早期酒家“杏花楼” 1
何谓“槟芥”? 3
酒楼自创简体字 4
“候镬”“砧板”分工细 5
昔日的传菜制度 6
“八珍”与“鸡茸” 8
真假“地方菜” 10
“京都”原来是“烧汁” 13
出自名门的“五蛇羹” 14
“及第粥”讨好意头 15
“招牌饭”的起源 16
正宗“糯米鸡” 17
“包办筵席”的兴起与衰落 19
名厨登堂办家宴 19
“包办筵席”的三种形式 21
“包办筵席”水陆皆宜 23
“花尾大渡”与“海鲜画舫” 25
从黄金时代到式微时期 28
鱼蛋粉和云吞面的变化 31
机制鱼蛋增加品种 31
传统方法阻碍发展 33
燃料问题与肃贪运动 36
“长寿伊面”和“即食面” 41
“旺龙”习例与招牌易名 44
香港中药铺话旧 44
独特的铺内设备 46
研药工具各有用途 51
筛药秤药 一丝不苟 53
“蜡壳”的制法 56
顾客至上的几种服务 57
中药店的包药纸 59
药丸制法传入西方 60
流行一时的小贩行当 62
“火水佬”上街叫卖 62
“火水”一词的由来 63
卖“火水灯筒”的小贩 64
“火水灯”及其产生原因 65
“修整洋遮!” 67
“补镬佬”与“卖布的” 70
卖烧鸭与箍木桶 72
“梳得靓”与“省得靓” 74
“东西菜”与“炸蚕豆” 77
“百鸟归巢”与槟榔摊档 80
百年来香港服装杂谈 82
抄袭外国 事出有因 82
穿长衫的记者 83
女服设计重视钮扣 85
成人化的儿童服装 86
用“西装绒”改良长衫 88
早期的“学生装” 90
“学生装”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 92
制服的流行 95
两宗制服的纠纷 100
“红牌阿姑”的新衣 103
港产粤剧戏服誉满海外 105
趣怪入时的香港俗语 109
“斗零”是什么意思? 109
“顶到冇得顶” 110
几种要不得的俗语 112
鸦片流毒“冇厘瘾” 115
小巴的“赖”与“扎” 116
“钱钱七七” 117
从马场“跑”出来的俗语 119
“抢闸”历史逾半世纪 120
“爆棚”与“爆冷” 121
“催谷”应分两步骤 123
“换马”即换人 124
“做马案”派生贬词 126
“马前”“马後”角色各异 127
“顶栊”反映戏院旧事 128
娱乐圈常见“换画”一词 129
“一脚踢”也会“踢晒脚” 131
“撞死马”的传说 132
“坐飞机位”形容贴切 133
“摆景还是赠庆” 134
手势的影响力 136
流传社会的手势语言 136
通行世界的自然手势 138
此时无声胜有声 139
汽车指示灯依手势设计 140
永恒的婴儿手语 141
擅用手指 创意无穷 142
举手示意 老幼皆知 144
数目手语减少误会 145
打开茶壶盖 146
被人遗忘的早期儿童游戏 148
叶编玩具“吹啤啤” 148
“跑马仔”与“煮饭仔” 150
模仿父母“摆家家” 152
“高级”游戏“打陀螺” 153
射程八呎的“霹北筒” 156
花轿的风俗 158
“抬花轿”前先猜拳 160
“捉匿人”不是“兵捉贼” 163
眼明手快的“抓子”游戏 167
儿童游戏的传媒 169
贫富悬殊 玩具有异 170
不花钱的“挑绳”游戏 171
源於生活 反映生活 173
橡皮圈发挥儿童创意 176
竞赛性质不算赌博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