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育运动 1
体育基础知识 1
二、体育卫生 19
三、体育教学 44
第一篇 体育专业学习 141
第一章 田径运动的训练 141
第一节 训练原则的运用 141
第二节 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141
第三节 训练计划 143
第二章 儿童少年田径运动教学与训练的特点 145
第一节 7~12岁儿童田径运动教学与训练的特点 145
第二节 13~14岁少年田径运动教学与训练的特点 145
第三节 15~17岁少年田径运动教学与训练的特点 146
第二节 竞走训练 147
二、竞走的技术 147
一、竞走的训练特点 147
第一节 竞走的技术 147
二、姿势 147
一、腿部动作 147
第三章 竞走 147
三、竞走训练常用的练习 148
四、竞走技术训练的方法 148
第四章 短距离跑 149
第一节 短跑的技术 149
一、起跑 149
二、起跑后的加速跑 149
三、途中跑 149
四、终点跑 149
第二节 短跑的教学与训练 150
一、短跑教学法 150
五、短跑中弯道跑的技术特点 150
二、短跑的训练要点 151
三、跑的专门练习 151
第五章 接力跑的技术 155
第六章 中长距离跑 155
第一节 中长跑的技术 155
一、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 155
二、途中跑 155
三、终点跑 155
四、中长跑的呼吸 156
第二节 中长跑的训练 156
一、一般耐力训练 156
二、专项耐力训练 156
三、速度训练 156
六、战术训练 157
五、技术训练 157
四、力量耐力训练 157
第七章 马拉松跑 158
第一节 马拉松跑的技术 158
第二节 马拉松跑的训练 158
第八章 跨栏跑 160
第一节 跨栏跑的技术 160
一、110米跨栏跑技术 160
二、女子100米跨栏跑技术 161
三、男、女400米栏跑技术 162
第二节 跨拦跑的训练 162
一、专项素质训练 162
二、跨栏跑技术训练 163
第九章 3000米障碍跑 164
第一节 3000米障碍跑的技术 164
第二节 3000米障碍跑的训练 164
一、俯卧式跳高的技术 165
第十章 跳高 165
第一节 跳高的技术 165
二、背越式跳高的技术 166
第二节 跳高的训练 166
第十一章 跳远 168
第一节 跳远的技术 168
一、助跑 168
二、起跳 168
三、腾空 169
四、落地 169
第二节 跳远的训练 169
一、跳远的素质训练 169
二、技术训练 169
二、第一跳(单足跳) 171
四、第三跳(跳跃) 171
三、第二跳(跨步跳) 171
一、助跑 171
第一节 三级跳远的技术 171
第十二章 三级跳远 171
第二节 三级跳远的训练 172
一、各种多级跳练习 172
二、大量进行跨栏跑练习,发展专项素质和节奏感 172
三、发展专项力量的练习 172
四、发展速度素质和各种跑的练习 172
五、改进专项技术的练习 172
第十三章 撑竿跳高 173
第一节 撑竿跳高的技术 173
第二节 撑竿跳高的训练 174
第十四章 推铅球 175
第一节 推铅球的技术 175
一、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以右手握球为例) 175
二、旋转推铅球技术 176
第一节 掷铁饼的技术 177
一、握法 177
二、预摆姿势和预摆 177
三、旋转 177
第十五章掷铁饼 177
四、最后用力 178
五、身体的平衡 178
第二节 掷铁饼的训练 178
第十六章 掷标枪 179
第一节 掷标枪的技术 179
第二节 掷标枪的训练 180
一、全能运动的技术教学与训练 181
二、身体训练 181
第十七章 全能运动 181
第一节 男子十项全能运动 181
三、心理训练 182
四、全能运动的赛前准备和比赛 182
第二节 女子七项全能运动的训练特点 182
一、移动技术分析 183
二、移动动作方法 183
第一节 移动 183
第十八章 篮球技术教学与训练 183
三、移动技术运用 184
第二节 传接球 185
一、传球 185
二、接球 186
第三节 投篮 187
一、投篮技术分析 187
二、投篮技术动作方法 187
二、运球技术方法 189
一、运球技术的分析 189
三、投篮技术的运用 189
第四节 运球 189
三、运球技术的运用 190
第五节 持球突破 190
一、持球突破 190
二、持球突破技术分析 191
三、持球突破动作方法 191
四、持球突破技术运用 191
第六节 防守对手 192
一、防守无球队员 192
二、防守有球队员 192
一、抢球 193
二、打球 193
第七节 抢球、打球、断球 193
三、断球 194
第八节 抢篮板球 194
一、抢篮板球技术分析 194
二、抢篮板球的技术运用 194
第九节 中锋技术 195
第十九章 排球运动 196
第一节 排球比赛场地和比赛方法 196
一、比赛场地 196
二、比赛方法 196
第二节 排球运动的特点和锻炼价值 197
一、技术特点 197
二、战术特点 197
三、心理品质和身体素质特点 197
第三节 排球技术理论分析及教学训练方法 198
六、场地器材 198
一、准备姿势和移动 198
五、竞赛特点 198
四、规则特点 198
二、传球 201
三、垫球 203
四、发球 207
五、扣球 210
六、拦网 214
第二十章 足球 216
第一节 足球技术基本理论与教学法 216
一、踢球 216
二、停球 217
三、头顶球 218
四、运球与运球过人 219
五、抢截球 220
六、假动作 220
八、守门员技术 221
七、掷界外球 221
第二节 足球战术基本理论与教学法 222
一、战术原则 222
二、战术阵形 224
三、个人战术 228
四、局部战术 231
五、整体战术 233
六、定位球战术 234
一、徒手体操动作术语及其运用 239
第二十一章 体操 239
第一节 体操术语 239
二、器械体操、技巧和跳跃动作术语及其运用 240
第二节 体操动作的力学原理和技术分析 241
一、器械体操动作的技术分析 241
二、自由体操中技巧翻腾动作的技术分析 244
三、支撑跳跃动作的技术分析 245
二、训练原则在体操训练中的运用 247
一、体操运动员的选材 247
第三节 体操训练 247
三、体操训练计划 248
四、体操技术训练 248
五、体操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训练 249
六、体操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250
第四节 队列队形 250
一、概述 250
二、队列队形练习的方法 251
三、队列队形的教学 256
第五节 徒手体操 256
一、徒手体操的基本概述 256
二、徒手体操的练习方法 258
三、徒手体操成套动作编写原则 260
第六节 器械体操 261
一、单杠练习 261
二、双杠 270
三、吊环 281
四、鞍马 286
五、高低杠 293
六、平衡木 298
第七节 跳跃 304
一、一般跳跃动作 304
二、支撑跳跃动作 304
四、步要稳固 310
五、精要充沛 310
三、身要灵活 310
六、气要下沉 310
七、力要顺达 310
二、眼要明锐 310
一、手要捷快 310
第一节 长拳基本技法 310
第二十二章 武术的技法 310
五、圆裆松胯 311
四、松腰敛臀 311
三、含胸拔背 311
二、气沉丹田 311
一、虚灵顶劲 311
第二节 太极拳的基本技法 311
十、以形喻势 311
九、四击合法 311
八、功要纯青 311
十五、用意不用力 312
十四、心要静,无杂念 312
十三、势势相连、绵绵不断 312
十二、动静有常,势势均匀 312
十一、往返有折叠,进退须转换 312
十、运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 312
九、内宜鼓荡,外示安逸 312
八、尾闾中正 312
七、舒指坐腕 312
六、沉肩坠肘 312
第三节 刀术的基本技法 313
一、刀术尚猛 313
二、刀法清晰 313
三、刀手配合 313
四、身械配合 313
五、刚柔兼用 313
第四节 剑术的基本技法 313
一、剑法规整 313
二、理法势通 313
三、刚柔兼备 313
四、韵度自如 313
第一节 体育的产生 317
一、关于体育产生的动因 317
第一章 体育的产生和发展 317
第二篇 体育理论 317
二、体育是怎样产生的 320
第二节 体育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322
一、世界体育的发展概况 322
二、中国体育的发展与社会的变革 324
第二章 体育与各方面的关系 327
第一节 体育与人体发展的关系 327
一、影响人体发展的基本因素 327
二、体育活动必须遵循人体发展的规律 329
第二节 体育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330
一、体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 330
二、体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 331
一、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333
第三节 体育与教育的关系 333
二、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的关系 334
第四节 体育与军事的关系 338
一、军事需要体育,体育要为军事服务 338
二、体育能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339
第三章 学校体育与教书育人 341
第一节 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和目标的制定 341
一、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 341
二、学校体育目标的制定 342
第二节 学校体育的教书育人 345
一、学校体育教书育人的特点 346
二、学校体育教书育人的作用 348
第四章 体育的基本手段 352
第一节 身体练习的技术结构 352
一、技术结构 352
二、动作顺序 353
一、身体练习的要素 354
第二节 身体练习的要素 354
二、身体练习质量和效果的评定 358
第三节 身体练习的分类和运用 358
一、身体练习分类运用的简况 358
二、身体练习的分类方法 359
三、分类的运用 360
第四节 自然力锻炼和卫生措施 361
第五章 体育锻炼 362
第一节 体育锻炼概述 362
一、体育锻炼的概念和意义 362
二、体育锻炼的特点 362
第二节 体育锻炼的理论依据 363
一、锻炼过程的新陈代谢理论 363
二、运动负荷的价值阈理论 364
三、人体适应环境能力的动态平衡理论 365
二、全面性原则 366
一、自觉性原则 366
第三节 体育锻炼原则 366
三、经常性原则 367
四、适量性原则 367
五、针对性原则 367
六、渐进性原则 368
第四节 体育锻炼方法 368
一、重复锻炼法 369
二、间歇锻炼法 369
三、变换锻炼法 369
四、循环锻炼法 369
第五节 学校体育锻炼的组织形式和内容 369
一、早操的意义、内容和方法 370
二、课间操的意义、内容和组织方法 370
三、班级体育锻炼的内容和组织形式 371
第六节 校外体育锻炼的形式和场所 371
一、全校体育锻炼工作计划 372
第七节 学校体育锻炼的计划 372
一、个人自主锻炼活动 372
二、家庭体育锻炼 372
三、社会体育 372
二、班级体育锻炼工作计划 374
三、个人体育锻炼计划 374
第八节 体育锻炼效果的检查和评定 374
一、检查和评定的意义 374
二、检查和评定的内容与方法 374
附 体育锻炼的影响 380
二、体育教学的理论依据 392
第六章 体育教学 393
第一节 体育教学的一般概述 393
一、体育教学的特点 393
三、体育教学任务 396
第二节 体育教学原则 396
一、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 397
三、身体全面发展原则 398
二、从实际出发原则 398
四、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原则 399
五、直观性原则 400
六、循序渐进原则 401
七、巩固与提高原则 402
第三节 体育教学内容 403
一、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发展概况 403
二、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结构 404
三、中、小学体育教材的特点 406
第四节 体育教学组织 407
一、体育课堂常规 408
二、队列、体操队形运用的方法和要求 409
三、分组教学 409
四、场地和器材的布置 411
第五节 体育教学方法 412
五、培养和使用体育骨干 412
一、讲解法和示范法 413
二、完整法 415
三、分解法 415
四、练习法 416
五、游戏法和比赛法 417
六、预防和纠正错误法 418
七、电化教学法 419
八、对体育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 419
第六节 体育教学指导思想 422
一、对我国当前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思考 422
二、对新课程体系下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初步探索 424
第七节 体育教学科学化 426
一、体育教学科学化的定义及其发展 426
二、体育教学科学化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427
一、体育课的类型 430
第八节 体育课的类型与结构 430
二、体育课的结构 431
第九节 进一步发挥体育课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中的作用 432
一、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异同点 432
二、体育课对课外体育的作用 433
三、加强体育课对课外体育作用的主要措施 434
第十节 体育教学艺术 435
一、体育教学艺术概论 435
二、体育教学艺术的特点 437
三、教师素质 440
四、教师的行为与形象 448
五、诱导 453
六、教学 469
七、情态 481
八、调控 486
九、协调的几种关系 496
第十一节 体育教学技能与训练 503
一、教学技能分类的原则 503
二、体育课程目标的设定 504
三、设定课堂教学目标技能 507
四、语言表达技能 520
五、导入技能 528
六、讲解技能 535
七、直观演示技能 540
八、提问技能 546
九、反馈技能 551
十、控制技能 562
十一、结束技能 569
第一节 学校体育竞赛的发生与发展概述 572
一、国际学校体育竞赛的起源与发展 572
第七章 学校体育竞赛 572
二、中国学校体育竞赛的发展 573
第二节 学校体育竞赛的意义、价值与构成 574
一、学校体育竞赛的意义 574
二、学校体育竞赛的价值 574
三、学校体育竞赛的构成要素 575
第三节 学校体育竞赛及竞赛项目的分类 576
一、学校体育竞赛的分类 576
二、学校体育竞赛项目的分类 576
第四节 学校体育竞赛的内容与形式 577
一、学校经常开展的体育竞赛内容 577
二、学校经常采用的体育竞赛形式 578
第五节 学校体育竞赛的方法 579
一、比赛方法 579
二、评定成绩与名次的方法 580
第六节 学校体育竞赛管理 580
一、学校体育竞赛计划 581
二、竞赛规程 582
三、体育竞赛的编排 583
四、学校体育竞赛过程管理 584
第七节 开展学校体育竞赛的基本要求 585
一、加强思想教育工作 585
二、以小型多样的竞赛为主 585
三、方式应简便易行,坚持因陋就简,勤俭办竞赛 585
四、坚持业余、经常,与课外锻炼相结合 585
五、做好裁判员的培训工作 586
六、依靠领导,发动群众 586
第八章 身体素质 587
第一节 身体素质与力量 587
一、身体素质的定义 587
二、力量的定义 587
三、力量的测定 591
一、速度素质的定义 596
第二节 速度素质与耐力 596
二、一般耐力的定义 599
第三节 灵敏与柔韧素质 599
一、灵敏与柔韧素质的定义 599
二、柔韧性的测定 602
第九章 学校体育工作的计划与评价 604
第一节 学校体育工作的计划 604
一、学校体育工作计划的意义与要求 604
二、学校体育工作计划的内容 604
三、编制学校体育工作计划的方法 609
第二节 学校体育工作的评价 611
一、学校体育工作评价的意义 611
二、学校体育工作评价的范围 612
三、学校体育工作评价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620
一、我国学校体育的组织领导体系 626
第一节 学校体育的组织领导 626
第十章 学校体育的组织与领导管理 626
二、我国学校内部的体育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 628
第二节 管理的性质和重要性 632
一、管理思想的生产和发展 632
二、管理的重要性 632
三、研究管理的必要性 633
四、组织的目的 634
五、管理的任务 635
六、必要的管理技能 635
七、教学与管理 636
八、管理人员的特征 637
九、管理者应学些什么 637
十、主要管理概念 639
第三节 学校体育管理 640
一、学校体育管理的意义 640
十一、体育管理者的任务 640
二、学校体育管理的任务 641
三、学校体育管理的依据与原则 641
第四节 学校体育管理内容、方法 644
一、学校体育工作计划的管理 644
二、体育教学管理 645
三、课外体育活动管理 646
五、体育经费、设备、器材的管理 648
四、体育师资队伍和体育骨干的管理 648
六、各种体育规章制度的制订和管理 649
七、体育宣传教育工作的管理 649
八、学校体育管理的方法 649
第五节 学校体育工作的检查与评定 651
一、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的检查验收 651
二、体质测试和评价 652
三、体育教师工作质量和效果的考核 652
一、国家规定标准 654
第十一章 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配置及管理 654
第一节 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配置 654
二、地方城乡差异 656
三、不同规模学校的最低配置 657
第二节 体育器材 658
一、熟悉问题的必要性 658
二、教学点的重要性 659
三、体育场地 660
第三节 器材的购买和维修 663
一、重要性 663
二、学校器材规定 664
三、器材的购买 664
四、购买政策 665
五、标准器材 666
六、选择运动器材的因素 667
七、购买特殊的器材 668
九、器材室的管理 669
八、设备的保管 669
十、特殊器材的保管 670
十一、清洗运动服 672
十二、器材维修 673
十三、学校的洗衣房 673
第四节 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管理 673
一、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管理的特点 673
二、体育场地器材管理的原则 674
三、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 674
四、场地器材管理的效益 675
第五节 市场经济与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建设 675
一、自力更生、勤俭办体育 675
二、开发市场、良性循环 676
三、学校体育锻炼发展基金 676
一、长度测评 681
第一节 体格测评 681
第三篇 体育测量与评价 681
第一章 人体形态测评 681
二、围度测评 684
三、宽度测评 686
四、体重测评 687
五、人体比例 688
第二节 人体成分测评 688
第三节 人体体型测评 692
一、测量 692
二、评价 693
第四节 身体姿势测评 695
一、整体姿势测评 696
二、局部姿势测评 696
第二章 身体机能测评 702
第一节 心血管机能测评 702
一、脉搏测评 702
三、其他心血管机能测评指标 703
二、血压测评 703
四、定量负荷心血管机能测评 704
第二节 呼吸机能测评 706
一、肺活量正常值的范围 706
二、呼吸机能动态试验测评 707
三、最大摄氧量测评 708
第三节 运动感觉机能测评 709
一、上肢定位测验 709
二、重量感觉机能测评 709
三、用力感觉机能测验 710
四、感知跳跃距离测验 710
第四节 平衡性测评 711
一、静力性平衡测评 711
二、动力性平衡能力测评 712
一、静力力量测评 714
第一节 力量测评 714
第三章 身体素质测评 714
二、爆发力测评 715
三、肌肉耐力测评 716
第二节 速度测评 718
一、动作速度测评 718
二、反应速度测评 719
第三节 耐力测评 722
一、一般耐力测评 722
二、速度耐力测评 723
第四节 灵敏性测评 723
一、立卧撑(10岁以上男、女生) 723
二、反复横跨(10岁以上男、女生) 724
三、折线跑(10m×4往返跑) 725
四、象限跳(10岁以上男、女生) 725
二、纵劈叉 726
一、立位体前屈 726
第五节 柔韧性测评 726
三、肩臂上抬 727
四、旋肩 728
第六节 身体素质的成套测验 728
一、编制成套测验时应注意的问题 728
二、成套测验示例 729
第四章 学生体质测评 731
第一节 体质概述 731
一、概念 731
二、学生体质测评的目的和作用 731
三、体质综合测评的趋向 732
第二节 中国学生体质测评 732
一、学生体质健康的检测 733
二、学生体质综合评价 734
一、评分的一般步骤 737
第五章 体育成绩测评 737
第一节 体育成绩的评分 737
二、体育成绩评分的特殊方法 738
第二节 体育成绩的定级 739
一、自然断裂定级法 739
二、教师自定标准定级法 740
三、成绩次序排列定级法 740
四、综合定级 741
第三节 体育知识测验 742
一、命题的原则 742
二、试题类型 742
第四篇 体育科研 749
第一章 全国中小学学校体育“九五”科研课题纲要(草案) 749
第一节 学校体育科研的选题和准备 749
一、学校体育科研的选题 749
二、研究前的准备工作 752
第二节 如何正确选择与运用科研方法 753
一、要深刻认识科研方法的重要性 753
二、要深入了解科研方法的多样性 754
三、选择的科研方法必须合理 754
四、运用科研方法必须科学 755
第三节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论问题 756
一、体育科研方法论的误区 756
二、体育科研方法论的结构与体育的科学规范 756
三、体育科学方法论应用新思维 757
第二章 体育科研举例 759
第一节 师范院校武术选项课技术教学中“学导式”教学法的实验性研究 759
第二节 初二年级蹲踞式跳远教学方法实验与研究 763
第三节 中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探讨 767
第四节 对体育两类课程学科类教学模式的探讨 771
第五节 对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评分标准的研究 775
第六节 对快乐体育课程与场地设计的研究 778
第五篇 体育竞赛规则 785
足球竞赛规则注解 785
第一章 比赛场地 785
第二章 球 788
第三章 队员人数 789
第四章 队员装备 790
第五章 裁判员 791
第六章 助理裁判员 793
第七章 比赛时间 793
第八章 比赛开始 794
第九章 比赛进行及死球 794
第十章 计胜方法 795
第十一章 越位 795
第十二章 犯规与不正当行为 796
第十三章 任意球 798
第十四章 罚球点球 799
第十五章 掷界外球 801
第十六章 球门球 801
第十七章 角球 802
竞赛规则的部分补充说明 802
有关以互踢球点球决胜的规定 806
裁判员在互踢球点球时应做的工作 807
田径竞赛规则 811
第一章 田径比赛规则 811
第二章 官员 814
第三章 比赛通则 821
第四章 径赛 834
第五章 跳跃项目 849
第六章 投掷项目 857
第七章 竞走 876
第八章 全能项目比赛 877
第九章 世界纪录项目 879
男子和女子室内国际竞赛规则 882
第六篇 卫生保健 895
第一章 儿童少年健康状况 895
第一节 健康的含义和指标 895
第二节 患病率 896
一、患病率的计算方法 896
二、儿童少年的患病率特点 897
三、健康检查 898
第三节 死亡率和死因 899
第四节 艾滋病的预防 902
一、学校应为艾滋病亮红灯 902
二、预防艾滋病,从青少年开始 902
第二章 儿童少年常见病的预防 904
第一节 视力保护 904
一、视力低下与近视 905
二、儿童青少年近视眼的性质 906
三、儿童青少年近视眼的发生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907
四、保护视力和预防近视的措施 912
五、近视的矫治 914
第二节 脊柱弯曲异常 916
一、儿童少年脊柱弯曲异常的性质 916
二、流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918
三、预防及矫治 920
第三节 结核病 921
一、儿童少年结核病的特点 921
二、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922
三、预防措施 922
第四节 沙眼 924
第五节 蛔虫病 926
一、感染率及流行因素 926
二、防治措施 927
第六节 急性传染病 928
一、经常性的预防措施 928
二、传染病流行时的措施 929
第七节 龋齿 929
一、流行情况 930
二、致病因素 932
三、预防措施 934
第三章 教育过程卫生 937
第一节 学习的脑力劳动生理 937
一、学习的生理心理基础 937
二、儿童少年认识活动的年龄特点 938
三、大脑皮质功能活动特性及其卫生意义 939
四、脑力工作能力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 940
第二节 学习负荷的评价 943
一、疲劳、疲倦和过劳 943
二、学习疲劳的表现 944
三、学习疲劳的研究方法 945
第三节 作息制度卫生 946
一、学校作息制度 947
二、幼儿园一日生活制度 953
三、虚弱儿童一日生活制度特点 953
四、职业、技术学校作息制度特点 954
第四节 生产劳动教育卫生 954
一、工种选择 954
二、劳动负荷 956
三、劳动制度 957
四、劳动的姿势、设备、场所及安全防护 958
第四章 体育锻炼卫生 959
第一节 体育锻炼对儿童少年身体的影响 959
一、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959
四、对肌肉、关节及骨骼的作用 960
三、对新陈代谢的作用 960
二、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960
五、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961
六、体育锻炼与内分泌、免疫 961
第二节 学校体育锻炼的卫生要求 962
一、适合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的特点 962
二、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 964
三、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合理组织 965
第三节 幼儿体育锻炼 967
一、幼儿体育活动方式 967
二、幼儿三浴锻炼 968
第四节 学校体育医务监督 970
一、健康分组 970
二、患病学生的体育锻炼 970
四、运动场地与设备的卫生要求 972
三、预防创伤 972
五、学校医务人员、保健教师、体育教师、学校卫生医师的职责 973
第五章 大中学生营养卫生 974
第一节 大中学生饮食营养卫生 974
一、学生食物营养的供给需要 974
二、体育锻炼与营养卫生 975
三、大中学生在饮食营养上存在的问题 977
四、大中学生的合理饮食营养 977
第二节 大中学生卫生 984
第六章 体育运动中常见的病伤处理及预防 988
第一节 体育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性疾病处理及预防 988
一、过度紧张 988
二、过度训练 988
三、低血糖症 989
四、运动中腹痛 990
五、运动性贫血 990
七、重力休克 991
六、肌肉痉挛 991
第二节 大中学生运动损伤的成因及预防 992
一、大中学生运动损伤的成因 992
二、不同运动项目损伤的特点 993
三、如何预防大中学生的运动损伤 996
第三节 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处理 997
一、开放性软组织损伤 997
二、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1000
三、骨折与关节脱臼 1002
四、脑震荡 1004
五、溺水 1004
第七章 养生保健 1005
第一节 我国传统养生保健学概述 1005
—、概况 1005
三、我国传统养生保健法的养生观 1006
二、我国传统养生保健法的理论基础 1006
四、我国传统养生保健法原则 1007
第二节 我国传统的养生保健法 1008
一、畅神志 1008
二、饮食有节 1008
三、经常运动 1009
四、适应环境 1009
五、起居有常 1009
二、夏季身体锻炼的养生保健意义 1010
第三节 四季身体锻炼与养生保健 1010
一、春季身体锻炼的养生保健意义 1010
三、秋季身体锻炼的养生保健意义 1012
四、冬季身体锻炼的养生保健意义 1012
五、养生格言 1013
第四节 我国传统的保健体育 1015
一、五禽戏 1015
三、练功十八法 1016
二、八段锦 1016
第八章 医疗体育 1017
第一节 医疗体育概述 1017
第二节 运动处方 1017
第三节 医疗体育的手段和方法 1019
一、医疗体育的手段 1019
二、大中学生常见病的体育疗法 1020
第四节 运动按摩 1024
一、运动按摩的作用 1024
二、运动按摩的一般手法 1025
三、穴位按摩 1030
四、运动按摩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1034
第九章 小学生卫生保健 1036
第一节 小学生的学习卫生 1036
一、用眼卫生和听、读、写的姿势。 1036
二、正确的握笔方法和用笔、用纸卫生 1037
三、背书包的学问 1038
四、编排课程表的学问 1039
五、科学地安排学生的自习 1039
六、要重视课间休息和课中休息 1041
七、要防止儿童用脑的过度疲劳 1041
八、指导儿童科学用脑 1042
九、要保证小学生在户外活动的时间 1042
十、要安排好儿童假日的活动 1043
十一、唱歌也要注意卫生 1044
十二、课桌椅的卫生 1044
十三、教室和家庭的采光、照明要求 1046
十四、课外读物的选择和卫生 1047
十五、考试期间的生活安排 1047
一、小学生要有健康的心理 1048
第二节 小学生的心理发育和心理卫生 1048
十六、避免儿童害怕考试 1048
二、小学生注意力的发展 1049
三、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 1050
四、小学生记忆力的发展 1050
五、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1051
六、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1052
七、小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 1053
八、小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 1054
九、小学生行为发展的特点 1054
十、小学生的性格特征 1055
十一、青春期儿童渴求独立自主 1056
十二、性发育引起的困惑 1057
十三、青春期儿童的认识能力和评价能力 1058
十四、小学生中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 1058
十五、儿童多动症 1059
十六、口吃 1060
十七、遗尿症 1060
十八、挤眉弄眼——抽动症 1061
十九、儿童焦虑症 1062
二十、“学校恐怖症” 1062
二十一、睡眠不安和夜惊 1063
二十二、品行不良学生的心理特点 1064
二十三、品行不良学生的心理卫生指导 1064
二十四、智能不足儿童的心理特点 1065
二十五、智能不足儿童的教育和训练 1066
二十六、超常儿童的心理特点 1067
二十七、超常儿童的教育和心理卫生 1068
二十八、建立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1069
二十九、积极利用有利的内、外因素,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 1070
一、体内体操 1072
二、开眼“老三遍” 1072
第一节 一般健身法 1072
第十章 体育健身 1072
三、看电影保健操 1073
四、甩甩手,身体好 1073
五、一天抖三抖,活上九十九 1074
六、无绳跳跃操 1074
七、跑步十要 1074
八、揉耳健身有妙方 1075
九、常搓脚底板,身体有活力 1075
十、睡前保健 1076
十一、叩齿的妙用 1076
十二、养生“五水” 1077
第二节 名人健身法 1077
一、恩格斯热中散步 1077
二、毛泽东的“六段运动” 1078
三、乾隆皇帝养生之道 1079
四、冯玉祥自创练功三法 1079
五、马寅初与睡前洗浴 1080
六、“百岁棋王”的长寿之道 1080
七、梅兰芳养鸽子 1081
八、老舍一生迷恋拳术 1081
九、康德的健身原则 1082
十、萧伯纳健身有术 1082
十一、科学家的长寿秘诀 1083
十二、里根自述保健法 1083
第三节 健身文献 1084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1084
国家体委关于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全民健身一二一工程”的意见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 1087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 1090
第一节 青少年要学会科学用脑 1091
一、黄金时代须科学用脑 1091
第十一章 科学用脑 1091
二、认识我们的大脑 1092
三、神秘的大脑半球 1093
四、脑袋大就聪明吗 1096
五、发挥大脑的巨大潜能 1099
六、不断开发自己的用脑功能 1100
七、把握科学的用脑时间 1100
八、脑子越用越灵 1102
十、时间利用与科学用脑 1103
九、保护我们的大脑 1103
十一、睡眠要适时足够 1106
十二、一个人睡多长时间才算够 1107
十三、预防大脑疲劳的三种方法 1108
十四、劳逸结合,合理用脑 1109
十五、过好课间10分钟 1110
十六、良好的情绪是学习的加速器 1111
十八、学会控制激情 1112
十七、保持良好的心境 1112
十九、学会自我控制情绪 1113
二十、自我调节情绪八法 1114
二十一、维持脑力劳动的最佳心理状态 1115
第二节 掌握科学的用脑方法 1116
一、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好 1116
二、不妨试试“锥形学习法” 1119
三、快速学习法 1120
四、大脑是怎样记忆的 1121
五、怎样提高记忆效率 1122
六、形象直观记忆法 1124
七、头尾记忆法 1125
八、发掘特征记忆法 1125
九、寻找规律记忆法 1126
十、联想记忆法 1127
十一、列表记忆法 1127
十二、提纲记忆法 1128
十三、情感记忆法 1129
十四、协同记忆法 1130
十五、歌诀记忆法 1130
十六、谐音记忆法 1132
十七、自测记忆法 1132
十八、其它常用记忆法例举 1133
十九、介绍三套记忆体操 1134
二十、青少年常见的思维弱点 1135
二十一、学习中的七种思维方法 1135
二十二、科学思维的“七性” 1137
二十三、科学思维八法 1138
二十四、注意学会“反常规”思维 1140
二十五、浅谈创造性思维 1141
二十六、创造性思维和青少年创造发明 1142
二十七、怎样培养和发展你的思维能力 1148
第十二章 学会休息 1151
第一节 劳逸结合 1151
第二节 注意休息 1156
一、工作时间内的休息 1156
二、工作能力与疲劳 1158
三、生产操 1161
四、应如何预防疲劳 1163
第三节 休息与运动 1166
一、积极休息 1166
二、简易活动 1169
三、家庭体操 1173
四、学会正确呼吸 1177
五、瑜伽功的启示 1179
六、按摩与自我按摩 1179
一、日常作息制度 1182
第四节 保健与工作能力 1182
二、如何合理地安排饮食 1186
三、睡眠规律 1192
四、有益的情绪与有害的情绪 1194
五、自我暗示心理疗法 1197
附 自我监督 1201
第十三章 学校卫生与保健 1203
第一节 服饰卫生 1203
一、一般服饰有哪些性能 1203
二、少年对衣服有什么特殊要求 1204
三、少年怎样穿着打扮 1204
四、怎样预防衣料对皮肤的危害 1205
五、不要穿海外进口的旧衣服 1205
六、束胸有什么害处 1206
七、女学生为什么不应束腰 1206
九、穿高跟鞋有什么不好 1207
八、穿紧身裤有害吗 1207
第二节 急症处理 1208
一、如何现场救护颅脑外伤病人 1208
二、骨折后怎样急救 1209
三、腹部受了外伤如何处理 1209
四、手外伤如何急救 1210
五、损伤后的快速疗法 1211
六、跌交会发生脑外伤吗 1211
七、眼睛受伤怎么办 1212
八、鼻子流血怎么办 1213
九、怎样抢救溺水者 1213
十、外耳道异物怎样处理 1215
十一、鼻腔异物怎么办 1216
十二、咽部异物如何救治 1217
十三、异物阻塞气管怎么办 1217
十五、灰沙入眼怎么办 1218
十四、食道异物怎样急救 1218
十六、怎样抢救触电者 1219
十七、如何预防中暑 1220
十八、碘酒与酒精中毒怎么办 1221
十九、怎样处理常见的食物中毒 1221
二十、毒蛇咬伤如何处理 1222
二十一、蜂类蜇伤怎么办 1223
二十二、怎样处理蜈蚣咬伤 1223
二十三、烧(烫)伤的急救处理 1224
二十四、怎样防治冻伤 1224
第三节 劳动与课外活动保健 1225
一、劳动对中小学生健康的作用 1225
二、参加劳动应当注意些什么 1226
三、中小学生适于参加哪些工业劳动 1226
五、中小学生适于参加哪些农业劳动 1227
四、参加工业劳动的安全卫生要求 1227
六、参加农业劳动的安全卫生要求 1228
七、课间休息对健康的作用 1228
八、合理安排课外活动 1229
九、学生旅游活动应注意什么 1229
十、怎样搞好学生夏令营卫生 1230
第四节 健康教育 1230
一、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 1230
二、重视健康教育,提高民族素质 1231
三、学生时期是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机 1231
四、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 1231
五、科学性是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1232
六、健康教育要讲究艺术性 1232
七、健康教育应注意学生的可接受性 1233
八、中小学生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233
九、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卫生习惯 1234
十、怎样评价学校健康教育效果 1235
第五节 教学环境与设备卫生 1236
一、选择校址的环境卫生要求 1236
二、怎样科学安排校舍面积 1236
三、学校用房怎样合理布局 1237
四、教室的大小怎样才合理 1238
五、教室采光采暖卫生要求 1239
六、教室的人工照明应注意什么 1239
七、教室怎样合理通风 1241
八、课桌椅尺寸不当有什么危害 1241
九、课桌椅有哪些基本卫生要求 1242
十、就坐姿势与桌椅距离怎样才合适 1243
十一、黑板和板书有什么卫生要求 1244
十二、授课应注意哪些卫生问题 1245
第七篇 学校体育卫生文献 1249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1249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1253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 1257
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实施办法 1259
关于制订《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实施办法》的说明 1262
国家教委对“九五”期间学校体育工作作出规划 1264
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九五”规划 1266
国家教委关于《“九五”期间农村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意见》 1268
普通高校招生体检标准 1273
第八篇 论文精粹 1279
浅谈体育教师的语言与行为 1279
浅谈中学体育过程优化管理 1283
论学校体育教书育人的主要特点 1287
略论体育课程内容的发展趋势 1290
学校体育与人的现代化 1293
体育教学中评教活动的作用 1297
论体育欣赏的方法 1299
论学校体育系统性建设 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