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统计学? 1
2对一组数据的描述 6
2.1引言 6
2.2对一组小样本数据的描述 6
2.3对一组大样本数据的描述 10
2.4正态分布 13
2.5其他分布 16
2.6小结 18
习题 19
3误差及重复性 20
3.1引言 20
3.2误差偏倚和精密度 20
3.3误差传递 25
3.4重复性 32
习题 35
3.5小结 35
4固定偏倚——检测、估计与校正 37
4.1引言 37
4.2固定偏倚的检测 37
4.3偏倚大小的估计 43
4.4估计偏倚所需要的样本容量 46
4.5固定偏倚的校正 48
4.6两次平行测定的重复性 50
4.7小结 50
习题 51
5相对偏倚——检测、估计与校正 52
5.1引言 52
5.2是固定偏倚还是相对偏倚? 52
5.3拟合最佳直线 54
5.4通过原点拟合最佳直线 62
5.5相对偏倚的校正 65
5.6相关与百分比拟合 66
5.7相关误差 68
5.8小结 69
习题 69
6精密度 72
6.1引言 72
6.2对精密度的估计 72
6.3估计精密度所需要的测定次数 76
6.4琼斯的精密度比其他分析者的差吗? 78
6.5并合标准偏差 79
6.6新的操作者是否合格? 80
11方差分析的若干应用 1 81
6.7比较两种分析方法所需要的测定次数 82
6.8方法的精密度与浓度有关吗? 83
习题 86
6.9小结 86
7校准 88
7.1引言 88
7.2拟合校准线 88
7.3未知试样的浓度估计 92
7.4增大校准试验的容量 95
7.5误差标准偏差的外部估计 96
7.6未知试样的重复测定次数 98
7.7校准试验的模拟 99
7.8通过原点的校准线 101
7.9校准时偏倚的校正 104
7.10小结 108
习题 108
8.2加权回归 111
8更复杂的校准 111
8.1引言 111
8.3加权回归的置信区间 116
8.4校准试验的模拟 118
8.5校准曲线 122
8.6线性范围上限的确定 131
8.7小结 136
习题 137
9再现性(1) 139
9.1引言 139
9.2精密度试验 140
9.3实验室间与实验室间的变动性 141
9.4方差分析 144
9.5方差的估计及其意义 148
9.6建立方差分析的假设 154
9.7再现性 157
9.8小结 159
习题 160
10再现性(2) 163
10.1引言 163
10.2同时分析所有四个水平 163
10.3两因素方差分析 167
10.4建立两因素方差分析的假设 172
10.5再现性估计 177
10.6小结 178
习题 179
11.1引言 181
11.2实验Ⅰ 181
11.3实验Ⅱ 186
11.4实验Ⅲ 187
11.5实验Ⅳ 191
11.6小结 196
习题 197
12精密度试验——参考资料 199
12.1引言 199
12.2BS5497——精密度试验的组织 200
12.3BS5497——数据分析 201
12.4BS5497和IS4259的不同之点 205
12.5IS4259——数据分析 208
12.6IS4259——精密度试验设计 216
12.7Youden和Steiner 218
12.8小结 221
13标准加入法与检出限 222
13.1引言 222
13.2标准加入法 222
13.3检出限 226
13.4小结 229
附录 231
附录1Σ(西格马)符号说明 231
附录2术语和公式 231
习题解答 237
文献目录 261
统计表 262
表A正态分布 262
表Bt-检验的临界值 263
表CF-检验的临界值 264
表D积矩相关系数的临界值 268
表E卡方(x2)检验的临界值 268
表Fσ总体标准偏差的置信区间 269
表GDixon检验的临界值 270
表HCochran检验的临界值 271
索引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