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人类婚姻的发生与发展 1
第二章 传说的时代 9
一、伏羲和女娲 9
二、圣人无父 11
三、社母神和陶祖 13
四、舜和象 15
第三章 夏、商、西周三代 18
一、“婚姻” 18
二、俪友之礼 19
三、“媒人” 21
四、商人姓名的“干” 23
五、同姓不婚 25
六、《诗经》中的自由恋爱精神 27
七、妇好 31
第四章 春秋战国时代 34
一、媵妾制 34
二、舅姑 36
三、独身 39
四、反马 40
五、合独 42
六、子妇无私货 42
七、冠笄 44
八、主婚 46
九、六礼 47
十、执舅姑礼 48
十一、七出 50
十二、丧服中妇女地位 52
十三、赘壻 53
十四、兰房 54
十五、中冓之乱 56
十六、夫妇和夫妻 57
十七、夫妇一体 60
第五章 秦汉时代 64
一、贞节观的变化 64
二、文君私奔 65
三、议婚 68
四、婚仪 70
五、重亲 74
六、媵妾 76
七、昭君再嫁 78
八、李夫人 80
九、张敞画眉 82
十、媳妇 84
十一、妇教 85
一、早婚 90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时代 90
二、婚姻重门第 92
三、财婚 93
四、王谢联婚 94
五、指腹为婚 96
六、婚仪 97
七、拜时婚 98
八、女子妒性的发达 99
九、元孝友请置妾 102
十、宋世闺门无礼 104
十一、胎教 105
十二、晋代女子风雅 106
十三、子贵母死 108
十四、婚事杂考 110
第七章 隋唐五代 115
一、改嫁 115
二、婚仪 118
三、撒帐 119
四、门第婚的衰落 120
五、法律上的离婚 122
六、奇妒的故事 123
七、吃醋 124
八、婚姻佳话 126
九、红叶题诗 128
十、迷楼 130
十一、周祖四娶醮妇 132
十二、武则天的婚事 133
十三、花见羞 135
十四、赐婚 136
十五、违时嫁娶 137
十六、报婚书 138
十七、缠足的起源 140
第八章 宋代 143
一、嫁娶 143
二、王安石嫁媳妇 145
三、李孝德告寡嫂 149
四、铁树开花 152
五、孝奉嫁母 153
六、沈括惧内 155
七、伯鱼妻改嫁 157
八、“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160
九、养媳制 162
十、枯杨生稊和枯杨生华 163
十一、岳秦不婚 164
十二、冥婚 165
十三、戴盖头 166
第九章 元代 170
一、阿刺海别吉公主 170
二、招壻婚 173
三、高丽氏守节 174
四、《群珠碎》 175
五、选秀女之制 177
六、阴阳颠倒 178
七、《十香词》 180
八、张玉娘 181
第十章 明代 185
一、婚姻的限制 185
二、法律上的义绝 190
三、《内训》 191
三、贞节牌坊 192
四、女子无才便是德 195
五、妻妾 196
六、豹房 198
七、稳婆 199
九、明代选秀女之制 201
十、兰蕙联芳 203
一、孝庄后下嫁案 206
第十一章 清代 206
二、典妻 209
三、母党不婚 210
四、松江乔氏 211
五、兼祧二妻 213
六、《闺阁四书》 215
七、《新妇谱》 216
八、“借米谣” 218
九、婚事杂考 219
十、太平天国婚姻观 221
十一、辛亥革命的妇女运动 223
第十二章 近代和现代 227
一、女权运动 227
二、《新青年》 228
三、早期解放妇女和婚姻方面的立法 231
四、《中华苏维埃婚姻条例》 233
五、男女婚姻关系平等地位的确立 235
六、婚姻生活重性情的出现 237
七、婚姻旧俗 238
八、两部婚姻法 239
九、现代中国人的婚姻观念 241
十、现代婚姻生活的弊病 244
十一、男子汉精神 246
第十三章 中国现代少数民族婚俗 248
一、阿注婚 248
二、跳月 249
三、彝族人的婚俗 251
四、卷帐回门 254
五、傣族人的婚俗 255
第十四章 中外婚姻生活比较 259
一、中国妇女在婚姻生活中的地位 259
二、国外妇女在婚姻生活中的地位 265
三、宗法制婚姻与宗教制婚姻 269
四、媵妆型一夫一妻制与情妇型一夫一妻制 272
五、才子的爱情与骑士的爱情 274
附:未来的婚姻形式漫谈 278
后记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