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1.1高技术材料科学 1
1.2环境科学 4
1.3生命科学 9
1.4痕量分析的特点 28
1.4.1痕量分析中单位词头和术语 28
1.4.2痕量分析方法的检出限 30
参考文献 33
第二章 痕量分析中的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 35
2.1检出限 35
2.1.1概述 35
2.1.2检出限与灵敏度 37
2.1.3检出限与空白 39
2.1.4检出限与测定限 40
2.1.5检出限的确定 41
2.2精密度 42
2.3准确度 44
2.4几种重要的痕量分析方法功能比较 45
参考文献 48
第三章 痕量分析实验室 50
3.1大气的污染 50
3.1.1大气中微粒 51
3.1.2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55
3.2环境洁净等级 57
3.3洁净分析实验室 58
3.3.1空气的净化 59
3.3.2层气流与非层气流洁净实验室 63
3.3.3洁净实验室的建设和要求 67
3.4.1洁净通风柜和工作台 72
3.4洁净通风柜、工作台和手套箱 72
3.4.2手套箱 73
3.5分析人员 74
参考文献 76
第四章 痕量分析中的容器和材料 78
4.1概述 78
4.2材料的性能 79
4.2.1硬质玻璃 79
4.2.2石英 79
4.2.3刚玉 80
4.2.4铂 80
4.2.5聚乙烯 81
4.2.6聚丙烯 81
4.2.7聚四氟乙烯 82
4.3.1采样时容器和材料的选择 83
4.3容器和材料的选择 83
4.3.2试样粉碎时材料的选择 84
4.3.3试样贮存时容器材料的选择 85
4.4金属离子在容器表面上的吸附行为 90
4.5容器的清洗 95
参考文献 97
第五章 高纯水和试剂的纯化 99
5.1对高纯试剂的要求和检测 102
5.2水的纯化 108
5.2.1实验室用水规格 108
5.2.2亚沸蒸馏水 110
5.2.3纯化水系统 113
5.3酸的纯化 116
5.4其他试剂的纯化 121
5.4.1等压蒸馏法 122
5.4.2汞阴极电解法 123
5.4.3低温升华法 126
5.4.4区域熔融法 128
5.4.5溶剂萃取法 129
5.4.6直接合成法 130
5.4.7分配及吸附色谱法 130
参考文献 132
第六章 痕量分析中试样的制备、贮存和分解 134
6.1试样的制备及贮存 134
6.1.1概述 134
6.1.2临床化学试样的制备及贮存 134
6.1.3环境试样的制备及贮存 138
6.1.4食品试样的制备及贮存 146
6.2试样的分解 148
6.2.1概述 148
6.2.2稀释法 149
6.2.3提取法 150
6.2.4湿法分解 151
6.2.5高压分解技术 155
6.2.6干灰化法 160
6.2.7微波分解 162
6.2.8熔融分解 163
6.2.9蒸汽相分解 163
参考文献 164
第七章 痕量物质的富集及分离 166
7.1概述 166
7.2沉淀和共沉淀 168
7.2.1基体元素的沉淀 169
7.2.2痕量元素的共沉淀 172
7.3挥发 174
7.3.1痕量组分的挥发 176
7.3.2基体成分的挥发 179
7.4液-液萃取 182
7.4.1金属螯合物的萃取 184
7.4.2离子缔合萃取 196
7.4.3其他萃取方法 199
7.5液相色谱 203
7.5.1色谱法理论基础 203
7.5.2一般方法 208
7.5.3有机离子交换剂分离 208
7.5.4无机离子交换剂分离 216
7.5.5纤维素交换剂分离 218
7.5.6聚氨基甲酸乙酯泡沫塑料分离 220
7.6浮选法 222
7.6.2沉淀浮选 223
7.6.1一般方法 223
7.6.3离子浮选 226
7.6.4溶剂浮选 226
7.7选择性溶解 227
7.7.1基体元素的选择性溶解 228
7.7.2痕景元素的选择性溶解 228
7.8电化学沉积与溶解 230
7.8.1固体电极电沉积 231
7.5.7活性炭分离 232
7.8.2汞阴极电沉积 232
7.8.3阳极溶解 234
7.9其他富集分离方法 235
参考文献 236
第八章 活化分析 245
8.1中子活化分析 245
8.1.1绝对测定法 246
8.1.2比较测定法 247
8.1.3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测定下限 249
8.1.4热中子活化分析 252
8.1.5快中子活化分析 257
8.1.6同位素中子源活化分析 267
8.2带电粒子活化分析 268
8.2.1原理 269
8.2.2核反应瞬发分析 270
8.2.3卢瑟福背散射分析 271
8.2.4X-射线荧光分析 271
8.2.5应用 271
8.3光子活化分析 272
8.3.2光致裂变 273
8.3.1光致激发 273
8.3.3光核反应 274
8.4标准参考物质 274
参考文献 276
第九章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 281
9.1直流电弧光谱分析 281
9.1.1概述 281
9.1.2蒸发和激发机理研究 282
9.1.3气氛对电弧放电的影响 286
9.1.4电极中的化学反应及其分析应用 288
9.1.5化学光谱法 289
9.2空心阴极放员光谱分析 290
9.2.1空心阴极放电的基本特征 291
9.2.2冷空心阴极放电 292
9.2.3热空心阴极放电 292
9.2.5空心阴极放电的新进展 293
9.2.4热空心阴极放电的应用 293
9.2.6Grimm辉光放电灯 296
9.3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光谱分析(DCP-AES) 298
9.3.1工作原理 298
9.3.2分析性能 300
9.3.3局限性 301
9.3.4分析应用 302
9.4微波等离子体光谱分析(MIP-AES) 302
9.4.1概述 302
9.4.2激发温度和电子密度 304
9.43检测能力和干扰效应 305
9.4.4试样引入方式 306
9.5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分析(ICP-AES) 307
9.5.1概述 307
9.4.5分析应用 307
9.5.2工作原理和仪器 309
9.5.3影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放电的因素 310
9.5.4干扰效应 312
9.5.5进样技术 313
9.5.6有机溶剂的应用 318
9.5.7非金属元素的测定 319
9.5.8阴离子和有机化合物的间接测定 320
9.5.9低气流和非氩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320
9.5.10等离子体质谱(ICP-MS) 321
9.5.11分析应用 323
参考文献 326
第十章 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光谱分析 329
10.1原子吸收光谱分析(AAS) 329
10.1.1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分析(HG-AAS) 329
10.1.2元素价态和形态分析 332
10.1.3间接分析 334
10.1.4流动注射-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335
10.1.5直接固体进样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337
10.1.6分析应用 339
10.2原子荧光光谱分析(AFS) 345
10.2.1原子荧光的产生 345
10.2.2原子荧光的优点和局限性 347
10.2.3仪器装置 348
10.2.4新进展和分析应用 349
参考文献 351
第十一章 X-射线荧光光谱和X-射线激发光学发光光谱分析 357
11.1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 357
11.1.1概述 357
11.1.2谱线干扰和基体效应 359
11.1.3制样技术 360
11.1.4提高灵敏度的途径 362
11.2X一射线激发光学发光光谱分析(XEOL) 363
11.2.1概述 363
11.2.2仪器装置 365
11.2.3磷光体的制备 365
11.2.4干扰数应 366
11.2.5发光增强效应 366
参考文献 366
第十二章 质谱分析 368
12.1概述 368
12.2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369
12.2.1原理及仪器 370
12.2.2分析性能 373
12.2.3试样引入系统 377
12.2.4应用 379
12.3.1火花源质谱 382
12.3火花源质谱和二次离子质谱 382
12.3.2二次离子质谱 385
12.4有机质谱 386
12.4.1直接进样法 387
12.4.2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391
12.4.3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396
12.4.4串联质谱法 402
参考文献 404
第十三章 分子光谱分析 412
13.1吸光光度分析 412
13.1.1高灵敏显色体系 414
13.1.2多元配合物 430
13.1.3高效液相色谱-光度法 432
13.1.4其他新方法 434
13.2荧光光度分析 439
13.2.1荧光试剂及荧光反应 440
13.2.2荧光分析新技术 449
13.3化学发光分析 453
13.3.1化学发光和生物发光体系 453
13.3.2化学发光分析新技术 456
参考文献 460
第十四章 电化学分析 473
14.1极谱与伏安分析 473
14.1.1无机极谱与伏安分析 477
14.1.2有机极谱与伏安分析 486
14.1.3生物伏安分析 486
14.2溶出伏安法 494
14.2.1阳极溶出伏安法与阴极溶出伏安法 495
14.2.2吸附溶出伏安法 499
参考文献 506